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中的稅收籌劃
時間:2022-02-03 09:24:20
導語:企業融資中的稅收籌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資金籌集是企業財務工作的起點,保持企業資金流的可持續性是企業日常經營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本文分析了企業權益性融資和債務性融資兩種方式的優劣及不同融資方式下存在的有利于節稅的合法的財務工作舉措,確定企業節稅效果與經營成果俱佳的企業最優資本結構,讓稅務籌劃在企業融資過程中落到實處。
[關鍵詞]融資;稅務籌劃;財務管理;稅收優惠
1稅收籌劃的基礎理論
1.1稅務籌劃的概念
稅務籌劃是指企業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納稅主體(法人或自然人)的經營、投資、理財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和策劃,充分利用稅法所提及的減免稅優惠,比較多種納稅方案,經由多角度全方位的優化,最后做出最優選擇的一種財務管理舉措。總之,稅務籌劃必須是企業一種合情、合法、合理的巧妙納稅行為,而不是利用稅法措辭上的缺陷或內容上的漏洞來實施違法的偷稅,稅務籌劃具有合法性、籌劃性、目的性、風險性和專業性多方面的特征。
1.2企業融資的動因和方式
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融資的方式大體上包括債務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兩種。正因為不同融資方式帶來的稅收優惠及對企業造成的稅收負擔不同,為企業融資過程中的稅務籌劃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2債務性融資的稅務籌劃分析
債務性融資的具體方式包括:發行債券、長期借款、商業信用、租賃等。債務性融資被認為有兩方面效用:一方面是利息抵稅效用,即企業的債務利息支出可以抵減當期應稅所得,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另一方面的效用則是通過財務杠桿作用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收益率。
2.1發行債券融資的稅務籌劃
債券溢價、折價攤銷實質上是對企業財務費用中利息費用的調整,因而是構成所得稅額的影響因素。債券溢價、折價攤銷的方法可分為實際利率法和直線法兩種。不同的攤銷方法,雖然不會影響利息費用總額,但會帶來稅收的時間性差異。在溢價攤銷的情況下,如果使用實際利率法,企業前期納稅較少,后期納稅較多,可獲得相對節稅收益;在折價攤銷的情況下,如果使用直線法,企業同樣前期納稅較少,后期納稅較多,可以獲得相對節稅收益。鑒于資金的貨幣時間價值的客觀存在,因而納稅人應使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溢價債券,使用直線法攤銷折價債券。
2.2長期借款融資的稅務籌劃
長期借款的融資方式之所以被諸多企業優先考慮,原因在于企業使用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所需要支付的借款利息允許在計算所得稅前扣除,具有顯著的減稅作用。因此,企業更傾向于利用借款利息的減稅作用進行確實可行的稅務籌劃。這無疑等于放貸金融機構降低了實際的貸款利率。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利息支出達到節稅目的還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當企業處在免稅期間、虧損年度,以及有前五年發生虧損可以延續彌補的,借款費用要盡可能的資本化,即將固定資產的認定時點盡量延后,使利息資本化時期得以延長,進而增加資產的價值,日后可以由此多計提折舊,減輕企業的稅負。第二,當企業處在盈余年度,借款費用則盡可能的費用化,達到企業費用最大化的目標,從而減輕企業的稅負。第三,確保利息支出的合法性:①應取得有效憑證;②賬務處理應符合稅法規定;③若存在企業一方面借入款項支付利息,一方面貸出款項卻不收取任何利息或收取利息低于所支出利息的情況,對于相當于該貸出款項支付利息或其差額,將被稅務稽查機關認定為非營業所需的不合理支出,而被調整剔除,因此企業需特別注意。第四,關聯企業之間的借貸,如果融資金額超過企業注冊資本50%的利息支出,既不能扣除,也不能資本化。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考慮關聯企業間借款利息扣除的限制,轉而向金融機構借款,或向其他非金融機構借款。
3權益融資的稅務籌劃分析
3.1發行股票融資的稅務籌劃
企業選擇發行股票的方式籌集資金,雖然高昂的發行費用允許在計算所得稅前扣除,但發行股票所支付給股東的股息和紅利不存在稅收的屏蔽作用,必須在企業的稅后利潤中分配,也就是說難以像借款利息或債券利息那樣享有所得稅前列支的節稅效用。
3.2留存收益的稅務籌劃
留存收益是稅后收益,即企業利潤上繳完所得稅后的留存。留存收益融資不存在像債務資本融資那樣需要按時還本付息以及可以享受利息抵減應納稅所得額的政策,所以留存收益籌資沒有任何稅收優惠,不存在任何節稅效果。
4融資順序理論的借鑒
融資順序理論(PeckingFinancialOrderTheory)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梅耶斯(Myers)在1984將不對稱信息理論引入到資本結構研究中而提出的。梅耶斯認為企業的融資決策是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控制權的分散與財務成本)的基礎上,根據成本最小化的原則依次選擇不同的融資方式,即企業應該首先選擇無交易成本的內源融資,如經營利潤的積累;其次選擇交易成本相對較低的債務融資;對于信息約束條件最嚴,并可能導致企業控制權分散與價值被低估的股權融資只有在企業資金嚴重不足,并且前兩種融資方式完全滿足不了企業融資需求的嚴峻形勢下,才會考慮資本成本最高的股權融資來籌集企業所急需的資金。該理論是繼著名的“MM”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之后對企業融資活動研究的延續,并且在1965-1982年對美國企業融資的研究中得以驗證。
5結語
眾所周知,融資在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前提,決定著企業生產、經營業績的好壞。因此,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首先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綜合考慮企業所處的融資環境、稅收法律環境等外部影響因素來設計融資方案,以求采取最優的融資策略。
總之,企業最終做出的融資決策應該是多方受益的納什均衡,不僅對企業自身有利,而且對納稅人,對國家都是有好處的。
作者:王玲 單位: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
- 上一篇: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分析
- 下一篇:企業網絡財務管理初步研究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