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生活會:別讓批評缺席
時間:2022-11-26 11:31:00
導語:黨組織生活會:別讓批評缺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批評是提醒,是警示,是糾正缺點的有效手段,是改進工作的重要方法。目前,先進性教育活動已進入分析評議階段。不少同志說,搞好這一階段的工作,一個重要環節是開展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說批評在有些地方和單位完全沒有,似乎也不太恰當,只不過大多輕描淡寫、虛應故事,有的甚至走樣:與其說是批評,還不如說是表揚。
批評的缺席,導致問題看不到,缺點找不出,不足“溜號”了,錯誤“逃跑”了。本來為分析問題而召開的會議,變成了經驗交流會;原本打算征求意見建議的懇談會,開成了評功擺好會。結果,矛盾原封不動,問題“濤聲依舊”。
批評常常缺席,是因不健康的思想作怪。一是溫情脈脈,好人主義,“不說好不說壞,誰也不見怪”。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開走。”三是“怕”字當頭,批評同事怕得罪人,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自己怕損形象。
批評如同良藥,沉默未必是金。工作中有不足,干事業有失誤,有人及時指出,自己及時改正,于工作和事業有利,對自己威信和形象的提高也有好處。“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同志的這一名言,指明了開展批評的出發點是為民、為公,而不是為己、為私。只要我們為了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了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個人又有什么“面子”不能拋開呢?
天下無盡善盡美之事,世上無十全十美之人。同志間互相批評,是信任,是支持,是愛護。只考慮個人得失,不講真理,不講原則,對缺點和錯誤視而不見,任其發展,必然積小過為大失,量變成質變。這樣的“一團和氣”,對我們的事業又有什么益處?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營造一種勇于批評、歡迎批評的良好氛圍是關鍵。作為共產黨員,就應該相互坦誠地直言其過,就應該有聽得進批評意見的胸懷和雅量。如果我們都堅持原則敢批評,心胸開闊聽批評,伸出雙手要批評,那么,庸俗的好人主義就沒有市場,滿腹的顧慮就大為減少,心胸就會變得更開闊。要知道,面對問題時,“有聲”勝于“無聲”。只要是正確之“聲”、正義之“聲”,就應該大膽地說,不要縮手縮腳;聽者要聞過則喜,聞過則改,而不能小肚雞腸,聞過即怒,聞過即怨。正如面對病人的頑癥,倘使醫生“無聲”,病人忌醫,后果將不堪設想。
當然,批評一定要出以公心,不能借機泄私憤、報私怨。如果批評能夠說到“痛處”,點中要害,我們就應該心悅誠服地接受。即使有的批評不那么準確妥當,也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應該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把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發揚開來,保持下去。經常照照鏡子,經常反躬自省,滌除思想上的塵埃,改正缺點和不足,保持肌體的健康,將會使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更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