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與思想道德建設研究
時間:2022-02-17 09:38:34
導語:舞蹈教學與思想道德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舞蹈教學是無形的思想道德建設課,具有一股潛移默化育人的力量。舞蹈教學中的形體美、音樂美、形式美、內容美、思想美以及情感美對大學生養成高尚品德具有重要作用,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利用教師示范傳遞滿滿正能量,通過豐富的舞蹈作品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懷,憑借堅持不懈的舞蹈訓練精神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立德樹人,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使其為社會貢獻力量。
【關鍵詞】舞蹈教學;舞蹈作品;愛國情懷;舞蹈精神;訓練意志
1.教師身體力行的示范,傳遞滿滿正能量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舞蹈教學的言傳身教重在教師示范,“言傳身教”一直是舞蹈教師開展舞蹈教學的主要手段,要引導學生了解舞蹈作品文化來源及創作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要領,抓住創作手段編排經典紅色舞蹈作品。
1.1肢體語言的表達
通過肢體動作表達人物愛國情懷,例如雙手向上舉起,呼吸帶動手臂抱到胸前,大臂帶動手肘,手腕和手指尖向遠處打開,像抱住一棵大樹一樣,緊緊摟入胸前,頭向雙手方向靠近,面帶微笑,右腳向一點方向跨出,上身像一座大山屹立,眼神和呼吸融入一起,釋放內心感情,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1.2道具的表達
在舞蹈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戰壕、假山、紅旗、紅綢以及信封等舞臺道具,如紅綢在舞蹈作品中可以代表火苗、旗幟、鮮血、紅蓋頭以及珊瑚樹等事物,根據編排的舞蹈作品決定。以紅旗道具為例,表現“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時,紅旗往往與英雄、戰爭、勝利、沖鋒以及奮斗密切相關,象征中華民族的團結無畏、勇敢前行的精神。一伸展,一跳躍,踩節拍,融情感,一招一式,一顰一笑,教師正能量滿滿的示范,不僅可展示青春風采,還能調動課堂氣氛以及學生展示積極性,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可以說,這樣的教學本身就是無形的思想政治課,具有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力量。
2.豐富的舞蹈作品,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舞蹈是集形體美、音樂美、形式美、內容美、思想美以及情感美于一體的藝術。舞蹈教學中,豐富的舞蹈作品可以使學生昂揚積極上進的時代精神,挖掘精神因子以及激發學生愛國情懷是舞蹈教學中思想政治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如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一部經典革命紅色舞劇,是中國芭蕾舞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03年的海南島五指山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支由勞動婦女組織起來的革命武裝隊伍———紅色娘子軍就此成立。她們頭戴紅五星八角帽,肩挎長槍和子彈帶,身背斗笠,目光如炬,昂首挺胸注視前方,訴說著革命年代的不屈與奉獻,講述著一段傳奇的娘子軍故事。在芭蕾舞劇中,她們穿著足尖鞋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頭頂烈日,腳下摔爬滾打,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舞蹈中有一個動作是手持步槍,步伐向前跳躍分開的動作,舞蹈術語中稱作“大跳”,在整套動作中看到勇敢的娘子軍手持步槍前行,步伐堅定,充滿力量,一步一步走向新中國,同時呈現出中華民族覺醒反抗從而獲得尊嚴和力量的過程。青春蓬勃的大學生在用肢體展示這些內容時,是振奮的、昂揚的。在祝福祖國70華誕歌詠晚會上,曲靖師范學院的歌舞節目《我和我的祖國》非常出彩。隨著優美的旋律響起:“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歌曲伴著舒展優美的舞姿展示出愛國風采和青春活力,老師與同學陽光燦爛的笑容、整齊劃一的動作、活潑優美的舞姿以及別具一格的隊形變換,詮釋了對祖國的贊美與祝福,傳遞出健康快樂的精神,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弘揚愛國情懷的精神盛宴。
3.堅持不懈的舞蹈訓練精神,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
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能成就偉大功績的人,不僅要有超凡出眾的才能,還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堅忍不拔的意志是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人聚集起來的強大力量與耐力,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是古往今來成功人士的優良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當代大學生,擔負著建設祖國的歷史使命,只有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戰勝未來發展中的無數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是舞蹈課堂中的必備品質,學生從進校以來就須堅持上毯技功、舞蹈基本功訓練以及劇目排練等專業必修主干課程,以上訓練過程都非常辛苦,在不斷考驗學生們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話說,“練舞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有“母親”之稱,先孕育,再成長,終成就。