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浩劫教案

時間:2022-06-24 04:44:00

導語:戰爭浩劫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戰爭浩劫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所帶來的災難;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對戰爭的危害有較深刻的認識,培養起熱愛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點:兩次世界大戰的危害和影響

教學難點: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性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出示圖片

【提問】你知道這些武器最早是在哪次戰爭中被使用嗎?

(氯氣,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導彈、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

【敘述】一戰和二戰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題。

(二)新課教學:

一、浩劫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

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源

【提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源是什么?

活動一:讀圖文,析原因。

【展示】圖文材料。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和德國工業總產值比較

材料二:教材上的漫畫(圖7-1)

【提問】通過對上述圖文資料的分析,請說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歸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當時德國的統治者還宣稱德國在“古老歐洲的狹窄地帶邊界有很多任務要完成”,還有人堅持認為,德國的工業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則那樣不可抗拒”。

英國和德國在激烈的競爭中,都在尋找自己的同盟,以壯大力量,壓倒對方。于是,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軍事集團逐步形成了,戰爭一觸即發。

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1914~1918)

活動二:小組競賽──比比你的觀察力

【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形勢圖

【提問】仔細觀察形勢圖,比比看哪一組的同學從中獲得的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信息多?

學生可以從上圖中獲得的信息有:

(1)戰爭的爆發地是薩拉熱窩(讓學生在這幅地圖上找出薩拉熱窩的位置并簡要敘述薩拉熱窩事件)。

(2)交戰的雙方一方是同盟國,以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為首,一方是協約國,以英國、法國和俄國為首。

(3)在一戰過程中,歐洲戰場上始終保持中立的國家只有:西班牙、阿爾巴尼亞、瑞士、荷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它們只占歐洲面積的少部分。這說明了歐洲面積的絕大部分和絕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戰爭。)

(4)重大戰役(可著重介紹凡爾登戰役。)

可播放錄像資料(如果缺乏錄像資料,可出示相應圖片),先讓了解此次戰役的學生介紹一下,教師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補充。

【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有關凡爾登戰役你了解到什么?(每個同學限講一點)

凡爾登戰役

時間:1916年2月~12月

地點:法國的凡爾登

交戰雙方:德國和法國

結果:雙方傷亡近百萬人

別名:“凡爾登絞肉機”

【出示】

4.結果及其影響這場以重新瓜分殖民地為目的而進行的戰爭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和影響如何呢?

活動三:師生同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零3個月,有30個國家、占當時世界2/3的人口共15億人卷入戰爭,人員死傷達3000萬,直接經濟損失1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1516億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后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還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

閱讀完上述材料以后,引導學生概括一戰的結果和影響,特別突出一戰給人類帶來慘重的損失,使帝國主義各國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以及蘇俄的誕生。

活動四:唇槍舌戰

在薩拉熱窩事件中,19歲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從其民族主義立場出發,刺殺了奧國王斐迪南,引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世界大戰,造成3000萬人的死傷,300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對普林西普與一戰的關系,人們有不同的看法:

觀點一:普林西普是導致一戰爆發的罪魁禍首;

觀點二:普林西普無須承擔一戰爆發的責任;

【提問】你的觀點是什么?說出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設置本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區別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當時世界特別是歐洲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普林西普刺殺奧國王儲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線而已。

【承轉】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但人們并沒有吸取這一教訓,僅僅過了20年,又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爆發了,人類又一次經受了規??涨暗膽馉幒平俚南炊Y。

【出示】二、浩劫之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活動五:閱讀討論

墨索里尼:意大利要重現羅馬帝國昔日榮耀。

日本首相田中將軍:在日本,糧食供應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減少。如果我們只希望發展貿易,最終必將被打敗……最后,我們將一無所獲……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積極措施,去獲得日本在滿洲和蒙古的權利和特權。

德國希特勒:如今,不能靠強烈的抗議,而是靠一把巨大的劍,使被蹂躪的地區回到共同的德意志帝國的懷抱。

討論:上述三種觀點有何共同之處?它們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何聯系?

學生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妄圖稱霸世界。

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況

活動六:七嘴八舌話二戰

【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示意圖》

【提問】閱讀二戰形勢示意圖,結合你已有的知識儲備,說說關于二戰,你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重點介紹:

(1)時間:1939~1945年

(2)戰爭的發動者:德意日法西斯

(3)重要轉折點: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展示圖片或錄像)(4)性質: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

(5)結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繼投降,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但是戰爭讓6000萬人失去生命,交戰雙方物資總損失40000億美元。

適時介紹第一顆原子彈的使用及其危害。

1945年8月6日,美機在廣島投下當量為2萬噸TNT炸藥的原子彈,日本居民死難78150人,受傷和失蹤51408人。8月9日,美機在長崎投擲第二顆原子彈,居民死難23750人,受傷43020人。

(三)課堂小結

活動七:討論為什么反法西斯戰爭能最終取得勝利?

一方面突出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聯合起來,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與法西斯進行殊死斗爭;另一方面強調法西斯反人類的本質必然使它走向失敗,而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必然取得勝利。

【承轉】戰爭教育了人民,人民贏得進步,爭取持久和平是億萬人民關心的頭等大事。

3.聯合國的創立

時間:1945年10月24日

目的:維護人類的持久和平

主要創立國:美、英、蘇、中等

(四)作業布置

《自主學習資源》第七單元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