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合同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20:35: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節水合同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節水合同管理

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概述及運行體制

農田水利工程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物質基礎。管理好農田水利工程,是充分發揮其興利除害功能和延長工程使用年限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必要條件跏??椊鹂h始終把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工作長抓不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織金縣地處邊遠山區.縣內水資源總量雖然比較豐富,但受自然、技術、經濟等條件的制約,農田水利設施還很薄弱,管理工作嚴重滯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縣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1織金縣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概況

1.1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社會的進步、工業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及引、蓄、提灌溉工程設施的不配套.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農業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農業生產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費現象又普遍存在。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故修建及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對于織金縣農業發展意義重大,是不可缺少的一項工程措施。只有通過小型水利工程措施把分散、零星的水資源利用起來,才能調節全縣降雨量和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保證農田、旱地作物的需水量,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保證農村人口基本口糧自給。

1.2規劃目標

計劃至2015年,新增灌溉面積1.93萬hm(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2,恢復106.67hm,旱地新增3806.67hm,果林草地新增9366.67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426.67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旱地新增440hm),灌溉面積達2.89萬hm2:計劃至2020年,新增灌溉面積3.33萬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恢復2046.67hm2,旱地新增7600hm2,果林草地新增1.77萬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32Ohm(其中水田新增598@67hm2旱地新增1333.33hm。),灌溉面積達到4-3O萬hm。

查看全文

農業小麥建設指導意見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條件。開展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現代農業小麥產業項目縣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糧棉基地的重要地位。為進一步規范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現代農業小麥產業項目縣(以下簡稱重點縣)建設管理,切實提高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小農水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護機制改革為手段,通過資金整合、集中投入、整體推進,大力提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水平和管護水平,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實施范圍

八個國家級小農水重點縣和現代農業小麥產業項目縣。

三、任務目標

查看全文

促進農田水利工程監管體制

近幾年在巴州圍繞農牧業增產增收,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動員全社會力量,在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大型項目的實施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新建和完善加固了一大批水利優質工程:孔雀河第一分水樞紐、開都河大山口水電站、加固后的和碩縣八一水庫、博湖揚水處西泵站、開都河寶浪蘇木分水閘、開都河焉耆縣城區段防洪工程、孔雀河庫爾勒市城區段防洪工程、庫塔干渠東干渠(上段)工程、大型灌區改造項目迪那河4期、大型灌區改造項目庫爾勒市多浪渠、開都河第一分水樞紐、孔雀河第三分水樞紐、希尼爾水庫、博湖東泵站等等。

一、加快巴州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農田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經過長期的建設積累,巴州興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十多億元的水利固定資產,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發電等工程體系,在抗御水旱災害,保障經濟社會安全,促進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保護水土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巴州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日趨突出。

1.巴州農田管理行業從實際著手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促進水管行業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理順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激活水管單位內部運行機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有效的水費計收方式,加快以節水為中心的灌區更新改造、續建配套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為自治州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2.構建農水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建立管理科學、經營規范的水管單位運行機制;建立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體系;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有效的水費計收方式;建立規范的資金投入、使用、管理與監督機制;建立較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撐體系。

二、把握小農水工程管理體制推進管護體制的原則

查看全文

市政辦農田水利建設意見

各市、區人民政府,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為推動我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深入開展,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的意見》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今冬明春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要求,準確把握今冬明春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防災減災能力、水資源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農業發展規劃和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水項目相結合,與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需求相結合,與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相結合,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要求,重點發展小型自流灌區,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健全工程長效運行管護機制,為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可靠水利保障。

(二)目標任務。今冬明春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計劃投資8.2億元,投工397萬個,完成土石方1557萬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5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3萬畝;新建改造水源工程661處,新打、配套整修機井518眼,增加蓄引提水能力600萬立方米;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15座,整治病險塘壩390座,治理河道330公里。

二、突出重點,切實抓好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查看全文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狀況調查思考

近年,我縣認真貫徹“鞏固革新、完善配套、增強治理、注重效益”的方針,依照縣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項目推進、點面結合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設備建設,成效明顯,為進一步改善鄉村生產生活調解、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防洪抗災能力、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積極奉獻。

一、基本情況

我縣已建成各類小型水利工程15409處,其中小型水庫52座(內小㈠型9座、?、嫘?3座),堰塘9284口,引水堰渠820條,提水站122座,萬畝灌區2個(東干渠、曉坪水庫灌區),興建鎮村水廠37個,山區人飲工程4129處,抗旱水池(窖)965口。全縣蓄、引、提水能力達8890.8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2.48萬畝,基本形成了以小型水庫為龍頭,以東干渠等引水工程為骨干,以溝凼、堰塘、提水站、抗旱水池等為補充的農業灌溉體系和以鎮村水廠等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飲水保障體系。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高度重視農村水利建設,堅持定期召開農業開發工作會議,對農田水利建設進行安排部署??h、鄉鎮及時調整充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成員,按照縣政府下發的農建實施方案,層層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對縣、鄉鎮確定的重點工程,明確行政領導、施工管理、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四大責任人”,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組長包戶“四包”責任制;實行水利建設與鎮村、部門考核掛鉤、與項目安排掛鉤、與鄉鎮水利服務人員報酬掛鉤、與評先獎懲掛鉤“四掛鉤”制度。形成了領導掛帥、一包到底、責任到人的組織領導體系和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全民參與、合力興水的工作機制。

