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與倍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4-07 10:00:00

導語:因數與倍數數學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因數與倍數數學教案

(一)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3.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二)單元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的聯系及其區別。

(2)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2.難點:

質數和奇數的區別

第一課時

因數與倍數

教學內容:教材第1——14頁例1和例2。

教學目標:

1.從操作活動中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能較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2、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數學中,數與數之間也存在著多種關系。如在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相乘得到的結果叫做它們的積。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種相乘的關系。在整數乘法中還有另外一種關系,這一節課我們就來一起探討因數與倍數關系。(板書課題:因數與倍數)

二、認識因數與倍數

(出示12頁的圖1)觀察上面的圖,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樣表示?

師:像這樣,我們就說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

問:因為2×6=12,所以12是倍數,2和6是因數,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師:在描述因數或倍數時,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倍數或因數。不能單獨說誰是倍數或因數,也就是說:因數和倍數不能單獨存在,它們是相互依存的。

(出示12頁的圖2)從圖上你可以列出怎樣的算式?

根據算式,你知道誰是誰的因數,誰又是誰的倍數嗎?

想一想,還有哪些數是12的因數?(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獨立自交流,然后匯報。)

可以說12是12的因數嗎?為什么?(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數。)

11÷2=5……1。問:11是2的倍數嗎?為什么?(不是,因為11除以2有余數。)

師:你能舉一個算式,并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嗎?

小結: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一般指整數,不包括0。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果兩個非零整數相乘得另一個整數,我們就說,前兩個整數是另一個整數的因數,另一個整數是前兩個數的倍數。

三、找因數。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從上面三組算式中,我們知識道12的因數有1、2、3、4、6和12。那么怎樣求一個數的因數呢?下面讓我們一起找找18的因數有哪些?

學生嘗試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板書:18的因數有:1,2,3,6,9,18]師說明:我們在寫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師:說說看你是怎么找的?(預設:方法一用乘法一對一對找,如1×18=18,2×9=18…;方法二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找。

其實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這樣寫以外,還可以用集合表示:

師:18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那些?

匯報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

師:你是怎么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仔細看看,36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

3、你還想找哪個數的因數?(30、5、4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在自練本上寫一寫,然后指名個別全班交流,其它同桌互查。

4、觀察思考: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什么?最大的因數是什么?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嗎?

5、小結:我們找了這么多數的因數,你覺得怎樣找才不容易漏掉?

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從最小的因數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過程中一對一對找,寫的時候從小到大寫。

(二)找倍數:

1、我們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數,那2的倍數你能找出來嗎?(匯報:2、4、6、8、10、16、……)

師:表示一個數的倍數情況,除了上面這種表示的方法外,還可以用集合來表示

怎么找到這些倍數的?為什么找不完?強調要寫省略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因為整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一個數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

那么2的倍數最小是幾?最大的你能找到嗎?

2、讓學生完成做一做1、2小題。

補充提問:3和5的最小倍數分別是多少?有最大倍數嗎?

由此大家可以總結出什么結論?

師總結: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三、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請學生對此部分教學內容疑問。如學生沒有疑問,則教師提出下面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因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數,

4是5和0.8的倍數,對嗎?為什么?

四、獨立作業:

完成練1、4、5題

板書設計:

因數和倍數

(1)18的因數有:1、2、3、6、9、18

(2)2的倍數有2、4、6……

一個數最小因數是1

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

最大因數是它本身

沒有最大倍數

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

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

教學反思:

有關數論的這部分知識是傳統教學內容,但教材在傳承以往優秀做法的同時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無論是從宏觀方面——內容的劃分,還是從微觀方面——具體內容的設計上都獨具匠心。因此,在教學中,我有兩點最深的體會:研讀教材,走進去;活用教材,走出來。

有關“數的整除”我已教學過多次,僅第一課時就與原教材有以下兩方面的區別:(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導入新知。(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教師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深入了解編者意圖,才能夠正確、靈活駕馭教材。因此,我通過學習了解到以下信息:

[研讀教材]

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是在已經能夠區分整除與余數除法,對整除的含義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并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本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

彼“因數”非此“因數”。

在同一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于“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可以是小數。而后者是相對于“倍數”而言的,與以前所說的“約數”同義,說“X是X的因數”時,兩者都只能是整數。

“倍數”與“倍”的區別。

“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我們可以說“1.5是0.3的5倍”,但不能說”1.5是0.3的倍數”。我們在求一個數的倍數時,運用的方法與“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這里的“幾倍”都是指整數倍。(以上幾段話,均引自于《教參》)

[教學感悟]根據乘法算式說明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比以往用“約數和倍數”來描述,學生掌握得更快、更好。我想成功源自于充分利用了“因數”與“因數”、“倍數”與“倍”之間的共同點,使學生找到學習新概念的助推器。

[活用教材]

雖然學生已接觸過整除與有余數的除法,但我班學生對“整除”與“除盡”的內涵與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學時,補充了兩道判斷題請學生辨析:

11÷2=5……1。問:11是2的倍數嗎?為什么?

因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數,

4是5和0.8的倍數,對嗎?為什么?

特別是第2小題極具價值。價值不僅體現在它幫助學生通過辨析明確了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都是指整數(一般不包括0),及時彌補了未進行整除概念教學的知識缺陷,還通過此題對“因數”與乘法算式名稱中的“因數”,倍數與倍進行了對比,所以別看題少,它所承載的數學問題還真不少呢?

[練習反饋]

練第1題“15的因數有哪些?15是哪些數的倍數?”第二問許多學生看到“倍數”不假思索,直接寫出15的倍數。因此,此題教師應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明確求“15是哪些數的倍數”其實質也就是求“15的因數有哪些”。

練第4題“找48的因數”,由于個數較多,因此部分學生有遺漏。看來乘法口算有待進一步加強。

練第5題“1是1、2、3、……的因數”,許多學生判斷失誤。在此,可引導學生先找出幾個數的因數,然后通過觀察推理得出1是所有整數(0除外)的因數;也可以通過“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的結論通過邏輯推理得出正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