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綜合利用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02:32: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資源綜合利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資源綜合利用

資源綜合利用規定(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提高資源利用的綜合效益,防止資源浪費,保護生態環境,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資源是指二次資源和再生資源。

本規定所稱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是指原材料中使用二次資源、再生資源達到規定比例的產品。

二次資源、再生資源及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由青島市人民政府根據有關規定定期公布。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

查看全文

認定資源綜合利用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的鼓勵和扶持政策,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管理,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國辦發[2004]62號)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是指對符合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鼓勵和扶持政策的資源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或產品進行認定(以下簡稱資源綜合利用認定)。

第三條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資源綜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與監督管理工作;財政行政主管機關要加強對認定企業財政方面的監督管理;稅務行政主管機關要加強稅收監督管理,認真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第四條經認定的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或采用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和技術的企業,按國家有關規定申請享受稅收、運行等優惠政策。

查看全文

資源綜合利用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綜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益,保護環境,保障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資源綜合利用及相關活動的,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資源綜合利用是指:

(一)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對共生、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和合理利用;

(二)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廢水(液)、廢氣、余熱、余壓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

查看全文

生物資源綜合利用規劃

一、*縣淺山丘生物資源現狀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狀況

*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東經105°10′-105°39′之間,北緯30°38′-31°10′之間,地跨南北57.98km,東西46.358km,總面積1496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與鹽亭縣、西充縣、蓬溪縣、*縣,*縣接壤。

*縣屬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區,全縣地形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較大,以丘陵為主,壩、丘、山具備,可分低山、高丘、中丘、低丘和涪江、梓江沿岸河谷地帶等類型。丘陵低山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89.1%,海拔在300-550m之間,其中:低山占全縣幅員面積的15.4%,海拔一般在400m以上,相對高度200m以上;高丘區面積占全縣幅員面積的35.4%,海拔一般在35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100-200m;中丘區面積占全縣幅員面積的17.3%,海拔一般在340-460之間,相對高度在50-100m;低丘面積占21%,海拔一般在300-3600m之間,相對高度50m左右;河谷面積占10.9%,主要分布在涪江、梓江沿岸。主要河流有涪江、梓江、青崗河等。

我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度18.2℃,極端高溫39.4℃,極端低溫-4.8℃,大于10℃的年積溫5491.3℃;無霜期為28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99.9小時,年均降雨量934mm,年均蒸發量1183.8mm,空氣平均相對濕度79.7%。。

(二)生物資源狀況

查看全文

水資源綜合利用分析

一、概述

懷洪新河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1991年淮河大水后續建,2004年竣工驗收。這條大型人工河道的建成,不僅緩減了淮河中游的防洪壓力,淮河中下游防洪標準大幅度提高,河道湖泊蓄水位逐步得以抬高,水資源儲量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懷洪新河流域內工業及城市居民生活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區域水資源趨向緊缺。懷洪新河有香澗湖、沱湖、四方湖、天井湖等湖泊多湖串聯的特點為水資源調控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解決皖東北地區缺水的重要水源地和調節庫;因此,懷洪新河作為淮河與淮北地區之間最大的水資源庫容,其調蓄功能日益顯現,探討和解決懷洪新河水資源綜合利用顯得尤為重要。分析表明懷洪新河周邊區域存在較大水資源需求,靠流域自身產流難以滿足,不足部分依靠引蚌埠閘以上淮水、提蚌埠閘以下(五河縣)淮水進行補充。

