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案化學反應速率

時間:2022-02-15 09:38:00

導語:高一化學教案化學反應速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一化學教案化學反應速率

教學目的]1、使學生深化對化學反應的本質認識;2、使學生理解濃度、壓強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教學重點]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教學難點]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的原因[教學過程][提問]從物質結構(化學鍵)的角度看,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學生思考并回答)[針對學生的回答總結]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組成微粒重新組合形成新物質的過程。也就是說,就是舊鍵斷裂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新鍵形成的過程。例如,在2HBr+Cl2=2HCl+Br2反應中,H—Br、Cl—Cl斷裂,形成H—Cl、Br—Br。[板書]一、化學反應的實質及條件:1、化學反應就是舊鍵斷裂、新鍵形成的過程。[提問]上述反應中,H—Br、Cl—Cl的斷裂是否是自發產生的呢?(學生思考討論)[講解]分子中化學鍵并不會自發斷裂的。只有分子間相互碰撞,化學鍵才可能斷裂,反應才能發生。[板書]2、反應物微粒間的碰撞是發生反應的先決條件。[提問]是否所有的的碰撞都能使化學鍵斷裂、化學反應得以發生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32倒數一段到P34第一段,回答上述問題。(學生閱讀,并匯報答案)[講解]分子間的碰撞與打籃球相似。正如圖2-2所示。圖(1)表示能量不夠;圖(2)表示雖能量足夠,但是沒有合適的取向;圖(3)則表示有足夠的能量和合適的取向,于是發生有效碰撞。[總結并板書]3、必須是有效碰撞才能發生反映。有效碰撞的條件是:1)微粒要有足夠的能量;2)有合適的取向。4、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具有較高的能量。[講解]由于活化分子發生有效碰撞時,化學反應才能發生。因此,改變反應體系中的活化分子數目,就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接下來一起研究外界條件改變如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引起速率改變的原因。[板書]二、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完成實驗2-2](學生完成實驗,并匯報現象)[總結現象]加入1mol/L鹽酸的試管中有大量的氣泡產生;而加入0.1mol/L鹽酸的試管氣泡很慢。[提問]根據這一現象,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學生思考并歸納)[講解]濃度大的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的速率比濃度小的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的速率大。因此,由此實驗推知,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設問]該結論是否適合所有的化學反應?請同學們繼續完成下列實驗。補充實驗:往裝有1ml的0.05mol/Lna2S2O3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0.10mol/L、0.50mol/L的H2SO4(盡量做到同時加入)(學生完成實驗,并匯報現象)[講解]濃度大的硫酸與Na2S2O3混合后先有沉淀產生;而濃度小的硫酸與Na2S2O3混合時產生沉淀的現象要來得慢。由此可以證明,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小結]1、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提問]為什么增大反應物濃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學生先思考、討論;后閱讀課本P34第二段。匯報答案)[講解并板書]原因:濃度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反應速率加快。[思考]某一密閉反應體系中有如下反應:N2+3H2==2NH3?,F往體系中再充入一定量的N2、H2,該反應的速率將有何變化?(學生思考回答)[講評](內容略)[提問]如果對上述反應體系進行壓縮,反應速率是否回改變?為什么?(學生討論,閱讀課本P34第二部分內容)[講解]壓縮體積,使得反應體系內的壓強增大。這一過程如圖2-4所示。壓強增大一倍,其體積將縮小至原來的一半,而體系內分子的數目保持不變,因此其結構也就使得單位體積中的分子數增加一倍,換句話說,就是各物質的濃度增大一倍。濃度增大,反應速度也就增大。[小結并板書]2、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增大。實質:壓強改變,引起濃度的改變。適用范圍:僅適用與體系中有氣體物質的反應。[討論]往上述反應體系中充入適量的He,體系的壓強如何改變?反應速率是否改變?為什么?(學生討論,匯報答案)[講評]充入He,體系的壓強增加。但是,體系壓強的改變并未引起各物質濃度的改變,因此反應速率將不會發生改變。請同學們特別要注意:對于壓強的改變,只有引起反應體系中物質濃度的變化才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鞏固練習]1、在一固定體積的密閉體系中發生反應:N2+3H2==2NH3。現采取下列措施:(1)往體系中充入一定的氫氣;(2)往體系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氣;(3)往體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e;(4)壓縮容器使體積變小。哪些措施能夠使反應速度增大?為什么?2、討論:乙炔在空氣中燃燒時火焰的溫度較在氧氣中燃燒時火焰的溫度更低,原因是什么?[作業布置]1、復習本節內容;2、預習下節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