(二)科學統籌謀劃,嚴格建設程序。圍繞全縣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我們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規范建設”的原則,認真開展摸底調查,先后編制完成了《縣“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縣“十二五”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縣農村水利綜合規劃》等總體規劃和農村飲水安全、末級渠系節水改造等專項規劃。按照縣里有骨干、鄉鎮有重點、村組有工程的要求,分年度制定農建實施方案。對縣、鄉鎮確定的水利重點工程,由項目業主委托設計單位詳實編制工程建設方案,報縣水利部門審查批準后,嚴格按方案組織實施。

查看全文

水利和漁業工作要點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全年的水利和漁業工作,對于開創水利改革發展新局面,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再上新水平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指導思想: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區委、區政府“科學發展上水平”的要求,牢牢把握建設現代水利這個主題,緊緊圍繞加快水利改革發展這條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重點項目為支撐,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拼搏實干,著力發展民生水利,著力強化水資源管理,著力加強水生態建設,著力做好對上項目資金爭取和招商引資工作,加快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的轉變,為全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保障。

任務目標:計劃興建水利工程50項(其中新建20項),新修蓄水工程12座,新打機井20眼,整修配套機井45眼,埋設各類管道20萬米,發展節水灌溉面積0.7萬畝,擴大和改善灌溉面積0.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平方公里。解決全區14個村9885人的飲水安全;爭取市級以上資金3740萬元;征收各項水利規費300萬元;生產魚苗50萬尾,完成水產品產量880噸,實現漁業產值980萬元。

二、總體要求和工作思路

總體要求:基礎工作更扎實,常規工作有亮點,重點工作有突破,整體工作協調發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謀劃發展有思路,推動工作有辦法,干事創業有激情,爭先進位有信心。

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水毀修復措施的探討

1概況

連城縣地處福建省西部山區,位于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分水岒地帶,海撥在300~1800m之間,是暴雨頻度高、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的地區。境內年平均降雨量1600~2200mm,年平均氣溫13.8~19.5℃,最高氣溫34~37℃,最低氣溫-2.0~-5.0℃。連城縣的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雹、臺風、暴雨及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巖崩,而以洪澇災害最為頻繁,災情最重。僅2005年就連續遭受到6月22~23日暴雨洪水,第5號、第9號、第13號臺風,第10號熱帶風暴引發的洪水襲擊;2006年遭受“5•31”、“6•1”和“6•18”洪水侵襲。全縣累計就有1420處水利工程水毀,占工程總數的31.3%。其中,渠道802處、小山塘146座、攔河壩226處、防洪堤153處、水閘31處、人畜飲水工程50處、水庫附屬設施12處,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億元。因此,從水毀工程的類型中尋找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和對策,以提高工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十分必要的。

2水毀工程類型

(1)水源工程。包括水庫、山塘、山地水利蓄水池等。常發生壩體滲水、滲漏、管涌、滑坡、塌陷、漫溢決口、溢流設施沖毀、蓄水池墻毀壞等。(2)渠首工程。包括徑流引水攔河壩、無壩引水進口建筑物、攔河閘、引水閘等。常發生壩體、水閘基礎淘刷、傾斜、開裂、位移、閘門扭曲、啟閉機失靈,甚至塌陷、決口、攔河壩垮壩或護坦、護岸、壩身沖毀等。(3)灌溉渠道。常發生山體滑坡堵塞渠道或沖毀渠道,渠道滑坡、塌陷、決口、沖毀,淤積等。(4)渠系建筑物。渡槽、倒虹吸管、涵洞涵管、跌水、陡坡、排水閘、排沙閘等渠系建筑物常發生基礎淘刷、位移、傾斜、沉陷、開裂,甚至沖毀。(5)提水工程。常發生泵房進水被淹,機電設備浸水損壞,電氣設備被淹、絕緣下降,無法使用;泵房位移、傾斜、垮塌;上水池的池體或山體邊坡塌陷、底板沖毀、管涌、出水管道損壞等。(6)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常發生水池、輸水和配水管道、支墩、鎮墩等設施沖毀等。

3水毀原因

3.1自然因素

查看全文

書記在水利冬修推進會發言

同志們: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更加堅定加快我縣水利事業發展的信心

中央一號文件首次聚焦水利,今年。并首次召開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水利改革步伐,推動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省、市緊接著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相繼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重點部署。中央和省、市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水利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水利改革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我縣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h也積極策應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抓緊研究了水利事業發展相關工作。這個月的13日,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了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管理辦法和水利改革發展實施意見,這兩個文件的討論稿今天也隨會印發,下午還將提請縣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后出臺實施。

