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教案

時間:2022-06-24 04:48:00

導語:經濟危機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危機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時的學習,了解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最早爆發的地點,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實質及影響;

2.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有較辯證和全面的認識。

教學重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經濟危機的實質;經濟危機中資本家的處理辦法;經濟危機與二戰策源地形成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建議二:介紹“一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召開的會議及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使世界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但是,在這種穩定的背后,孕育著無窮的危機。

(二)新課教學

活動一:新聞聯播(設置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

課前準備:

1.把學生分成四組,選出各組組長。

2.由四位組長討論確定各組報道的地區(或國家)及主題

地區如:西歐、美洲、非洲、亞洲

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德國

主題如:商品被銷毀;銀行擠破門;失業的人們;工廠紛紛倒閉等

3.各小組成員圍繞本小組報道的地區及相應的主題收集整理資料,寫成新聞報道稿。

4.有條件的話可由各小組把相關資料特別是圖片、圖表、地圖等制作成幻燈片作為各小組新聞報道的相應的背景

活動過程:

1.兩位同學擔任新聞聯播主持人

2.可由主持人讀各小組已準備好的新聞報道稿,也可以由小組派代表作為外景地記者做“現場報道”。

教師注意指導學生使用教材p91圖7-9(尋找工作的失業者)和圖7-10(擠滿取款人群的銀行)。

其他可供參考的圖片、地圖、圖表

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情況表

美國

德國

英國

法國

日本

世界

外貿縮減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業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業人數

1700萬

476萬

近300萬

85萬

300萬

近3000萬

活動二:國際觀察(設置本環節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實質、影響等的理解)

課前準備:

1.選擇一位同學擔任主持人。

2.每個小組選派一位代表,作為資深記者參與現場分析。

3.主持人與各小組代表查閱資料,做好充分準備。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語。

2.“資深記者”上場。

3.每位同學都是現場觀眾,他們可以提出他們有關經濟危機的疑惑,并要求解答。

4.如果觀眾提不出問題,則由主持人提問。

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用好書本“母女的對話”:母女兩人的對話反映了經濟危機期間一種非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工人失業,沒有錢買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煤堆積如山,造成浪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的“相對過剩”。教材P92圖7-11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危機的正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孕育的。

活動三:我來想辦法

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國家元首,你所領導的資本主義國家正陷于危機之中,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矛盾有哪些?你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解決?

設置本環節的目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同時,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把握經濟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關系,并為羅斯福新政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課堂小結

關于經濟危機的笑話

美國有一年經濟危機,失業率很高。一個人工作找了很久,也沒找到。一天他在街上轉悠,忽然一個人從建筑工地的樓上掉了下來。他急忙跑到工頭那兒問:“那個剛掉下來的人的工作我可以接替嗎?”工頭說:“不行,他的工作已經有人接替了。”“誰呀?”“就是把他推下來的那個人唄。”

大量的“胡佛村”出現,許多人蓋著“胡佛毯”(舊報紙)在外過夜,面黃肌瘦的男女老少拿著“胡佛袋”(破口袋)在垃圾堆里尋找食物,人們再也不相信胡佛的許諾了。

“Iknow3trades.Ispeak3languages.Foughtfor3years.Have3children.Andnoworkfor3months.Butonlywantonejob.”(翻譯)我會三項技能,我會說三國語言,我已有三年工齡了,我有三個孩子,我已經失業三個月了,我現在僅僅是需要一份工作。以上這段英文資料被一位英國失業者寫在一塊小木板上,當他外出尋找工作時就把它背在后背上,以便讓那些從他身邊經過的人們來了解他、認識他,幫他找一份工作。

(四)作業布置

《自主學習資源》第七單元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