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述評
時間:2022-04-21 11:11:17
導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述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關于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爬坡說”
隨著社會的經濟的發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現了問題。學者們主要圍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現狀、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他們雖然承認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許多不足,但堅持認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狀況較好。有學者認為較多的青少年對社會基本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有一定的認知,能夠清楚地辨別善惡、美丑、是非、曲直,能夠抵御外界的侵蝕。一方面對個人人生價值目標的定位基本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有較強的進取精神。一方面,他們注重不斷學習積累知識,追求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對社會有所貢獻,有較強的進取意識。此外,還有學者從時代的要求出發,進一步歸納出了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狀況的四大特征:“對知識如饑似渴孜孜以求,其強烈程度超過以往的任何時期;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追逐時尚生活;追求人格健全,企盼道德回歸。”[1]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滑坡說”
2000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課題組又組織了一次大型調查,在對“您認為在當前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限選兩項)”問題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選擇“社會風氣不正,腐敗現象嚴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選擇“社會上拜金主義日趨嚴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國城市中由于人際關系冷漠和異化,人們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溝通,致使社區居民普遍存在著交往半徑短、家居生活封閉性強的特點[2]。有的學者運用大量的調查數據闡述了當前世界青少年道德問題,如犯罪率上升、泛濫、性混亂、家庭暴力等,并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國青少年社會道德下滑現象十分嚴重,主要體現在:對金錢的追求成了青少年價值取向的主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販毒猖獗、冷漠心態、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犯罪是道德淪喪的表現,目前已查獲的作案成員尤其是嚴重犯罪的作案成員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數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則無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的學者指出,我國社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道德“滑坡”現象,對青少年樹立正確、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影響較大,這種道德滑坡現象在青少年身上不僅表現為“不思進取、沉迷虛幻、自私狂妄”,還表現在喪失自強不息精神和誠信缺失[3]。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中間說”
關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這個問題,有學者持中立的態度,他們認為當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狀況沒有呈絕對的上升趨勢,也沒有顯示絕對的下滑,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狀況還是持樂觀的態度。有學者指出,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一方面呈向上發展的趨勢、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讓人擔憂、與和諧社會建構不符的問題。如,個人的價值取向居于社會的價值之上,重視個人利益取得忽視了社會利益,損害社會利益;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脫節,沒有把對道德的理論理解落實到社會實踐中。對社會的許多不良之風明知道是不正常的,但是無法消除面對這樣不良風氣的矛盾心理。有學者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做了探討,在社會生活中,青少年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但也有部分青少年違反社會公共秩序,破壞公共財產;在社會工作中,青少年具有努力奮斗改變自己生活現狀的熱情,但在奮斗過程中受到利益的誘惑,做出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對父母的贍養、履行做子女的義務,但是有部分人在履行自我的責任中只注重自我的感受,傳統道德的約束力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青少年面前就顯得無力。
二、關于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質形成主要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影響,學者們圍繞這幾方面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做了探討。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他們社會化的過程,因此,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思想的活躍,侵蝕著社會的各個方面,某些領域滋生了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以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官僚主義和消極腐敗現象,這些都潛移默化地浸染著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極大的腐蝕作用[4]。有的研究者認為,長期以來,由于教育的方法方式出現問題,學校的道德教育趨于理論化、形式化。因此學校的教育讓學生只知道一些空洞知識,而沒有真正讓學生把這種理論落到實處,造成青少年對社會道德認知不夠全面、深刻;對于社會丑陋的現象只能流于口頭上的斥責,而無法抵抗這樣的丑陋現象[5]。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造成孩子偏激失控;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的傳統教育方式,阻礙受教育者道德品質的提高;人格教育現實作用的無力、道德教育凸顯的功利性、文化教育的失重、審美教育的匱乏,造成了學生思想道德偏離了社會主流;網絡技術發展的利弊、使誠信面臨危機的現狀,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失范,使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陷于困境。
三、加強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
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起阻礙作用,因此,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切實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素質教育首位
學校不僅是青少年系統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同時,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主渠道。各學校要自覺地把德育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達到強化青少年積極向上的良好道德目標。一是健全教育內容。加強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法制觀、道德觀等教育。二是改善學校教學方式方法,傳統滿堂灌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現代的要求,注重實踐式的教育方式。把科學文化知識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做到智與德的統一。三是抓好師德建設。學校一定要注意培養教師的師德和敬業精神,使教師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淵博知識影響青少年學生。
(二)發揮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的態度對孩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父母應擔任起教育青少年的責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不能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其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要改變“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式;要加強與孩子的情感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把握好對孩子的關愛;還要與孩子共同欣賞積極健康的作品,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質,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三)發揮社會教育功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青少年群體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思想道德素質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要發揮社會的教育功能,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要正確引導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強對其監督,把優化社區育人環境列入精神文明建設中,建立德育基地;要加強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弘揚社會主旋律,引導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凈化各種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環境,取締各種不文明的文化場所。
四、簡要述評
通過對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狀況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學術界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方面。第一,研究內容深度和廣度不足。目前關于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的知識點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特點、原因和對策方面。其研究大多延續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的傳統套路,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第二,相關研究有待深入。目前,關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尚未明確,研究者往往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在許多研究成果中,更多的是將思想道德教育論述為思想政治教育。事實上,思想道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問題的兩個方面。這兩種教育內容、目標和目的各不相同,所以應將這兩種教育區別開來,加以深入的研究。第三,在對策研究中。以往的研究中忽視了一些問題,在對策研究中幾乎都是從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著手,而很少從青少年本身提出相關的對策。所以,我們不僅要從外部客觀的因素入手,還要根據學生的內在因素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行研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本文作者:趙壯麗工作單位:海南大學
- 上一篇:中職班主任德育管理思路
- 下一篇:中學德育管理現狀調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