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科技性農業保險論文
時間:2022-10-06 11:28:27
導語: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科技性農業保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必須看到在推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風險,具體來講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事農業勞動的素質比較低
目前在我國的總人口中,農民占到了9億多,有一大部分的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基本上都是文盲和半文盲。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的現代化對農民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國農民的素質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步伐。從上表對農業大省河南省的調查統計中可以看出,農業人口中的老齡化非常嚴重,這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的青壯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了城市,因為到城市打工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農村中從事農業勞動的文化程度比較低,大部分集中在小學或者初中的文化程度。老齡化和文化程度較低都對我國推行農業現代化非常不利。
(二)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新技術推廣存在較大風險
在我國的農村,尤其是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目前采取的仍然是粗放式經營。這種經營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致使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鹽堿化等自然災害加劇,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的農業成果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研究成果的轉化上發展緩慢,許多科研成果和新技術無法轉換成現實的生產力;由于長期以來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農村基礎從事工作的科研人員較少,沒有健全的機構組織,缺乏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研隊伍。因此在農村推廣新技術存在很大困難與風險。
(三)農業現代化的投入較高,存在著金融風險
在美國和西歐等發達國家,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含量大都已經達到了80%以上,基本上已經全面實現了良種化,噴灌和滴灌技術已經全面推廣,在一些大型農場里,遙測、遙感和計算機控制拖拉機技術已經開始使用,互聯網在農民中的普及率也很高。我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進行科學技術的推廣和使用,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由于在建國初期我國選擇了優先發展工業的戰略,農業發展相對滯后,并且采取了“剪刀差”經濟政策,農民的原始積累比較少,而且由于我國的農民福利制度相對落后,農民要在教育、兒女婚姻和養老問題上花費大部分資金,因此我國農業發展所需資金短缺。
(四)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我國目前的農業基礎設施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原有的設施陳舊。由于長時期無人維護和修理,以農田水利為代表的許多重點農業基礎設施存在著陳舊老化的現象,嚴重削弱了農業生產能力。二是管理混亂。由于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經營分散,水利設施等農業基礎設施存在只用不修,缺乏管理等現象,這種混亂的現象急需規范。三是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不足。農民靠天吃飯的意識仍然比較強,不愿意對基礎設施投入資金,農業設施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四是農業生產中所需的農資和農機具的裝備水平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成為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障礙。
二、政策性科技保險市場需求的經濟學分析
(一)政策性科技保險保險的“需求不足”
農業現代化可以解決我們國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甚至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農業發展好了,整個社會都會受益;同樣如果農業發展遇到了問題,受損的不僅僅是農民,整個社會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農民購買政策性科技保險這種“產品”、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從而保證整個農業經濟的良好運轉,這樣就可以使全體社會成員向受其好處。因而政策性科技保險屬于一種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的準公共產品。這種正外部性主要體現在農民對政策性科技保險需求的正外部性。城市軌道交通“消費”的正外部性,表現為市民購買城市軌道交通的邊際私人收益小于邊際社會收益,而邊際私人成本大于邊際社會成本。私人成本收益和社會成本收益出現了差異,從而導致正外部性產生。農民購買政策性科技保險進行“消費”的邊際私人收益為MPR,整個社會從全國人民“消費”政策性科技保險中可以得到收益,我們把它稱為邊際社會收益,記為MSR,MSR大于MPR.。農民“消費”政策性科技保險的邊際私人成本為MPC,而整個社會的邊際成本為MSC,從圖中可以看出MPC大于MSC。按照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的原則,農民和社會分別確定出了自己的最佳均衡量Q1和Q0,結果農民的的最佳“消費量”Q1小于整個社會確定的最佳“消費量”Q0,政策性科技保險出現了“需求不足”的現象
(二)道德風險導致的市場萎縮
