育苗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04:03: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育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業育苗現狀及容器育苗技術
摘要:現代林業育苗工作是促進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為了更好的提高苗木的質量,我們還需要對林業育苗以及容器育苗技術的應用加以分析,從而更好的提高我國林業育苗的成活率,以便為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主要介紹了林業育苗的現狀以及容器林業育苗技術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育苗現狀;容器育苗技術
近年來,為了更好的促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我國開展了很多植樹造林活動,其中生態環境的發展與林業育苗技術的應用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只有做好林業育苗工作也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國林業生態的健康發展。
1林業育苗現狀
現階段,我國林業在育苗過程中都是采用塑料袋、辣椒管、蜂窩底裝黏土的形式來進行育苗,使用這種育苗技術生長出來的苗木都存在著一些根部較細、偏根、卷根的現象,這些問題阻礙了苗木的生長,其質量在生長過程中也得不到任何的保障。因此,林業在育苗中需要引進先進的育種技術,使用容器育苗技術,改善傳統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苗木的產量與品質,并提供給人們使用。近年來,林業人員非常人心的容器育苗技術,認為只要做好容器育苗技術就會提高苗木的產量與質量,做到植樹造林現象。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容器育苗技術智能保證苗木的根系生長平衡,不能保證苗木的整體產量與質量,有時候在使用容器育苗技術時還會對苗木的根系部位造成一定的影響,阻礙苗木快速成長,很難達到預想中的植樹造林效果。林業人員在使用容器育苗過程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是一種易分解穿透、無需回收的單體的育苗容器,被人們廣泛應用。此外,通過專業技術讓人員不斷的研究,研究出一種壓縮餅圓形育苗容器,近年來這種容器也被人們廣泛應用。因此,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引進先進的育苗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苗木的存活率與生產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常用的育苗播種技術有人工播種技術、機械播種技術、播種床覆蓋技術。人工播種技術適用于中小型苗圃,播種前要先確定好播種行距,然后借助開溝器進行播種。如果是苗床撒播,可由兩人一組在苗床兩側進行播撒,一般,先稀后補。對于顆粒較小的種子,如楊、柳,可摻和適量的沙子。如果是采用條播,可根據種子顆粒大小及土質狀況,劃行開溝,然后根據播種行反響進行撒種。機械播種技術就是采用播種機進行播種,目前國內外研制出很多適用于林業育苗用的播種機,像是美國Blackmore公司生產的針式、滾筒式精量播種機以及與基質攪拌機、裝填機、噴淋機等組成的裝播生產線;意大利MOSA公司生產的裝播線有M-SNSL200型針式播種生產線,M-DSL800型、M-DSL1200型機械滾筒式播種生產線,M-SDS600型、MEDSL1200型電子流滾筒式播種生產線等;英國Hamilton公司的產品主要有針式播種機、滾筒式播種機以及各種精量播種生產線。國內如遼寧推廣應用的LB.8型床作播種機和BDL-2壟作單體播種機。以國內推廣應用的播種機型為例,實現了開溝、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的一次性完成,并且效率快、質量高,每天可實現2.67hm2的播種量,非常適合本地區林業育苗工作的開展。播種床覆蓋技術的目的在于調節地表溫度、防止雜草叢生,為苗木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覆土厚度的控制,要根據種子顆粒大小適度調節,小粒種子像楊柳,以覆土見不到種子為宜;大顆粒種子像是板栗、核桃,覆土厚度控制在4~8cm為適宜。此外,秋播比其他季節還好稍微厚一些,覆土要均勻、適量,否則會影響苗木的產量和質量。育苗方式的選擇。常規育苗是在苗圃中進行的,經播種或扦插培育出造林和綠化用的苗木;組培、工廠化育苗技術是在溫室中進行的;另外還有嫁接育苗和容器育苗技術。大田常規育苗勞動強度大,育苗周期長,受自然環境影響大,苗木質量不易保證;組培、工廠化育苗縮短了育苗周期,加快了育苗速度,大大提高了苗木質量,對提高苗木成活率大有好處;組培育苗、嫁接育苗和容器育苗是在種子或插條等繁殖材料緊缺、技術和設備設施具備情況下采用。但對大多數集體和個體育苗和經營者來說,首選成本低、技術相對簡單的常規育苗,其次是嫁接和容器育苗,組培、工廠化育苗不適合個體育苗。
