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性選擇研究
時間:2022-10-18 10:39:36
導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性選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財務管理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財務目標選擇合理與否,關系著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高低,也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科學性、有效性的基本標準。當前,學術界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主要觀點包括以下幾種,分別為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等,這也是當前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主流觀點。本文通過對幾種觀點的比較,分析了各觀點的優劣,探討了我國企業財務目標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持續發展能力
一、關于“企業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
筆者認為,上述幾類財務管理目標命題的差異主要體現于各命題對收益取得的時間性、風險性及指標可比性的度量上的合理與否,其理論體系區別僅僅在于定量上,屬性上沒有根本的變化,因為這些理論體系都是基于傳統財務管理方式、傳統企業架構提出的財務管理目標。管理理論的產生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提供生產作業的效率,隨后,管理理論便一直以此為核心,效率最大化在企業經濟活動中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利潤最大化。然而,但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日俱進,各類新生經濟的出現及新技術的出現極有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改變當前的經濟管理方式,傳統企業理論下,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根本目標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且這一矛盾的調和難度會越來越大,實業界對這種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已經產生懷疑,多數企業根本無法利用這種財務目標管理體系來實現長遠發展。同時,傳統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往往會縮短企業的生命周期,通過最短時間內,將企業資源效能最大化發揮,會透支企業的“生命力,這種短期行為是行不通的,企業資源活力耗盡后會影響企業后續發展。因此,企業的財務目標應當是為企業整體戰略目標服務的,企業財務目標理論也應當隨著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不斷進步、調整,在經過不斷的實踐后,本文提出“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成為財務目標理論發展歷程上的新寵兒。同時,這也將直接推動財務評價指標的新一輪創新。創新力與控制力是企業管理理論體系中辯證互補的關系。創新力拋棄控制力的局限性,以創造為手段,實現更優的,更均衡的財務管理,而控制力則直接保障了創造力的成功,兩者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都是可持續的動力源泉。創新,只有創新,企業才能生存與發展,控制,只有控制,企業才能持久創想,才能獲取持續成長能力。
市場經濟以市場資源配置為基礎的競爭性經濟,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當著重考慮以下關系。第一,財務管理目標當與企業戰略管理目標保持相當的一致性。將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戰略管理目標融合起來,將使企業管理力量形成焦點,從而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財務問題及管理問題,促使企業戰略管理目標的實現。現代企業管理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應當持續推動企業發展,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也理應成為確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首要問題。第二,財務管理目標必須是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戰略性目標與戰術性目標有機結合的整體。戰略性目標關注企業的長遠利益,強調企業在長期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獲取足夠的、高質量的財富資源,而戰術性目標關注企業的近期利益,關注既定利益的增長,為獲取長遠利益,同時兼顧短期利益的獲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經過調整,戰略性目標必須戰術性讓步。第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集合所有者利益與相關者利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價值的決定因素不僅包括持股股東利益狀況,還包括股東利益關系外的利益相關者利益,包括債權人、職工、供應商、消費者及政府等。各利益關系主體應當是合作伙伴關系,強調合作與共同進步。
三、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對策
(一)按需求選擇財務管理體系
小規模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無需過度關注財務管理體系問題,過度關注可能導致成本激增。對企業集團來說,選擇財務管理體系就有極大必要性。一般來說,核心層企業應當采用集中財務體系,緊密層企業應采用相對分散體系,即集團總部做財務決策,緊密層安排具體實施方案及細則,制定執行決策,半緊密層按受控制的分散財務體制,即總部利用內部控制手段對下層決策進行規范指導;松散層及協作層的企業則無需耗費過多管理成本,以完全分散財務體系為宜。
(二)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
財務決策需要大量財務信息的處理,如歷史數據、市場動態、前瞻性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極大程度的提升信息處理效率,構建數學模型后,決策科學性能夠進一步提升。
(三)有效利用企業各種資源
財務管理不僅是資金管理,不能單抓成本與質量,應當統籌全局,支撐人力資源、企業品牌等方面管理。一方面,企業應當注意人才報酬機制的建設,為企業運轉留足高質量人才,另一方面,在注重基本財務資源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品牌管理,以優秀人才為帶動,提高無形資產利用效率,實現健康發展。
(四)構造高效的財務監控
以人才為基礎,按照企業業務流程制定內控制度,對財務全過程進行監管,如成本計劃及控制、產品價格、工資及利潤分配、資本性投資事項、抵押等,保障企業資產保值增值能力。
(五)關注內外部環境,調節發展目標
首先,要關注法律環境,在籌資、投資、利潤分配時,充分了解相關法律,如企業組織法規、財務跨級法規、稅務法規等,財務會計人員應當按照法律要求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第二,要關注經濟環境。企業本身就是市場的內部化,要按照經濟環境,預見政府經濟政策導向,研究政策優勢,實現趨利除弊。第三,關注商業競爭、通貨膨脹、利率波動等強烈因素。這類外部因素是影響企業銷售、庫存、采購、投資的重大因素,管理過程中,企業應當按照外部因素狀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提高企業應變能力及抗風險能力。
作者:陳文芳 單位:重慶中航航空貨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孫秋音.財務管理在企業中的有效實施[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27)
[2]曲輝.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對企業的作用[J].商業經濟,2008(3)168
- 上一篇:電力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探討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