基本功的最初形成需要慢慢積累和磨煉,是培養學生毅力和耐力的過程,在該過程中融入思想道德建設內容,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舞蹈人才。舞蹈基本功訓練與思想道德建設具有密切聯系,舞蹈基本功訓練是舞蹈專業的主要基礎課,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程身體力行地理解每個動作的規格、要領以及組合方法,以最簡樸和最生動的肢體語言表情達意。第一,熱身結束后壓腿20~30次,拉伸韌帶耗腿,隨后進行踢腿,前旁后腿各100~200次,接下來進入煎熬階段,依次走到老師面前開始搬腿訓練,雙手抓住腳腕,使出全身力氣向上搬,盡量向頭部方向壓去,保證雙腿角度呈180°角,堅持30~90分鐘,一直堅持完耗腿任務,整個過程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高超的耐力作為支撐。第二,學生背對把桿,兩只手夾住耳朵,肩膀和手臂呈現平行狀態,頭部向上抬起肩膀和胸腰向后彎曲下腰,手掌心貼到地面上,整個身體呈C形,四肢聳立在地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座屹立在水中的拱橋,堅持10~30分鐘,時間耗完起身接著完成50~100個甩腰訓練。第三,為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成績,為其未來舞蹈道路奠定堅實基礎,必須嚴格要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保證學生在學習中養成吃苦耐勞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4.多元民族舞蹈教學,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在教學中若只專注舞蹈動作的規范性而忽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將導致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缺乏表現力及感染力,極大地阻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能動性,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高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能力全面、優勢突出以及能適應社會大眾需求應用型舞蹈人才的責任,需要用多元民族舞蹈教學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民族地區具有不同的特點,孕育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教師可以選擇能體現民族精神的作品作為舞蹈課堂中的重要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各民族舞蹈的文化內涵及舞蹈風格特點,同時還可激發學生創作靈感,能應用舞蹈編創技術載體表現舞蹈劇目的精神內涵。以藏族劇目《心聲》教學過程為例,首先,要了解藏族的文化、地域、種類及信仰;其次,學習藏族舞蹈的單一組合和綜合性組合,了解每個動作要表達的意思;最后,用肢體感受每個動作的精髓。該教學方式不僅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可讓學生感受藏族舞蹈的淳樸原生態,體現民族美以及原始美,展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各民族融合的力量。通過多元的民族舞蹈學習展演,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高校舞蹈教學中如果沒有思想道德教育,就是無的放矢,高校舞蹈課程的首要功能就是品德熏陶思想道德建設。舞蹈教學中的行為美、姿態美、氣質美、音樂美、內容美、思想美以及情感美對大學生養成高尚品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力量。第一,砥礪品德,做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第二,磨煉意志,做一個堅持到底的人;第三,振奮精神,做一個熱情樂觀的人;第四,立德樹人,發展、培養、塑造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在舞蹈教學中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讓學生將夢想融入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在人生舞臺上展示自我,舞出情懷,舞出溫度,舞出高度,舞出正能量滿滿的別樣人生。
5.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教學課程設計,將思想道德建設融入舞蹈課堂中,能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教師應通過營造平等、信任的舞蹈教學課堂環境,充分發掘舞蹈課堂中的德育價值,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為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晶.淺談"言傳身教"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J].廣東科技,2009(20):70.
[2]許娜.淺談舞蹈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J].大觀,2016(5):94.
[3]李鑫.地方高校舞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藝術品鑒,2018(05):239-240.
[4]秦曼.高校排舞課程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0):230-231.
[5]張榮軍,李淑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立足點[N].貴州日報,2020-06-24(012).
作者:董靜
- 上一篇: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
- 下一篇:鄉鎮農機員素質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