2容器育苗技術
瓜菜育苗
1做好精選、浸種、催芽工作,提高種子發芽率
(1)播種前,精心挑撿種子,去除秕籽,并在陽光下曬種(夏天不要在水泥地面上曬種,以防溫度過高燙傷種子)進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淘洗種子數次,進一步洗去種子表面的雜質和吸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最后要根據不同的種子進行不同時間的浸種工作。浸種時間一定要適宜,過長或過短均不利于種子發芽。西瓜種子浸種時間一般因種皮厚度、種子大小、水溫的不同而不一樣,一般在8~12h。薄皮西瓜種子、小粒種子如早抗2號、鄭雜五號,在常溫下浸種4~5h即可;豫藝15、黑龍無籽以浸種8h為宜;而種皮較硬的早抗三號、綠寶五號、花龍抗茬王則需10h的浸種才能吸足水分。番茄種子、辣椒種子、茄子種子一般在常溫下浸種10~12h。具體浸種時間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番茄種子制種時進行脫毛處理的,其浸種時間可以比沒有進行脫毛的少浸種1~2h。有些種子有休眠期,如新采的黃瓜種、芹菜種、南瓜種等,要多浸種幾個小時,并多清洗幾次,或用赤霉素等激素進行處理,以利發芽。不同的水溫所要求的浸種時間也不一樣。浸種后的種子一般要用清水沖洗干凈,有的種子還要進行搓洗,以清除種子表面的粘液,如茄子種、黑籽南瓜種和西瓜種等。浸種后的種子最好在室內晾10~20min,使種子表面稍干,以利種皮透氣。對于無籽西瓜種子及一些種皮較厚的西瓜種子、新采的黑籽南瓜種子、西瓜砧木90A、90B等種子,浸種后如進行嗑殼處理,能明顯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2)充分滿足種子發芽的3個基本條件,即水分、溫度和空氣。而有些菜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①浸種時間不夠,造成種子吸水不足。特別是氣溫較低的冬天,因浸種不徹底而造成出芽慢、出芽遲、甚至爛種現象時有發生。②浸種時間過長,造成浸種過度而使種子在水中缺氧及種胚內營養物質外滲流失,影響發芽率或造成發芽勢減弱。③催芽溫度不適宜。種子胚內各種酶的活動有一個適宜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種子發芽。番茄、茄子、辣椒種子的發芽適溫在25~30℃,普通西瓜在25~30℃,無籽西瓜在30~33℃,低于l5℃則大多數品種不能正常發芽,超過40℃則有損傷胚根的危險,使露白的種子胚根不再伸長或根本不露白。而芹菜種子發芽適溫在20℃左右,超過25℃處于半休眠狀態,超過30℃則不發芽。多數菜農采用人體溫度催芽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時溫度不穩定,忽高忽低,不能充分滿足種子發芽的溫度條件而影響正常發芽。④透氣不足造成悶種。經過浸種的種子在催芽過程中,往往由于種子濕度過大、包布太濕、種子太多、堆積較厚而影響氣體交換、透氣不良而導致悶種和爛種,造成出芽慢或不出芽。因此,在催芽時對已充分浸種的種子要稍晾干種皮表面的水分,包布不能太濕且堆積不能太厚等,并要注意1d給種子透1次氣。
2創造幼芽出土和幼苗生長的適宜溫度和濕度
冬春季節影響幼芽出土和幼苗生長的關鍵是溫度。一般瓜菜類種芽出土前白天應該保持27~30℃,夜間不低于20℃。在此溫度下黃瓜3~4d齊苗,番茄、茄子、辣椒5~6d齊苗,西瓜2~3d齊苗。齊苗后應立刻降低溫度,加強光照以防旺長,形成徒長苗,白天20~25℃,夜間13~15℃。心葉出現后幼苗進入正常生長期,白天保持25~28℃,夜間13~15℃,晝夜要有10℃以上的溫差。夜間溫度高,晝夜溫差小,不利于花芽分化或花芽分化質量差,造成幼苗徒長、落花落果或開花期推遲、果實小、品質差。而苗期長期低溫陰雨,也會造成瓜菜葉芽花芽不正常分化和生長,導致過早封頂、植株僵化以及所結果實畸形、裂果、不能正常膨大等現象。深冬或早春,溫度低且不穩定,為了滿足幼苗對溫度的要求,建議改良育苗設施,在苗床內增添加溫設施,如火道、地熱線、火炕及增加掩蓋物(如草苫)厚度等,根據天氣狀況靈活使用,做到有備無患。幼苗出土前的土壤濕度不能太大,否則不但透氣性差,不利于出苗,同時出苗后病蟲害也較為嚴重。3適宜密植,培育壯苗
