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歷史教案
時間:2022-04-17 02:48:00
導語: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歷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這一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的基本史實,把握民族政權并立這一特殊時代的基本脈絡。
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各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和戰關系,認識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終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正確認識澶淵之盟、宋金議和對民族和平與發展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地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習民族戰爭,對戰爭性質形成正確的認識,不能用異族、侵略的說法,只能從正義和非正義的角度來分析,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即中國歷史上所出現的任何民族都屬于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從而更正確地看待歷史上的民族關系。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從10世紀初契丹國建立到12世紀中葉宋金和議,大約二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政權關系相對比較復雜的歷史時期。可分兩個階段去把握,第一個階段:遼、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時期;第二個階段:金與南宋的對峙時期。
契丹的興起和與北宋的關系是本課的重點。如何正確評價澶淵之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
【教學過程】
導入:聯系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分裂動蕩,導入本課遼、宋、夏、金等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利用《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對這一時期總的形勢有一個認識,讓學生明確從本課開始,中國古代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其特點是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遼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契丹族興起和逐漸強大的原因,使學生明確接受漢族文化、重視農耕對于契丹族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意義。
(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但隨之而來的是幾個民族政權并存的局面,要認識到北宋政權并不是一個統一了全中國的王朝。
(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
(1)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時,遼宋澶淵之盟: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思考:我們應如何評價澶淵之盟?
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從長遠看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2、金滅遼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飛抗金
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宋金戰爭的性質以及對岳飛抗金的評價:“岳家軍打勝仗的原因是什么?”“在朝廷下令班師回朝時,如果你是岳飛你會怎么辦?”“岳飛的事跡能夠流傳至今,這是為什么?”
5、紹興和議
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利用地圖讓學生明確雙方劃定的分界線,古代歷史上大多數南北分裂以淮河為界。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對峙”是什么意思?就是并存相對而立之意,雙方敵對狀態并未解除,只是沒有大的戰爭,反映了宋金雙方政治、軍事力量基本處于均衡狀態。
小結:
政權建立民族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遼契丹10世紀初遼太祖阿保機上京
北宋漢族960年宋太祖趙匡胤東京(今開封)
西夏黨項11世紀前期李元昊興慶
金女真12世紀初期金太祖阿骨打會寧,后遷到中都
南宋漢族1127年宋高宗趙構臨安(今杭州)
- 上一篇:宋代社會風貌的探索歷史教案
- 下一篇:輝煌的隋唐文化歷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