二、引蚌埠閘上淮水

2000年蚌埠閘進行了擴建,根據工程初步設計,非汛期正常蓄水位將由17.37m抬高至17.87m(相當于廢黃高程18.0m),因此,蚌埠閘上年平均水位還有進一步抬升的空間。根據蚌埠閘上近10年日平均水位資料統計,每年閘上日平均水位高于17.87m,平均是104天,最少的是2001年為20天,最多的是2002年,達175天。大約80%的年份均能在汛后10—12月份可以通過何巷閘將懷洪新河中符懷新河段水位蓄至17.37m。根據《安徽省懷洪新河調度運用辦法》的規定,當蚌埠閘閘上水位高于17.37m,且符合引水條件時,由蚌埠市防指提出用水計劃,省懷管局負責引水調度工作;當蚌埠閘閘上水位在16.87~17.37m之間,符合引水條件時,由蚌埠市防指提出引水要求,省懷管局提出引水意見,報省防指批準后實施。根據對近10年日平均水位統計資料分析,蚌埠閘上水位平均有333天位于16.87以上,因此,懷洪新河平均有32天不能從淮河蚌埠閘上自流調水。通過對蚌埠閘上水位系統分析,可以看出,懷洪新河引淮入懷的時段較長,但水量的大小則主要取決于蚌埠閘下泄水量,而蚌埠閘下泄的水量是與吳家渡的實測下泄流量基本一致的。根據水利部頒發的水資源調查評價細則關于河道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方法,蚌埠閘下淮干河段生態流量介于0~86m3/s之間,按此生態流量,1950—2006年57年間,有17年存在懷洪新河不能引淮水的月份,大部分年份均有1~2個月不能蓄淮水,但從整個非汛期來看,仍可在其他月份蓄水,但其中有三年難以滿足蓄水要求。

三、淮河干流五河泵站翻水

根據洪澤湖老子山水位站、淮河干流五河水位站歷年實測資料統計分析,保證率85%時最低日平均水位:老子山站、五河站分別為11.03m、10.84m;保證率97%時,老子山站、五河站分別為10.32m、10.27m。根據淮河蚌埠閘下河道水位容積曲線,五河站水位為10.27m時,總容積10332萬m3,7.87~10.87m水位之間容積見表1。可以看出淮河干流蚌埠閘下水源比較豐富。

查看全文

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的鼓勵和扶持政策,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管理,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國辦發[20**]62號)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是指對符合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鼓勵和扶持政策的資源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或產品進行認定(以下簡稱資源綜合利用認定)。

第三條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資源綜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與監督管理工作;財政行政主管機關要加強對認定企業財政方面的監督管理;稅務行政主管機關要加強稅收監督管理,認真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第四條經認定的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或采用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和技術的企業,按國家有關規定申請享受稅收、運行等優惠政策。

查看全文

公司資源綜合利用匯報材料

我公司前身為+++熱電廠,始建于1987年,經過十五年的不斷發展與建設,現已形成3.3萬KWH的熱電機組、390T/H鍋爐生產規模,年供電能力2.4億KWH,供熱85萬T,資產達2.2億元,為我縣優勢骨干企業之一。

為更好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節能降耗,減少環境污染,公司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先后投資4600余萬元,建成了先進的水處理循環系統及循環流化床鍋爐技改等工程。主要建設項目具體如下:

一、廢水的治理與利用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近幾年,公司投資1100多萬元新建高效、低耗、無污染的先進凈水工藝─反滲透水處理車間,結束了過去用酸堿生產除鹽水的歷史,使排放的濃縮水無酸堿成份。同時投資100余萬元建成濃縮水回收系統,將濃縮水回收至濃水池處理后用于生產、辦公用水,將回收的生產辦公用水接至沉灰池用于水磨除塵器除塵后,高溫蒸發,徹底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年節約用水達50余萬噸。

二、煙氣、煙塵及廢渣的治理

為防止煙氣、煙塵造成的環境污染,公司加大技改力度,今年投資150余萬元將鍋爐的水膜除塵改造為靜電除塵,大大提高了除塵效果,改善了引風機工作環境,提高了其使用壽命,除塵效率達到99%以上,實現了環保效益雙豐收。對于生產產生的爐渣、煤灰則全部作為建材原料綜合利用,有效地控制了環境污染。

查看全文

海水資源綜合利用調研報告

一、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各環節涉及的稅收分析

(一)海水的初級利用階段。海水經抽調后,鹵度在2~5°之間可供養殖。主要由各鹽業企業的內部養殖公司自行養殖或者以承包的形式租賃給個人養殖,養殖的海產品主要有對蝦、鱸魚、梭魚、梭子蟹、青蛤、溢蟶等。在此階段,根據現行的稅收政策,僅對企業實現的租賃收入征收營業稅金及附加,租賃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征收企業所得稅。2007年埕口鹽場34萬公畝對外承包面積實現營業稅金及附加49萬元,魯北化工實現營業稅金及附加19萬元,企業所得稅按現行規定實行減半征收。對屬于個人的養殖收入屬于免稅范疇,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此在海水利用的初級階段,政策性減免稅項目較多,實現稅收較少,稅負相對較低。

