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學的道德探究
時間:2022-12-31 10:19:15
導語:高校法學的道德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孟卿于祿娟工作單位:保定黨校
高校教育是培養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養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復雜且較為漫長的過程。作為一種養成教育,專門而系統的法學教育是法律職業道德養成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環節和條件。同時,大學階段,青年的心智逐漸走向成熟,同時可塑性極大,這就為高校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可以說,高校教育是培養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在西方,不管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的國家,都十分注重高校對法科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課程成為法學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內容。在美國,學界普遍認同:大學是法律人的養成階段(其中包括法律職業道德水準的提升),法律職業道德必須從大學法學教育開始。在我國,高校是我國培養法律人才的主渠道。高校教育仍然有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且社會道德的塑造與維護已成為現代大學的一項重要社會職責。因此,高校必須肩負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任,為國家培養技能和素養雙合格的法律人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欠缺及其弊端不容忽視。當今中國法學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這表現在很多方面:如法學教學中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學生對法律價值、目的等問題的探討缺乏適度引導;法學教學中不注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如法律職業道德課程設置比較晚(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部分高校才開設該課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師資不配套,出現嚴重短缺的現象;現有師資缺乏法律職業者道德培養意識,只專注于法律專業知識的簡單灌輸;教育中缺乏專門的可參照的法律職業道德標準;教學中僅停留在“填鴨式”的舊有教學方式上,很少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法律判斷等。這些問題帶來了諸多弊端:如當接受此教育模式的法學專業學生成為一名執法者時,致使執法者本身法律意識不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實中大量司法不獨立現象;執法者缺乏應有的法律職業道德;執法者缺乏獨立司法的意識和能力等。這些弊端,正阻礙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程。
法律職業道德對社會法治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法律職業共同體是引領一個國家法治發展的主導力量,其法治實踐及其展現的職業道德則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法治意識的形成,進而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法治水平與進程。由于法治歷史傳統的缺失和現實中的執法與司法腐敗現象的負面影響,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在我國公民中遠未樹立。一個沒有法律信仰的國家,可以想象其法治化的進程是何等艱難。因此,高校法學院系作為我國法律人才的培養基地,必須要重視并切實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為國家輸送合格的法律職業者,進而為培養社會法治意識,推進法治化進程作出應有的貢獻。
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當前,高校要在思想觀念上認識到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極其重要,同時,在法學教育中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1.重新定位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在我國現階段,法學教育中較為注重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或是缺失,或是流于形式。以往高校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與其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科學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職業道德首要的是要對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高素質法律人才應當具備三大基本素養:一是法律學問,二是社會常識,三是法律道德。高校法學院系的教育任務應與之相適應,即傳授專業法律知識和職業技能、融匯社會常識教育和法律職業道德培養。高校法學院系必須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緊緊圍繞著這樣的培養目標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有效地提升法學專業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在法治完善的西方社會,其高等法學教育的實踐表明:諸如司法倫理、律師倫理等有關法律職業道德訓導課程均被列為法學教育中的重要課程。而在我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開設遠遠滯后于法學教育的發展,更加遺憾的是,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并沒有包含在國家確立的14門法學核心課程之內。因此,對國家來說,要重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該課程確立為法學核心課程,并規范課程內容,組織編寫高質量的全國統編教材;對高校來說,要端正法學人才培養目標,盡快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列入法學教育的核心課程,提升學生的法律道德認知水平,這是實現有效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首要措施。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成效。教育成效的基本保障是教學方法。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且有著自身獨特的研究領域和內容。這種獨特性要求其必須通過兩個階段才能實現:第一階段是法律職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階段,這個階段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第二階段是職業道德人格的養成階段,這是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關鍵階段,也是教學方法最特殊的階段,僅有的知識傳授很難達到法律職業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我國現階段的法學教育中,多數法學院系都開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但教育成效甚微,基本上流于形式。究其癥結,教學方法的單一是重要根源。因此,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成效,成為高校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核心與難點。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這一問題上,學者們介紹或提出了許多鮮見的看法,值得我們在法學教育中借鑒。一是講授法。主要用于法律職業倫理知識的傳授,達到提高學生對法律職業道德認知的作用。二是法律診所教學法。法律診所教學始于美國,是西方國家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較為富有成效的實踐教學經驗。法律診所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方式,其核心機制是給學生提供實戰機會來訓練法律技能的同時,進行道德感情的親身體驗,從而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并內化和提升為職業信念和道德品質。如將學生置于一個真實的法律職場中,一方面使學生親身體驗法律活動中各種角色的活動;另一方面使學生嘗試解決法律實務中遇到的各種道德問題,從中領悟實踐中道德規則的細微體現。再如,當一名學生為那些需要法律服務的人提供無償法律援助及法律服務時,職業成就感油然而生;這種形式還可以促使學生尋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社會的奉獻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共同體意識和不同職業者之間相互尊重的品質。這種教學方式抓住了法律職業道德養成的內在規律,教學成效顯著。其教學理念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三是輔助以其他教學方法,諸如案例分析法、滲透法、交流法等。總之,法律職業道德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選用、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要在互動教學中,在實踐體驗中使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3.把一般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融入法學專業知識的傳授中。社會主義道德是法律職業道德養成的基礎。法律不是冷酷無情的條條框框的簡單規制,而是處處蘊含著非常溫情的具體倫理問題。例如,民法中的很多知識體現著誠實信用、公平、平等等理念;而刑法中規定的任何一個犯罪行為,都是應當受到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譴責的行為。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把一般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融入法學專業知識的傳授中,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法學專業教育全過程中,這是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一條基本途徑。4.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師資建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師資是一個重要保障因素。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與目標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既要有法學專業知識,還要有倫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既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而其本身有著高尚的人格與道德素養。可以說,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對教育者自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實踐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是非常薄弱的。相當多的法學院系沒有專業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師,更多的是由諸如法學業、政治學、倫理學等教師兼任。因此,師資建設成為加強法學專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一環。高校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的培養工作任重而道遠。法律職業道德高尚的執法者,能具備獨立司法的意識和能力,能始終在司法活動中保持公平公正,最終推動法治建設的進步。法學專業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新路徑,提升法律后備人才隊伍的質量,為學生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工作者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 上一篇:新時期群體對道德的影響
- 下一篇:淺議老師道德的特點與層次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