我縣地處信江上游,主要河流有7條,縣內雨量豐沛。建國以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努力下,目前建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ㄒ唬┬退畮?1座,?。ǘ┬退畮?20座,山塘水庫2584座,引水壩77座,機電排灌站1321座,這些水利工程,使我縣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發電等水利工程綜合體系,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特別是近幾年,先后完成了七一、王宅水庫以及12座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有效提升了防洪水平,改善了灌溉條件。但從總體上看,我縣水利設施建設還很滯后,水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水利管理體制機制尚未理順,基層水利服務體系還很不健全。今年5月份,我縣遭受了三次短時強降雨襲擊,給我縣水利工程造成了重大損失,從剛才明善同志通報的情況看,縣域攔水壩、飲水壩沖毀了幾十座,懷玉、紫湖等鄉鎮攔水壩、飲水壩、橋梁、道路遭受了巨大損失;七一、峽口水庫泄洪量達到或超過了歷史泄洪量;懷玉高速公路一個標段整體被淹,經濟損失達到了3000萬元;文成、臨湖等地民房倒塌,南山礦山泥石也造成多人傷亡事故;縣城供水也因七一水庫渾水難以沉淀,造成了兩個月的供水困難,群眾反映很大,給我們縣委、縣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水管體制在基層的管理和維修維護上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水管體制改革還有待加強,等等,這些可以說困難重重,壓力很大。

由此可見,加快水利改革步伐,既是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更是我縣水利事業發展最迫切的現實需要。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把握新要求,搶抓新機遇,樹立新理念,努力推動我縣水利事業跨越式發展。力爭通過5到10年時間,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合理配置和科學利用、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民生水利保障、水利管理和科學發展制度等五大水利保障體系,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

二、突出重點,集中攻堅,不斷推進我縣水利事業上臺階上水平

查看全文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意見

2012年,國家財政部、水利部出臺了《關于實施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的意見》(財農〔2012〕92號),決定在繼續做好小型農田水利專項工程建設的同時,從2012年起,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一批縣市區,全面開展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通過積極爭取,我市已被納入2012年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范圍。為切實做好我市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意義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保障。自年中央財政設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以“民辦公助”方式支持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以來,我市針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普遍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的問題,對農民投工投勞積極性高且灌溉矛盾突出的部分末級渠道進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受益區群眾的高度肯定。但由于諸多原因,我市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標準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損嚴重,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滯后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為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步伐,必須集中資金投入,連片配套改造,整體推進,實現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轉變、由面上建設向重點建設轉變、由單項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變,徹底改變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的現狀,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把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作為我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任務來抓,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精心組織,確保順利完成我市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任務。

二、指導思想和建設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為目的,遵循“農業增產增效潛力大、示范作用顯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設規劃完備、群眾積極性高”優先的原則,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護機制改革為手段,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財政補助專項資金為引導,整合資金、集中投入、整體推進,確?!敖ㄒ黄梢黄?,效益一片”,迅速提升我市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水平和管護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基礎保障。

查看全文

縣城鄉供水工作匯報

我們XX縣位于渭北旱塬北部,面積1233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萬人。全縣水資源嚴重短缺,境內無徑流,境外補給少,地下可利用水資源大多埋藏較深,人均水資源量僅170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6、全國的1/12,且水質較差,高氟水、苦咸水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是一個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的貧水大縣。

近年來,在省、市黨政組織的高度重視和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委、縣政府把水利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在全縣上下形成了“要興富,先興水”的共識,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治水高潮。在水利建設中,始終把城鄉供水工作放在首位,堅持統一規劃,水源共享,建管并舉,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提高效益,一手抓工程建設,一手抓工程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2000年以來,共完成投資4751.72萬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處,解決了6.54萬人的飲水困難。新增固定資產3880萬元,年供水量360萬噸,產值600多萬元,安置水利職工68人,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城鄉供水工程是城鄉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九五”初期,由于水源貧乏,水質較差,導致缺水人口增大,全縣飲水困難人數達62萬人,在全省較為突出。特別是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條件下,城鄉供水分別由水利和城建兩家管理,農村供水工程因水量上不去,效益較差,縣城供水因水源不足時常斷水,兩家管理的供水工程都面臨虧損和難以維持的嚴重局面,城鄉供水嚴重制約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打破原有供水體制造成的僵局,謀求供水事業新的更大的發展,我們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城鄉供水管理工作的切入點,通過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外出考察學習,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等,使大家提高了認識,解放了思想,牢固樹立了“四個觀念”:一是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新觀念。改變城鄉供水多口管理,實行“統籌規劃,水源共享,城鄉結合,統一管理”的新體制;二是水權,水商品,先購買后使用的水市場新觀念。改變產權不清,盲目開采,喝福利水的現象,建立產權歸屬清晰,權責明確,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保證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三是引入競爭機制,市場化管理的新觀念。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創新機機制,增強活力。四是可持續發展新觀念。改變只顧眼前,忽視長遠的做法,實現水源、工程規模和建后管理三個方面的可持續性。經過更新觀念,轉換思路,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極大的推動了我縣城鄉供水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理順體制,實現涉水事務一體化

實踐證明,城鄉一體化的管理體制,是實現供水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性選擇,也是實現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的體制保障。在九六年成立水務局的基礎上,經過近幾年來的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完善,初步形成了城鄉水務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并在涉水事務管理上邁出四大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