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可能性教學教案

時間:2022-08-06 02:37:00

導語:統計與可能性教學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與可能性教學教案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統計的相關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在二年級學習了關于平均分的知識,但在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學習中,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平均數。建議通過人數相同及人數不同的兩場比賽,發現人數不同時用總數比較輸贏的方法不公平,從而尋求更好的方法----求平均數。學生對“平均分”已有一定的認識,通過小組討論,以得出平均數的意義及求平均數的方法。

目前學生對可能性的學習已有所掌握,本單元的學習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豐富,并對知識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識點建議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猜測—實驗—修正猜測的方法進行學習。

二、單元學習目標

1、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3、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三、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系

三、教學重點:

1、讀懂統計圖表,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2、進一步體會有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可能性小些。

四、教學難點:

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五、各小節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4節

教學內容學習目標計劃

課時授課

日期

《比一比》(認識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生活的實際問題中學習統計和求平均數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平均數對社會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的作用。1

《比一比》(認識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練習課1、繼續練習和鞏固讀懂簡單的統計表,并利用平均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腦思考的能力。1

《猜一猜》(可能性)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仔細思考和推理判斷的能力。1

單元測試1

測試情況

反饋

合計

第1課時:比一比

教學內容:

課本第69~70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生活的實際問題中學習統計和求平均數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平均數對社會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圓片

教學重、難點:在生活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必要性。學會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設計意圖時間

分配

一、情景引入

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森林里好熱鬧阿,原來一年一度的森狂歡節又到了,每年的狂歡節森林里都有豐富多彩的節目和比賽,今年也不例外,首先讓我們去看看集體項目“家庭釣魚比賽”,經過激烈的競爭,有兩個家庭進入最后的決賽,他們就是虎虎三兄弟和花花四姐妹。

出示釣魚決賽成績:

虎虎隊花花隊

大虎二虎小虎大花二花三花小花

7條2條6條3條6條2條5條

1、學生獨立看圖、獨立思考,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討論

3、質疑

剛才聽了同學們的一些想法,有個問題我還拿不定注意,能不能根據每個家庭釣魚的總數多少來頒獎呢?請大家發表意見。

討論達成一致意見:獎牌要發給人均投得多的小組。平均數怎樣算呢?大家都算一算,試一試。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平均數的學習中去。

矛盾引發的爭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中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深刻感受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

4、擺圓片求平均數

師:怎樣求平均每人釣多少條魚呢?用圓片來擺一擺虎虎三兄弟平均每人釣了幾條魚。

(1)學生擺圓片

(2)學生匯報(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方法一:把多的移給少的,直到每個人的魚都同樣多。

方法二:先把三個人釣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給三個人。

5、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用算式表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方法。

(7+2+6)=15(條)15÷3=5(條)

這5條魚是大虎、二虎、小虎三人釣魚的平均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1、完成教材72頁的“試一試”。

2、想一想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師:現在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看看小朋友能不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我解決。

(2)老師不會游泳,上個星期六老師來到游泳館準備學游泳,管理員告訴我: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5米,我的身高是1.6米,我直接跳下去會有危險嗎?

(3)小組討論。匯報。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把平均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與生活,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第2課時:比一比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第71~72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和鞏固讀懂簡單的統計表,并利用平均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腦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鞏固練習用平均數求統計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設計意圖時間

分配

一、激趣導入

二、練習

三、回歸生活

四、課堂評價同學們,“少年宮的評委組聽說我們班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強,也想請大家來幫忙,你們愿意嗎?

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兒童歌首大獎賽成績統計表吧!

1、完成課本71頁練一練的第1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3)把評分統計表填寫完整。

(4)學生反饋、交流。

2、完成課本71頁第二題。

(1)看統計表,你看懂了什么?

(2)同桌交流。

(3)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的?

(4)全班交流、反饋。

3、完成課本71頁的第3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反饋,全班訂正。

4、做課本72頁第二4題。

先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1、實踐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列成表格。

計算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寫出計算過程。

說一說自己完成的作品的優點。

作品展示,比一比誰的統計表做得好。

2、數學故事。

看清圖意,講一講。

略。

學生經歷了觀察、調查、制表的過程,會對表中的情況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通過說一說、比一比可以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3課時:猜一猜

教學內容:

課本第73~7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仔細思考和推理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準備:

轉盤、紙杯、箱子、球(各種顏色)、練習紙。

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二、小組合作探究

三、小結

四、實踐作業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幾個轉盤,你們想來轉一轉嗎?

在這幾個轉盤的身上還隱藏著許多秘密,讓我們一起來討論研究一下吧!

游戲一:轉轉盤

1、猜一猜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轉盤,想一想如果轉動轉盤,指針停在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

(2)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的想法和理由。

(3)反饋交流。

2、試一試。

每組拿出版界個轉盤及早張表格(如下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轉動轉盤游戲,每個人轉動5次并將指針的指向記錄在表格里。

指針指向次數

合計

甲乙丙丁

黃色

藍色

紅色

實驗結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3、拋紙杯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做“拋紙杯“的試驗。

(2)觀察紙杯落地后的情況,并記錄下來。

(3)同桌交流,說一說可能出現哪幾種結果,并寫在題紙上。

(4)通過試驗你發現了什么?

4、做“摸球“游戲。

(1)猜一猜

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把自己的猜測填寫在書上。(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

(2)驗證

指名到講臺前摸球驗證。

(3)師:在箱內再放入場個紅球)現在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哪種球的可能性小,有可能摸到黑球嗎?

(4)討論

(在箱內放入2個白球和2個黃球)

①師:一次摸出2個球,可能出現幾種結果?

②小組討論。

③全班交流反饋。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做了這么多的游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

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什么結果?試一試,并列舉出來。通過談話來營造一種和諧氣氛,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學生跟平常一樣輕松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通過觀察、小組討論、說一說、試一試等形式讓學生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

重視學生自主總結收獲和體驗,構建知識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