(二)海水的中級利用階段。養殖區的海水蒸發后濃度升高,海水鹵度達到在12°~15°之間,主要產生養殖和化工兩種經濟效益。

1、生產化工產品。在本鹵度范圍內的海水,經過嚴格的程序提煉后,能夠生產出從一溴到十溴的多種溴素產品,另外還能生產出鈉、苯等多種化工產品。由于該鹵度的鹵水是非飽和鹵,不符合液態鹽的條件,不實現資源稅稅收,但化工項目實現稅收較為可觀。2007年埕口鹽場生產溴素1583噸,銷售1459噸,實現銷售收入1642萬元,上繳稅金181萬元。魯北化工股份公司溴素廠實現銷售收入1542萬元,實現利潤227萬元,上繳稅金165萬元。溴素化工項目能夠提供較為可觀的稅收,而且能循環利用海水,比較環保,總體稅負在11%左右,財政貢獻率較高,是值得提倡的海水綜合利用項目。

2、產生部分養殖效益。主要是繁殖豐年蟲卵,由于受近海污染的影響,海水質量下降,水中微生物減少,近年來豐年蟲卵的繁殖能力降低,產量逐年萎縮。據統計,2007年全縣的豐年蟲卵產量約120噸,僅相當于2001年的22%。這部分水產品產生的稅收較少,但屬于企業整體收益的組成部分,也屬于稅務檢查容易忽略的地方。

(三)飽和鹵水的綜合利用。鹵度約達24°以上的鹵水即稱為飽和鹵,飽和鹵水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

查看全文

雨水資源綜合利用論文

1國外雨水利用情況評述

目前,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收集雨水解決生活和生產用水的成功做法。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城市雨水資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方面的經驗和方法,對解決我國缺水問題很有借鑒意義。(1)美國的雨水利用。美國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滲能力為目的。1993年大水之后,美國興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統,建立屋頂蓄水和由入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讓洪水迂回滯留于曾經被堤防保護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態環境功能,同時減輕了其他重要地區的防洪壓力。美國的關島、維爾金島廣泛利用雨水進行草地灌溉和沖洗。美國不但重視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雨水利用給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條例規定了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

(2)德國的雨水利用。德國的雨洪收集利用技術是最先進的,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實用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采用簡單的處理后,達到雜用水水質標準,便可用于街區公寓的廁所沖洗和庭院澆灑。另外德國還制訂了一系列有關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規。如目前德國在新建小區之前,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居民小區,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設施,若無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將征收雨水排放設施費和雨水排放費。

(3)丹麥的雨水利用。丹麥98以上的供水是地下水,但是地下水開發利用率都比較低,一些地區的含水層已被過度開采。為此在丹麥開始尋找可替代的水源,以減少地下水的消耗。在城市地區從屋頂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經過收集管底部的預過濾設備,進入貯水池進行儲存。使用時利用泵經進水口的浮筒式過濾器過濾后用于沖洗廁所和洗衣服。

(4)日本的雨水利用。日本于1963年開始興建滯洪和儲蓄雨水的蓄洪池,許多城市在屋頂修建用雨水澆灌的“空中花園”,有些大型建筑物如相撲館、大會場、機關大樓,建有數千立方米容積的地下水池來儲存雨水,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而建在地上的也盡可能滿足多種用途,如在調洪池內修建運動場,雨季用來蓄洪,平時用作運動場。近年來,各種雨水人滲設施在日本得到迅速發展,包括滲井、滲溝、滲池等,這些設施占地面積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樓前屋后。在日本,集蓄的雨水主要用于沖洗廁所、澆灌草坪,消防和應急用水。日本于1992年頒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正式將雨水滲溝、滲塘及透水地面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須設置雨水就地下滲設施泰國在20世紀80年代,建造了0.12億多個2m3的家庭集雨水缸,解決了300多萬農村人口的吃水問題。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印度、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家,采取修建小型水池、水倉、塘壩、淤地壩等工程措施,攔蓄雨水進行灌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國外發達國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經驗是:建立了完善的屋頂蓄水和由人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規;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沖廁所、洗車、澆庭院、洗衣服和回灌地下水。

查看全文

水資源綜合利用“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水資源綜合利用“十一五”規劃》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廣東省水資源綜合利用“十一五”規劃

為進一步提高“十一五”時期全省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建設節水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根據《關于印發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粵府〔2006〕46號)精神,制訂本規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