委托人和人之間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會產生道德風險。保險公司在推行政策性科技保險的過程中,由于作為投保人的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可能發生道德風險。當保險合同簽訂完之后,取得保險合同保障的農戶可能投資于風險較大的農業項目,或者是在經營中不再像簽訂合同前那樣精心管理自己的項目。所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風險。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保險公司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些情況,如果參加投保的農戶投資的項目成功,他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益,而保險公司只是獲得固定的保險費收入。但是如果投保農戶的投資如果失敗,保險公司就要支付很大的賠款,而投保農戶可能僅僅承擔很小的損失(在下圖分析中,為了方便我們假定損失為0)。因此從參加投保政策性科技保險農戶的角度來講,如果不遵守合同,投資于那些風險大的項目獲得的收益的期望值要高于投資于保險合同中規定的那些風險小的項目獲得的期望收益。所以道德風險產生,保險公司的風險變大。農戶獲得保險合同后,投資于高風險項目可以獲得5個單位的收益,大于投資于合同中規定的低風險項目獲得的4個單位的收益,收益大的原因就是上面分析的:違反保險合同投資于高風險項目,一旦成功獲得高收益,失敗的損失卻很小。因為現代化農業的風險和資金的需求都很大,所以我們假定如果得不到保險的保障,收益為0。因此,對于經營高科技農業項目的農戶來說,占優策略是選擇投資高風險的項目。那么對應于農戶的高風險項目的策略,保險公司的占優策略是不承保。因此,我們可以得到博弈最后的均衡結果為:(投資高風險項目,不承保)。由于道德風險導致了政策性科技保險市場的萎縮。
三、政策性科技保險產品的設計
(一)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保險產品設計
農業科技創新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例如新品種的培育、新技術的研究等,這個過程一般耗時非常長,而且投入非常大,如果成功,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是非常可觀的;但是如果失敗,所帶來的損失也同樣非常巨大。正是由于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包括銀行在內的大多數金融機構不愿意向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提供貸款,這樣就會使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因為資金的短缺而無法開展。如果保險公司在農業科技創新項目上提供一定的保險服務,就有可能改變這種狀況。具體來講有以下三種方案可供選擇:(1)由科技創新項目的貸款申請者支付一定保險費,如果項目失敗則保險公司負責歸還銀行的部分或者全部貸款。(2)保險公司作為擔保人,直接給高風險的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提供信貸擔保。保險公司可以收取擔保費作為保費收入。(3)保險公司與科技創新項目的信貸申請者共同分擔風險,最后共同分配項目的利潤。
(二)針對農戶經營農業新品種或采用新技術時的風險進行產品設計
目前我國農業新技術和農業新品種的推廣率都很低,因為我國多年來的傳統小規模的農業耕作模式制約了農民的創新意識,同時由于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在進行良種推廣和新技術應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這些問題的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農民害怕打破傳統的這些創新會帶來損失,而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又太低。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的保險產品設計:(1)針對某種農作物新品種或新技術在某地區推廣實驗階段的風險進行保險。保險公司可以聯合種子公司或者科研單位與農戶共同簽訂合同,如果出現風險,則保險公司和種子公司或科研單位共同支付農民損失。具體損失支付比例,保險公司和科研單位可以共同商定,可以采取損失與將來利潤掛鉤的形式。(2)保險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農民支付保費,如果發生損失保險公司賠付。保險公司也可與農戶簽訂與利潤相聯系的保險合同。
(三)對農民購買農資及大型農機具的貸款進行保險
在進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購置一些昂貴的農資及大型的農機具,通常農民需要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由于道德風險的原因銀行通常不愿意進行貸款,保險公司可以對此進行保險產品的開發。農民購買保險,由保險公司作為擔保人對農民的貸款進行擔保,如果農民發生還款困難,則保險公司進行還款。這種方式要由政府的優惠政策或者直接的資金補貼。
四、開發適合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性科技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一)政府應當對政策性科技保險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農業現代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發展的好壞對整個社會都有巨大的影響,正如前面的分析,因為其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農業現代化展好了,受益者不只農民,而是整個社會,如果我國的農業發展不好,受損的也不只是農民自己,會涉及到全社會。由于政策性科技保險保險是一種準公共產品,所以如果科技保險完全由商業保險公司經營,其攻擊和需求完全由市場決定,則必然導致供給不足或者效率低下。因此必須實行政策性的科技保險,必須由政府主導,由國家政府進行必要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引導。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政策、法律手段、稅收杠桿、行政措施等來搭建保險體系,使科技保險真正能夠很好地服務于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
(二)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力度
根據以往的經驗證明,在農村推行的保險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農民的意識問題。農民對保險的認可度直接決定著對農業保險的需求,要想在農村順利開展農業科技保險必須提高農民的參保意識。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農民是主體,在農村開展科技保險,農業當然也是主體。為了改善當前農民參保意識薄弱的現狀,必須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電視、報紙、海報、講座等形式進行宣傳。
(三)培養專門的科技保險人才
科技保險,尤其是關于農業的科技保險在我國還屬于新生事物,我國在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還很稀缺。可以通過與科研機構或者高校合作進行人才的培養,或者通過對現有人員的定期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
作者:張權輝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上一篇:本土語境下的農業保險論文
- 下一篇: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