利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每缽(穴)播1~2粒已催出芽的種子,置于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促使出苗,穩健生長,既減少種子用量又能保證幼苗之間有適宜的生長空間,利于形成壯苗。茄果類蔬菜利用撒播法育苗時,2片葉后要及時按10cm×10cm間距分苗或直接移到營養缽中繼續培育。營養缽一定要大。瓜菜育苗時用大的營養缽(10cm×10cm),有利于根系生長并使幼苗有較大的生長空間。
國槐播種育苗技術探討
摘要:在提煉多年育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就國槐播種育苗關鍵技術做出全面總結,內容包括種子采集與調制處理、圃地選擇與整地做床、播前種子處理、播種作業和出苗后的管理措施等,為廣大林農科學培育和推廣應用國槐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國槐;播種育苗;苗木培育
國槐(SophorajaponicaLinn.)又名槐樹、家槐、中國槐、守宮槐、槐花樹、豆槐、金藥樹等,為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槐屬(SophoraLinn.)的落葉喬木[1],常用作行道樹和庭蔭樹,在我國北方各地皆有栽培,是不可多得的鄉土綠化樹種。在提煉多年育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就國槐苗木培育之播種育苗關鍵技術做出總結,為廣大林農科學培育和推廣應用國槐提供技術支撐。
1種子采集與調制處理
冬閑季節(每年的11月份~翌年的2月份),選擇樹干通直、樹齡適宜(30年以下)、株型美觀、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單株或林分,采集充分成熟的莢果。采集到的莢果要用清水浸泡7~10d左右,然后搓去果皮、果肉和臘質膜,采用風選法去除雜質、不成熟的秕籽和蟲籽,再通過清水浸泡撈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的劣種,選留沖洗干凈的好種子晾干裝袋并干藏。
2圃地選擇與整地做床
辣椒漂浮育苗技術探索
漂浮育苗技術,即在水上漂浮的裝有吸濕力較強的營養基質的格盤中播撒種子,由水床與介質將營養物質、水分提供給植物。和傳統的育苗技術相比,漂浮式育苗技術的優勢顯著:第一,具有較高的出苗率,辣椒苗生長旺盛;第二,辣椒苗具有發達的根系,壯苗較多,移栽緩苗時很容易成活;第三,操作和管理方便快捷,勞動效率較高。
1育苗準備
1.1育苗池準備。可以和大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漂浮池長度進行設計,立足于各地育苗盤的規格確定寬度。使用土坯或空心磚、紅磚堆砌池埂,寬度最好保持在50cm[1]。用1~1.2mm的厚膜或黑色尼龍塑料薄膜鋪底,在池埂上蓋上膜的邊緣。最好可以在薄膜一側制作一個標尺,為之后更好地掌握施肥濃度預計灌水高度提供方便。做好苗床后,在播種前7d灌水,將薄膜蓋上,達到促進水溫提高的目的。同時對有無漏水情況進行檢查,若是發現滲漏應第一時間將漏洞補好或更換薄膜。育苗池中撒入粉末狀漂白粉,比例為1t水中撒入10kg漂白粉,之后將棚膜關閉,提高大棚溫度,2d后對育苗池水進行攪動,以自動釋放出消毒中產生的氯氣,為播種做好準備。1.2育苗盤準備。漂浮育苗盤規格為68cm×34cm,育苗盤孔徑和深分別為2.5cm、0.8cm,向下呈V型,盤底部留1個圓孔,借助圓孔根系可以向育苗池中延伸,單盤200穴[2]。1.3育苗基質準備。漂浮育苗能否成功與基質密切相關,配制好的專用基質為最佳選擇。也可以自主配制基質,主要原料為蛭石、珍珠巖、草炭,比例為1∶1∶2。需要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添加到基質中。
2裝盤和播種
運用材質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的160穴漂浮育苗盤,規格為52cm×33cm×6cm,用1%漂白粉對舊盤進行消毒處理[3]。使用與DB53/IT12-2004標準相符的基質。用水打濕育苗盤基質,只要用手能夠捏成團、松手便散開即可,入盤輕擲2~3次,用竹片刮平,借助壓穴板將播種穴進行擠壓處理,在其中放入2粒種子,之后把一層基質蓋上,刮平后放入營養池。
3苗期管理
樟子松育苗技術
1、科學選擇育苗地根據樟子松幼苗的生長習性,育苗地宜選擇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為宜。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不利樟子松生長。
