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2-23 09:01:01
導語: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缺乏公平,覆蓋率低
由于個人或企業的支付能力不同,對于保險持有的支付意愿也不同,導致參保的覆蓋面遠遠不夠,繼而出現很多公民的醫療需求得不到保障的狀況。類似于下崗人員、無業人員、低收入家庭以及很多特殊的人群,他們參與社會保險的比例非常之低,外來務工人員也基本沒有社會醫療保險,也就是說,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覆蓋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平性,再加上我國特殊的國情,這個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
2.保險水平不高,個人負擔仍然偏重
在2010年底,我國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已實現大范圍覆蓋,醫療保險支付水平以提高至百分之七十,但在城鎮中卻存在不足。例如,根據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可知,在部分家庭中,尤其是基本社會醫療保險僅覆蓋部分家庭成員的家庭中,所規定的起付標準和最高限額都不夠完善,前者較高,后者較低,導致個人承擔的費用較高,家庭的醫療支出壓力并未得到很大緩解。
3.醫療費用上漲趨勢日益增加
近年來,部分醫療機構由于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出現亂收費、亂開藥的情況,導致公民的醫療消費檔次不斷提高。由于技術的提高,藥物與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藥品價格檢查價格本身就在增長,而那些不正常的費用提高更是加大了醫療支出壓力。可見,社會醫療保險基本制度并未達到抑制醫療費用非正常上漲的現象。
4.資源配置不合理
在鄉鎮以及小型社區中一直存在著缺醫少藥的情況,好的資源大多集中在城市的大型醫院里,導致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數據表明,地方公民的重大疾病在地方醫院很難得到完善的醫治,因此都選擇到城市大醫院,這樣不僅導致大醫院面對超大人流量的壓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家庭的醫療負擔,由此可見,醫療資源的配置亟待重新整合。
5.政府對于社會醫療保險的投入不足
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對于公共健康的投入實際處于較低的水平,國家投入的缺少,是醫療保險資金短缺的根本原因,也就導致了醫療保險體系其他組成的進行。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使得醫療保險所需要的基金量日益增加。政府對于社會醫療的投入不足,使得體系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殷曉玲青海省互助縣社保局完善與實施一直沒有足夠的資金基礎,嚴重阻礙社會醫療為人民謀福利。
二、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建設相應對策
1.擴大覆蓋范圍
我國應考慮把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以及在校大學生等群體加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當中,讓更多社會群體享受醫療保險的保障。對于失業人員等群體而言,國家可以將地方財政和公民自身的收入進行結合分配,作為其醫保賬戶。而對于在校大學生,可以將國家、學校、學生自身三者進行比例分配。如此一來,就能夠妥善安排這一類社會群體納入醫保體系,加大社會醫療保險的覆蓋度。
2.提高體系中各機構的職能
各機構職能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國家可以擬定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各地積極發展醫院,特別是全科型醫院,以減少城市大醫院和部分專科醫院的繁重工作量。另外,全科醫院可以與一些大型的優等的專科醫院進行合作,對于參保人員來講,在全科醫院難以得到高效率的治療時可以由全科醫院進行判斷,考慮轉入更為合適的專科醫院,治療費用由參保人員自身進行負擔,國家根據醫院的級別進行合理補貼。
3.增加國家投入,提高保險額度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社會福利方面卻落后于世界水平,由此可見,我國關于社會醫療保險的投入遠遠不夠。國家應加大在醫療方面的財政支出,將國家的總體發展分化為幾個重點部分,包括人民健康狀況的提高和保障,提高社會醫療保險的保險額度,以解決人民看病難以及因病致貧的問題,有效緩解公民的醫療壓力。
4.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相關法律
我國在社會醫療保險體系方面的制度規定目前還不夠完善,阻礙了各項職能的發揮。加強立法不僅是國家法治發展的過程,也是完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重要步驟。立法明確,能夠使國家、機構、公民的地位及相應的權利義務得到清晰的界定,使醫療保障在實施過程中有法可依,使公民享受福利更有保障與后盾。
三、小結
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屬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且基本的組成,其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保障我國公民基本的醫療權和生命健康權。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經過長期的不斷改革,已經基本完成了體系的構建,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著各方面的缺陷,在未來仍需不斷發現和完善。
作者:殷曉玲 單位:青海省互助縣社保局
- 上一篇:職工醫療保險工作難點與解決建議
- 下一篇:公司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