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及啟示
時間:2022-04-25 01:01:59
導語: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關鍵內容,對于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建立社會保險制度過程中,應該注意堅持上線原則,把握好全覆蓋機制的基本特點,將主要內容落到實處,并處理好個問題之間的關系,從而充分發揮社會保險作用,保證人民的生活質量。本文在分析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現狀及我建議,以期進一步實現保險法中保險利益原則的合理實施。
【關鍵詞】發達國家;社會保險;改革;研究
本文將對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促進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創新。筆者將分別從: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研究、發達國家設備保險制度對我國的啟示,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研究
經筆者研究,不同的國家由于國情不同,在社會保險制度方面也存在諸多不同,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通常會為三種,分別是:福利型、保險型,強制儲蓄型,筆者將對其進行研究。
(一)福利型養老保險
福利型養老保險模式一開始源于英國,基于這種保險模式下,凡是達到一定年齡的公民便能定期領到養老金。其基金來源則是通過財政收入或國家稅收。有些發達國家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就能領到養老金。福利型養老保險主要優點在于,充分體現出公平性,能讓全體公民享受到福利;其次福利型養老保險的實施大大降低了成本管理。然而福利型養老保險也存在諸多缺點,第一是加劇了國家財政負擔,第二則是不能充分激發社會成員工作積極性。
(二)保險型養老保險
保險型養老保險模式作為一種常見的模式,這種保險模式源于德國,后來在日本、美國得到沿用,并確立了“保費由雇主和雇員繳納,國家僅給低保和老年醫療保險提供相應財政補貼”原則。保險型養老保險優點在于:具有較高的保障性,其次保險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方式相對靈活,卻由國家立法作為后盾,具有較高的實用性。保險型養老保險同時也存在諸多缺點,由于社會保障資金多是來源于雇主或雇員繳納的保險稅,從而導致管理成本相對較高,管理難度加大。
(三)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險
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險模式主要是以儲蓄為核心,同時也是政府部門強制推行的一種保險制度。這種模式能充分減輕政府負擔,加強對資金應用的監督力度,社會激勵作用相對較大。然而這種保險模式過于強調效率,忽視了公平性,此外,養老金賬戶的管理成本較高,資金貶值的風險也較大。
二、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綜上,筆者對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進行了分析,通常分為福利型養老保險、保險型養老保險、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險三種,為促進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筆者將分別從:加大保險利益原則的貫徹力度、社會保險追責防控全覆蓋、形成政府負責、動態管理、公眾參與的管理機制、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提高統籌層次等方面來闡述,以此促進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實施。
(一)加大保險利益原則的貫徹力度
在新保險法生效之前簽訂的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要點之一,從“法不追溯既往”的原則看來,新的保險法實施前簽訂的合同不能夠適用新法,只可以沿用舊的保險法。但相較于新的《保險法》實施前的消費者,實施后的消費者利益更高,以前簽訂保險合同的消費者不能享受新法中的一系列利益,這與立法本來的意思不相符合。為了廣大消費者的權利進行保護,尤其是簽訂了長期壽險的被保者,保險利益原則應該作出相應的解釋性補充,以保證其權益,最大限度實施保險利益原則。
(二)社會保險追責防控全覆蓋
首先,要立足于法律法規,堅持人人平等,預防為主,懲罰為輔的基本原則。即從《社會保險法》中的規定出發,增強追責防控,將責任細化到各個程序中,從而建立程序防干擾機制,對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給予懲罰。其次,社會保險追責防控全覆蓋主要針對的是經辦機構、各類社會組織、個人等。經辦機構應該依法管理好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對審核待遇發放條件進行仔細審核,對是否享受社會保險的資格進行嚴格審核。各類社會組織則應該強化職工全面繳納稅保險的意識,適當的進行社會保險法律知識教育培訓。個人則應該主動學習社會保險知識,掌握享受的權利以及應該承擔的義務。最后,要合理引導各類人群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監督是實現社會保險追責防控全覆蓋的主要途徑,因此,要鼓勵個人、單位以及其他團體主動維護社會保險的安全,自覺監督社會保險是否落實到實處。除此以外,要根據社會信用體系,構建聯動機制。社會信用體系中,每個人的社會行為都記錄在了信息系統中,個人手法護法習慣會為個人的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使個人在享受保險待遇的同時,自覺承擔社會責任,這也是社會保險全覆蓋機制的目標之一。
(三)形成政府負責、動態管理、公眾參與的管理機制
所謂政府負責,由于政府是最大的行政機構,在制定方案、實施計劃、協調關系、破除障礙、提供資源支持等方面,具有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全面落實社會保險全覆蓋機制時,政府應該履行自身職責。所謂動態管理,由于現實情況變化無常,在建立社會保險全覆蓋機制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出現問題,這就需要尋找新的思路解決問題。基于此,社會保險全覆蓋機制不應該是硬性的條文和框架限制,應該是具有彈性的行動指南,要做到與時俱進。所謂公眾參與,由于社會保險對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有著重要影響,個人和組織都應該積極參與到社會保險全覆蓋機制的建設中。個人要自居學習和使用社會保險知識,監督社會保險的安全,根據法律法規做出正確的行為,防止社會保險損失,組織則應該經量營造團結協作的氛圍。
(四)加大對勞動人民社會保障力度
歷經長時間發展,我國社會保險覆蓋率不斷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至2013年年底,全國有2.42億參與了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05億人參與了在職職工保險,分別占全部城鎮就業人員的63.28%、53.61%。但我國社會保險中仍然有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存在:其一,城鎮中勞動人民參保率極低,其二,城鎮靈活就業的勞動人民并沒有被納入到社會保險體系中。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進城勞動人民參與養老保險的比例僅為15.7%,參與醫療保險的比例僅為17.6%,參與失業保險的僅為9.1%。盡管與2008年相比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總體覆蓋率仍然不夠理想。因此,我國還需進一步對老年保險金的計算與發放方法進行改革。在群體特征方面,靈活就業者與企業職工存在很大差異性,對其養老保險繳費、保險金進行發放時,應該在充分考慮繳費年限、比例、個人賬戶等的基礎上,對基金的比例進行合理確定,以有效促進靈活就業勞動人民參保積極性的提升。
三、結束語
概而言之,保險利益原則是保險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益的重要保證,是保險人對保險責任進行履行的前提,承認、保護利益是保險利益原則實施的基礎。相關保險工作者應該明確保險利益原則的重要性,明確《保險法》中的相關規定,靈活實施保險利益原則,以保證保險利益原則適用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將保險利益的功能發揮出來,保證廣大群眾的利益,從而為保險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郎安嶺 單位:廊坊市企業養老保險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彭金標.探討發達國家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及其啟示[J].財經界(學術版),2013,03:238-239.
[2]羅晴,徐慧.主要發達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踐與啟示[J].人民論壇,2014,23:232-234.
[3]鄭秉文.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體制“2011改革”無果而終的經驗教訓與前景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5:1-19.
[4]昝劍森,劉揚.發達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比較與啟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06:131-133.
- 上一篇:保險監管對公共部門養老保險作用
- 下一篇:失業保險費率制改革的困境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