2、施足底肥改良土壤在遼西干旱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地塊育苗,須施足有機肥,以保證養分的供給,改善土壤結構,增強蓄水、保墑和通氣性能。每畝(667m2,下同)應施用優質農家肥10000kg以上,床作的先將農家肥均勻撒入育苗地后,在翻入土壤作層中;壟作的把農家肥均勻撒入溝內,然后合壟。
3、種子催芽處理遼西地區多采用混沙埋藏進行催芽處理。具體方法:在播種前15~20天,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且背風向陽的地方挖寬、深50~60cm,長度視種子多少而定的沙藏坑。在坑底鋪上席子,然后將經消毒處理的種子拌混2~3倍濕沙放入坑內,上蓋草簾,夜蓋晝揭,并于白天上下翻動混沙種子,適量澆水。經15~20天后,絕大部分種子裂嘴,即可將種子篩出進行播種。如不能及時播種,則應停止翻動,并加覆蓋物或移于背陰冷涼處,降低溫度,抑制發芽。
4、播種技術遼西地區宜春播,力爭能早播,以促進種子發芽,保證苗齊苗壯,增強幼苗抗病能力。當平均地溫達到7~9℃以上時,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進行播種。播種前要灌透底水,待床面稍干時,將床面摟起0.5~1.0cm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種機或手推播種磙播種。幅度3~5cm、行距8~10cm。播后及時鎮壓,覆土0.5~1.0cm厚,過厚幼苗出土困難。樟子松千粒種約6g,通常每畝播種量4~5kg。
5、播后管理設防風障是播后主要措施。在育苗地四周及中間設置防風障,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2次撤出。床面覆草,為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溫,床面須覆一層谷草,厚度以不見床面為宜,待苗木出土后及時撤出,撤草時不要上街苗木并注意防止鳥啄食為害。
6、苗期管理
淺談林業育苗理念與育苗技術
【摘要】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地形不同,植被不同,隨著退耕還林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一些地區林業發展十分迅速。現代林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作為支撐,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優質的技術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育苗理念和育苗技術是保障林業擴大規模,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指出了林業育苗的現狀,對現代育苗理念進行了分析,提出育苗技術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現代林業;育苗理念;育苗技術
農林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之一我國加快發展林業有助于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升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在現代林業的發展過程中運用科學的育苗理念和技術指導育苗工作有助于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再生。
一、林業育苗的現狀
1、育苗理念和技術有待完善目前,我國林業產業的育苗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階段,一般都是采用育苗器育苗,這種方式的優點十分明顯,如苗木生長快、根系完整,這樣可以保證育苗的質量較高。但是使用育苗器育苗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苗木容易出現根系生產不良的問題,如稀根、卷根或無主根,這是一種先天的疾病,容易造成苗木發育不正常,進而影響苗木質量。因此,先進的育苗理念和技術有待挖掘和創新。2、設備升級換代給林業發展帶來了沖擊現代林業發展依賴于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尤其在育苗階段,我國林業研究所已經采用了十分先進的智能設備,極大的提高了育苗的效率,緩解了育苗的壓力。但是先進設備的更新換代極快,智能化設備需要采用高科技控制技術,這些設備和技術會花費大量的資金,這給林業部門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設備和軟件更新給林業單位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如果不進行更新,又會影響育苗工作的進展,這是一種亟待解決的矛盾。
