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思考
時間:2022-01-25 10:49:05
導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現狀。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屢屢發生,多家財務造假公司收到證監會發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萬福生科承認財務造假,成為創業板造假第一股;ST博元財務造假,年報無法保證真實性;欣泰電氣因存在欺詐發行、虛假披露等問題,成為創業板第一家被終止上市的公司。財務造假,分分鐘讓一個企業從云端跌入谷底,損害了投資者的權益。相關事件的發生,產生了極其惡劣影響,嚴重影響股民對證券市場的態度和信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涉及范圍廣泛,信息用戶以此作為其科學決策的依據,因此對需求的依賴性強、期望度很高。上市公司作為證券信息的所有者和者,如果披露的信息不規范、不完整甚至披露虛假信息,將導致公司股價波動或嚴重背離公司價值,侵害投資者的權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目的是監督和保護投資者利益,而公司管理層以操縱股價、虛擬利潤盈利數據或進行會計盈余管理,這顯然違背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初衷。(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成因。自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相繼發生過因上市公司虛假的會計信息披露而遭到公開譴責的會計丑聞,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缺乏信任感的案例頻頻出現。如美國的安然事件、世通公司,國內的萬福生科,日本的東芝財務造假事件等,均被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查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美國股市有100多年的歷史,至今也僅有5000余家上市公司,目前A股經過20余年的發展,上市公司已經超過3000家。隨著中小板的設立和創業板的推出,中國上市公司以國有企業為主的格局被徹底打破,民營企業、私人企業已成為上市公司的主體。能夠將企業上市,已經成為當下眾多企業家和高層管理者的夢想,是向人們展示他們領導才能和管理才華的最佳手段。并且上市還是企業家和高層管理者快速獲得個人財富的最佳途徑。為了上市,一些人便對企業的財務數據下了各種工夫。對上市公司而言,財務造假不但累而且成本很高,但造假企業還是樂此不疲,企業造假動力十足,為了利益不惜違反法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主要原因是所有權與經營的分離,導致了上市公司的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根據經濟博弈論的觀點,作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同市場各利益主體即投資者、債權人、社會公眾等構成博弈的兩方,各方出于利益和需求的動機,均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并付諸實施。由于會計信息供給和使用者雙方對會計信息來源的不對稱性,向外界披露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使自己獲利甚至進行欺詐。因此,信息不對稱是會計造假的原因之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不強。部分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中為了維護與上市公司的良好關系和自身利益,不履行職責。一些違反職業道德、虛假的會計信息不僅不揭示,還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為造假者服務。在會計事務所不斷擴張中,審計造假已成普遍難題。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大多屬于集體舞弊,手段繁多,識別財務造假也是幫助投資者正確投資決策的關鍵一步。集體舞弊往往動用組織的資源和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造假,涉及面廣泛,時間跨度大,牽涉的數據資料多。近年來,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造假的指向也較為明晰。(一)選擇有利于自身的會計處理方式,操縱會計利潤。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管理層,為達到提供虛假的財務報告,粉飾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目的,利用現行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可選擇性,在資產、負債、收入、成本、費用存在時間和處理方法的估計和選定,選擇有利于自身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以達到操縱會計利潤的目的。日本東芝公司選擇利用完工百分比法延遲確認工程成本,7年憑空虛增利潤20億美元。英國TESCO公司隨意控制收入和成本的確認時間,虛增利潤6億美元。(二)操縱關聯交易。上市公司通過關聯方交易操作的方法主要有:關聯方占用資金使用費;向關聯企業收取管理費;特許權使用費;特殊購銷業務;內部轉移定價,高買低賣或高賣低買等。(三)虛構客戶交易,虛擬交易。虛構交易是指捏造不真實存在的交易,使公司的銷售收入和資產虛增。虛構交易事項是指公司利用假合同、假單證、假發票等,虛增收入,及虛增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在建工程。為了達到增加利潤、粉飾業績這一目標,公司會虛構客戶或以真實客戶為基礎,按正常銷售程序進行模擬運轉,包部門認可的銷售發票等。由于是虛擬的,所以客戶訂單、發貨憑證、銷售合同是假的,所用的客戶印章是偽造的,但銷售發票一般是真的。雖然開具發票會多交納稅金,但公司認為多繳納一些稅金也是值得的。這是一種常見的、性質惡劣的財務造假手段,使得財務報表與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大相徑庭,財務報告上所反映的經濟事項全部或部分不存在。(四)通過虛減成本、費用,虛增企業利潤。漏記或少計費用,虧損企業通過降低成本,實現“扭虧為盈”的目的。不合理的費用資本化,上市公司通過打會計制度打擦邊球,將利潤表的費用項目反映為資產負責表的待攤項目或長期待攤項目中。損失調整不及時,企業為了實現其融資、維持股份、完成評估指標等目的,在財務報表報出時,不及時調整投資虧損和價差損失。三峽新材采用少結轉成本,虛增利潤的方式;南紡股份選擇少結轉成本、少提取壞賬準備、騙取出品退稅的成本費用造假方式。(五)虛構收入。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企業收入確認的會計準則日益完善,但是隨著對收入的操作手段越來越復雜隱蔽,上市公司往往通過提前、推遲收入確認時間,利用虛擬客戶,或者巧立名目將一次性收入包裝成主營業務收入,以達到粉飾業績的目的。常見的有虛構收入、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三種。海聯訊、萬福生、銀廣夏科均采用通過偽造收款流水,以虛增收入;華銳風電則采用提前確認收入。以上公司均屬于典型的收入類造假。
