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項目預決算財務分析探討
時間:2022-07-08 03:22:23
導語:公司項目預決算財務分析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逐漸向現代管理的方向轉變,財務管理的流程更加科學合理。預決算是現代企業中財務工作內的重點內容,通過項目預決算能確保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減少企業資源浪費,評估項目的收益水平,為未來計劃和商業選擇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
關鍵詞:項目預決算;重要性;財務分析
一、項目預決算的含義
預決算是預算和決算的統稱。其中預算是企業實現其目標不可缺少的控制手段。企業要不斷優化其經營效益就需要對其全過程的資源投入進行控制,而預算過程就是基于過程控制的管理系統。項目的預算實際即為對某個項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計劃,是一種事先的預估算。預算的制定是基于組織目標的,通過在執行過程中進行落實,以過程控制為核心,而過程控制的對象就是業務活動或資源運用。進行預算的基礎是業務活動,是動態的,不是根據靜止歷史數據構建出的另一套數據,而是對現實業務開展所需的資源需求的反映和安排。決算的含義要結合預算來理解,它是在項目(或年度)結束后,參照項目的經營情況,對預算執行實際效果的總結,根據決算結果可對經營者進行獎懲。預算和決算是相互對應的關系。決算的編制要參考預算的內容才能完成。利用決算信息的分析,可以幫助下一步制定預算時有更合理的參考依據。項目的決算又是對預算的編制質量的檢查,當決算結果和預算對比出現較大差異時,就說明項目預算的編制環節存在改進空間,從而有利于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漏洞,避免重復出現同樣的錯誤,給企業帶來資產損失。
二、項目預決算財務分析的重要性
當企業發展規模進一步增大時,引進或開發的商業項目的也會隨之不斷增加。項目類型也會向著多元化、多樣性的方向發展,因此,項目中財務管理的復雜性程度也越來越高。強化對項目預決算財務分析的重視,能夠在多個方面促進企業的發展,提升管理水平。(一)強化成本管理。對項目進行預決算財務分析最基本的作用即為對成本的有效管理。預算中包括現金預算、損益預算以及預計資金平衡等,對項目建設所需的人工、設備等各個流程進行精細化的分析,是為了能夠更加合理、高效地分配企業的資金、物資以及人力等資源,為項目的實施質量和效果以及公司的戰略目標實現而服務。利用預決算能科學、合理地對項目的預期資金投入、所需現金流量及其他管理成本等信息進行預測,并通過決算總結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紕漏,發現預算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斷提升預算編制的能力。通過預決算系統的過程細化項目執行中的資金管理,強化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成本管控。通過精細化的財務管理能夠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降低項目運行所需成本,將有限的經費發揮出最大價值。(二)有利于進行項目甄選。項目的預決算不僅僅是建工類企業或政府單位工作流程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對于任何有承擔或引進項目的企業,都需要進行項目的預決算。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中涉及的項目種類也會增多,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常出現實際消耗的金額與預算中的差異較大,可能出現建設資金不足,拖延工作的進度,或出現已申領的資金過剩,部分資金被閑置。項目決算能夠掌握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當出現成本費用中與預算偏離程度大的項目時,則需要考察是否是項目執行或預算編制出現問題。若預算編制合理,則是業務的執行不合理,若業務執行方面沒有大的紕漏,那么則是預算編制出現問題。不論符合哪種情況,都需要從中進行總結和反饋,從而甄別出類似的項目是否適合在再次的投資建設,為之后的項目選擇積累經驗。(三)促進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項目的預決算財務分析雖然針對的對象是單個項目,但是各項目的發展與公司的整體業務發展存在緊密的聯系,進行項目的預算時也要考慮公司整體的預算,因為項目預算的編制直接或間接地與公司的損益目標相對應,并且與其業務活動所需的資源基本一致。因此,在項目預決算財務分析過程中,不僅要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還影響著公司層面的預決算,良好的項目預決算可以通過這一過程提升公司整體的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項目預決算財務分析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是利用會計數據產出的幫助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的各項經濟信息,反映主體過去、現在和將來資金狀況的,能被人們理解的數據、消息和資料。主要包括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資料。項目預算是項目建設的重要依據,合理的預算能保證項目按照預定的方式和耗費進行開展,決算能夠有效減少信息失真,真實反映項目過去和現在的運營情況,對當前的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并能達到預測未來經濟形勢的作用。在編制相關的會計報表時,有更多可以參考的數據資料,保證報表編制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三、如何做好公司項目的預決算
(一)有效應對預算管理的挑戰。預算管理在公司項目的落地面臨有四項主要的挑戰:第一,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或項目主管人員是否可以將預算管理作為自身的核心責任,而非認為這僅是財務總監、財務部的職責;第二,在制定預算目標、編制預算時,是否可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預算方法和依據,讓編制有規可循;第三,能否在內部形成一套基于業務、貫穿價值鏈、體現業務計劃與財務成果之間轉換關系的預算模型;第四,能否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改善預算工作的效率,增加管理數據的維度。有效應對以上挑戰就需要從管理者認識、科學的編制方法、業務熟悉、信息化管理方面不斷進行完善。(二)依據公司或項目目標編制預決算。理論上,財務人員是無法通過簡單的計算來準確確定項目的預算規模的,因為不論是公司還是項目都是處在由不確定因素構成的動態環境中。但確定的是它們幾乎都受制于一些相對確定的因素:公司或項目的期望目標、公司的物理和財務能力,資源的可得性。正是這三個相對確定因素,構成了預算筐或預算邊界的依據原則。財務機構判斷預算合理的依據不是單純的數字,而是組織目標。資源是為實現目標準備的,目標一旦確定,在預算編制階段考慮的主要問題就是尋找實現目標的資源配置路徑,而不是單純為了減少資金耗費。為節省資源而影響目標,將可能失去更多的利益。當做到一切活動和資源都能通過預算控制時,才能保證項目盈利。同樣決算的編制也要以為公司目標和項目目標的實現而服務,及時清理已發生的業務,整合所有相關的單據,保證經濟業務單據取得的全面和完整。(三)重視預決算的動態化過程。雖然需要盡量保證預決算編制的客觀性,決算基本是對現實狀況的總結,是基于實際材料的,數據是客觀真實的,但是預算相對于決算而言其中含有的主觀性更強,因為預算實際上是在編制時期根據經驗和預測,基于投入產出目標,對未來一定期間可能資源需求作出的主觀安排,是先驗的,預算的編制是一個時點行為,但是資源的投入卻是在某一段時期內持續進行的過程,在環境變化和信息更新時,基于靜止經驗和預測編制的預算很難與變動的市場環境完全適應。所以,預算控制只有介入業務這個平臺,才能發揮其效用,不能將其看做單純的表格編制行為,而是過程控制,將預算作為日常工作看待。決算的過程也是類似的,并不是在項目結束時才一次性地進行資料的整理,而是在過程中不但對所需的資料進行動態的確認,減少其中可能出現的疏漏。
參考文獻
[1]章顯中.企業預算控制(管理者終身學習)[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孫燕.部門預決算差異分析及改善研究[J].財經界,2016(26):204.
作者:楊鷹 單位:杭州電視臺少兒頻道
- 上一篇:財務分析對企業經營管理的作用
- 下一篇:建設單位常見財務風險與管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