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諾貝爾大師對話讓高中師生感悟到什么
時間:2022-05-23 12:59:00
導語:與諾貝爾大師對話讓高中師生感悟到什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4月24日下午,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戴森霍弗博士來到大連八中的美麗校園,全校師生在會議大廳里目睹了大師的風采,幸運地與大師進行了交流,這使師生們為之激勵。昨天,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讓師生有機會接觸世界頂級大師
鞠振偉(大連八中校長):讓師生與世界頂級科學大師進行面對面交流,這不僅會讓學生們領略到大師的人格和風采,更加奮發學習,也將鼓舞教師培養出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振興中華民族。我深知,要想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首先要讓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讓學生學會創造,首先得教師不斷地創新。
學校通過自編具有創新性內容的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環境。學校還廣泛地與國際教育對接。讓理論與實踐并重、科學與人文融通,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得聰明、智慧、快樂、成才。
生物科學的未來在你們手中
約翰·戴森霍弗博士:生物科學的未來在你們手中!你們提的問題很專業,你們的英語很棒!保持你們的好奇心,堅持自己的觀點和主見,選擇一個讓自己從內心深處熱愛的領域來發展。我從事研究工作已有30多年了,但我對此仍非常感興趣,我一直享受著工作的快樂。從事某一項研究并非是一定要得獎,而是要從中找到快樂,同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在快樂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在快樂中感受到成功。與同學們對話交流,我感覺同學們的英語講的很好,問題提得很難,有些令我不能回答。科學就是這樣,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很佩服同學們的提問,我相信只要不斷地努力,你們都會成為成功的科學家的。
課堂成為創新教育的重要渠道
王謙平(大連八中物理特級教師):在新課的基礎知識教學中,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獨立歸納出核心知識,鼓勵學生獨到的見解。在例題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獨特解法,獲得師生認可的獨特解法將得到加分的鼓勵。在習題課教學中,強調用討論的方法找到正確答案,而不是依賴老師公布的答案和講解答案。在四人一組的討論中,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機會。
吳歧(大連八中數學特級教師):要培養出一流的人才,需要加快課程改革。其一,轉變教學觀念。其二,轉變教學方式。其三,轉變學習觀念。其四,轉變教師角色。
大師的人格魅力令我們佩服
張清華(大連八中高三·九班學生):我向大師提出的關于朊病毒(瘋牛病的病原體)的遺傳問題,戴森霍弗博士無法解答我的問題,但稱贊我提的問題很專業。八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我的小組課題是“淺談DNA”,我們組還被評為省級優秀課題小組。
付強、呂成、洪一峰(高三·A班、高二·二班、高一·十一班學生)戴森霍弗博士很有人格魅力。技高只能是賢人,德高才能成為圣人。當同學們用英語提問而表達又不十分準確的時候,他沒有聽懂,就讓學生再說一遍,然后再回答問題———十分耐心,很有修養,令人敬佩。
我們的夢想也會變成現實
王逸群(高二·十二班學生):如今,我真的與大師見面了,從戴森霍弗的經歷中,我感受到正是他對科學的那種執著的精神,才讓他拿到了諾貝爾獎。戴森霍弗的成功,增加了我向前的動力。
李一佳(高三·A班學生):與大師的這次交流將影響并改變我們的一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從博士身上找到了最好的例證。戴森霍弗博士的演講精神將激勵我,現在我已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系,我將記住大師的教誨,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能像戴森霍弗博士那樣成為獲得諾貝獎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