三、財務造假的防范措施
(一)中小投資者應具備基本的財報分析能力,規避造。假標的中國A股市場的市值規模,繼美國之后位列全球第二,但投資者中,自然人占比超過99%,持股市值在50萬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占比超過95%。中小投資者在整個投資者比例中,占據絕大多數。財務造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左右股價。由于信息不對稱,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了解財務造假發生的原因、掌握財務造假手段,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學會通過財務報表分析規避造假標的將更有價值。投資者利用財務報表分析上市公司時,枯燥的財務報表、冰冷的數字反映的只是表面現象,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例如,存貨的大幅增加,對于供不應求的公司就是好事,而對于衰退的企業就是壞事。通過財務報表分析,能夠讓投資者真正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二)規范上市公司財務行為,促進公司健康發展。會計信息的質量與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息息相關。現階段,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正變得越來越嚴重,主要成因是公司治理層面的監督機制失效。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的監督職能,以達到長期治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研究,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普遍難題。雖然A股納入MSCI后的增量資金只能帶來數百億美元,但更多的意義在于國際金融市場對A股是否認可。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未來將會有更多地國際機構投資者對A股進行指數性的配置,一方面,將改善投資者隊伍結構;另一方面,將幫助投資者樹立注重企業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意識。從受益品種分析,結合外國投資者主要偏愛中國股市中的各行業領頭羊的投資偏好,這對高企業市場價值的企業形成利好,其盈利的可見性和流動性對外資具備更強的吸引力,這也將促進各上市公司規范自身的財務行業,注重企業自身價值成長,促進公司健康發展。(三)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造假成本。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財務造假事件在所有的資本市場都很普遍。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尚不成熟,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財務造假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我國立法缺失、執法不足的現狀,盡管相關部門針對企業上市初、上市后不同階段的財務狀況建立了相應的配套監管機制,嚴格把關,但仍有不少企業存在財務造假行為。上市融資原本是為了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增強企業活力、發展優質企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財務造假事件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破壞了企業發展環境,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造假受到的行政處罰遠遠小于違法所得,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其一切行為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企業財務造假本質上是一種違約行為,企業是否會選擇違約,主要還是比較違約成本的高低。現行的2005年修訂的《證券法》,很顯然已不適合當下的證券市場,證監會的處罰與造假帶來的豐厚回報簡直九牛一毛,如此一來,造成60萬的“頂格處罰”現象一再出現。加大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是杜絕財務造假行為的重要手段,同時也突顯了我國《證券法》修改的迫切性。(四)關注審計意見,識別財務造假。中小投資者要關注非標審計報告及管理層對此作出的說明,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通常隱含著這家上市公司存在嚴重的財務問題,會計師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們一般不直接指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他們傾向于非常委婉的、用說明段和解釋段內容來暗示該公司存在嚴重財務問題。比如,會計師強調“應收款項數額巨大”時,這時投資者要注意這些應收款項存在發生壞賬的可能或者業務是虛構的;當會計師強調“主營收入主要來源于某家公司尤其是外國公司”時,投資者必須注意收入可能是虛構的。
四、結語
目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手段繁多且不斷更新與變化。因此,有效利用會計監督職能,維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優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合理配置資源,進一步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秩序,努力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對當前經濟領域的財務造假現象的有力挑戰,也是防止和發現財務造假的有效措施。
作者:楊鈺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 上一篇:營改增下工程公司財務內控分析
- 下一篇:中小企業成長與公司財務探析
精品范文
10上市公司盈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