二、現代林業育苗理念
地區甘薯育苗技術分析
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是安徽省的大宗農產品之一。該文對甘薯品種選擇、用種量、苗床準備、育苗方式選擇、苗床管理和剪苗方法進行了研究,以培育出壯苗,為甘薯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甘薯;皖北;育苗
甘薯是重要的糧食、飼料、食品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尤其是近年來作為保健食品,得到了廣泛認可,種植面積和產量日益提高,是安徽省大宗農產品之一。皖北地區薯類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高,尤其是阜陽、亳州、宿州等地,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全省領先[1]。阜陽地區每年種植面積保持在2.67萬hm2左右[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甘薯的生產經營方式、消費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3],甘薯已從傳統糧食主體地位逐漸淡出,向高附加值的加工產業和健康保健食品產業發展[4-5]。育苗是甘薯生產中的首要環節,通過合理的育苗方式選擇和規范化的操作培育出壯苗,可以為甘薯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生產中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盡量多地繁育薯苗,并不誤時機地栽插到田,育足壯苗,達到高產目的。
1育苗前準備
皖北地區早春氣溫較低,甘薯育苗企業和種植戶在長期種植過程中創造出許多適于當地的育苗方法。一般在年前就要考慮為育苗提早做好準備。
1.1品種選擇
小議棗樹育苗技術推廣
摘要:主要介紹了棗樹嫩枝扦插育苗技術,主要包括嫩枝選擇、嫩枝處理、苗床構建、扦插及插后管理等內容,對指導棗樹嫩枝扦插育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棗樹;嫩枝扦插;育苗技術
1嫩枝選擇
嫩枝選擇幼樹(一至三年生)、半木質化、在高溫條件下生長出來的嫩枝,皮層幼嫩,分生組織活力強,再生能力強,脫毒狀況良好,扦插易于成活,育出的苗木質量好。棗頭、二次枝、棗吊均可作為嫩枝扦插成活。棗頭生根最快,其次是二次枝,再次是棗吊。實踐中,應選擇棗頭和二次枝作扦插嫩枝。扦插任務量大時,要講究取枝方法。對幼樹進行刺激——平茬、修剪、刻傷、環剝,均可促使幼樹多抽條多生枝,措施得當,取枝量可大大增加[1,2]。嫩枝采集時間為6~8月,扦插育苗時間與此同步。
2嫩枝處理
對采回的嫩枝,要放置在陰涼處,噴水,用棚膜或濕麻袋遮蓋,盡量減少水分丟失。對嫩枝要做到當天采集、當天處理。扦插嫩枝的長度以15~20cm為宜,平剪切口,除去下部5cm內的枝葉。對剪切好的嫩枝要及時進行整理。下切口端要擺齊,切口向下,呈垂直狀,并陸續移入塑料盆內。擺滿后,及時進行促根處理。促根處理有多種方法,實踐中比較理想的是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將其用酒精溶解后,低濃度配制,萘乙酸1g對水10~20kg,吲哚丁酸0.1g對水1~2kg。二者分別配制好后,按9∶1的比例混合后使用。萘乙酸能使根增粗,吲哚丁酸能使根增多,二者按此比例混合使用,效果較好。使用時,將促根液倒入塑料盆內,淹嫩枝不低于3~5cm。浸泡約12h。
毛烏素沙地紫穗槐育苗技術探討
摘要:結合紫穗槐的生態學特征,本文總結了毛烏素沙地紫穗槐育苗技術,包括播種育苗、扦插育苗2種方式,以期為當地紫穗槐苗木培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紫穗槐;生物學特征;育苗技術;毛烏素沙地
毛烏素沙地植被覆蓋度低、生態環境不佳,多年來人們一些不合理的生產經營活動,導致當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迫切需要加大措施對此現狀進行有效改善。目前,常見的措施之一即為選擇抗逆能力強的樹種進行造林[1]。紫穗槐,又稱紫花槐,屬于豆科紫穗槐屬落葉叢生灌木,具有很強的抗逆能力,抗寒、抗旱能力強,耐鹽堿,根系發達,適應能力強,在荒山、河岸、沙地均可生長[2]。紫穗槐的萌芽能力強,育苗方式有播種育苗、分株育苗、扦插育苗等[3]。現結合毛烏素沙地實際以及紫穗槐的生態學特征,對其播種育苗、扦插育苗2種技術進行了總結。
1紫穗槐的生態學特征
紫穗槐為多年生灌木,株高1~4m,小枝的顏色為灰褐色,表面稀疏地分布著一些絨毛(后可自然脫落),小枝上方有皮孔凸起(銹色)。葉片為復葉,互生,呈羽狀,奇數,上方小葉數量有11~25個,全緣,形狀為矩形至橢圓形,長、寬分別為15~40、6~15mm,頂端呈凸起狀,背面可見到一層短柔毛。托葉形狀為針形,長7~15cm,表面分布一層密集的短絨毛。紫穗槐5—6月開花,花紫色,莢果顏色為暗土褐色,形狀彎曲,9—10月成熟。紫穗槐的萌芽能力很強,生長速度快,通過平茬可加快其旺盛生長[1]。
2育苗技術
論析瓜菜育苗指導原則
摘要:針對成武縣的實際情況,總結了提高瓜菜育苗質量的技術措施,包括選種與浸種催芽、溫濕度控制、適宜密植與培育壯苗、苗床管理、合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指導當地生產。
關鍵詞:瓜菜;浸種催芽;溫濕度控制;適宜密植
成武縣是魯西南最大的瓜菜生產基地。春大棚、拱棚瓜菜的定植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因覆蓋方式而定),而其育苗播種期多在11月至翌年2月。此期一般是一年中氣溫最低且變化無常的時期,也是光照時間最短且最弱的時期,氣候條件非常不利于瓜菜的育苗工作,經常出現播后出苗少、出苗不整齊、戴帽出土、漚根、燒根、苗徒長、僵化且病害多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大棚、拱棚瓜菜的正常生產,造成嚴重的減產減收。壯苗抗逆性強、病害少、結果早,進入結果期后負載量大、產量高。可見,培育適齡壯苗是當前反季節瓜菜生產中的重中之重。經過多年的實踐,現將瓜菜播種育苗的注意事項總結如下。
一、做好精選、浸種、催芽工作,提高種子發芽率
(1)播種前,精心挑撿種子,去除秕籽,并在陽光下曬種(夏天不要在水泥地面上曬種,以防溫度過高燙傷種子)進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淘洗種子數次,進一步洗去種子表面的雜質和吸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最后要根據不同的種子進行不同時間的浸種工作。浸種時間一定要適宜,過長或過短均不利于種子發芽。西瓜種子浸種時間一般因種皮厚度、種子大小、水溫的不同而不一樣,一般在8~12h。薄皮西瓜種子、小粒種子如早抗2號、鄭雜五號,在常溫下浸種4~5h即可;豫藝15、黑龍無籽以浸種8h為宜;而種皮較硬的早抗三號、綠寶五號、花龍抗茬王則需10h的浸種才能吸足水分。番茄種子、辣椒種子、茄子種子一般在常溫下浸種10~12h。具體浸種時間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番茄種子制種時進行脫毛處理的,其浸種時間可以比沒有進行脫毛的少浸種1~2h。有些種子有休眠期,如新采的黃瓜種、芹菜種、南瓜種等,要多浸種幾個小時,并多清洗幾次,或用赤霉素等激素進行處理,以利發芽。不同的水溫所要求的浸種時間也不一樣。浸種后的種子一般要用清水沖洗干凈,有的種子還要進行搓洗,以清除種子表面的粘液,如茄子種、黑籽南瓜種和西瓜種等。浸種后的種子最好在室內晾10~20min,使種子表面稍干,以利種皮透氣。對于無籽西瓜種子及一些種皮較厚的西瓜種子、新采的黑籽南瓜種子、西瓜砧木90A、90B等種子,浸種后如進行嗑殼處理,能明顯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2)充分滿足種子發芽的3個基本條件,即水分、溫度和空氣。而有些菜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①浸種時間不夠,造成種子吸水不足。特別是氣溫較低的冬天,因浸種不徹底而造成出芽慢、出芽遲、甚至爛種現象時有發生。②浸種時間過長,造成浸種過度而使種子在水中缺氧及種胚內營養物質外滲流失,影響發芽率或造成發芽勢減弱。③催芽溫度不適宜。種子胚內各種酶的活動有一個適宜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種子發芽。番茄、茄子、辣椒種子的發芽適溫在25~30℃,普通西瓜在25~30℃,無籽西瓜在30~33℃,低于l5℃則大多數品種不能正常發芽,超過40℃則有損傷胚根的危險,使露白的種子胚根不再伸長或根本不露白。而芹菜種子發芽適溫在20℃左右,超過25℃處于半休眠狀態,超過30℃則不發芽。多數菜農采用人體溫度催芽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時溫度不穩定,忽高忽低,不能充分滿足種子發芽的溫度條件而影響正常發芽。④透氣不足造成悶種。經過浸種的種子在催芽過程中,往往由于種子濕度過大、包布太濕、種子太多、堆積較厚而影響氣體交換、透氣不良而導致悶種和爛種,造成出芽慢或不出芽。因此,在催芽時對已充分浸種的種子要稍晾干種皮表面的水分,包布不能太濕且堆積不能太厚等,并要注意1d給種子透1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