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視閾中大學生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1 08:51:53
導語:新媒體視閾中大學生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新媒體對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
道德教育創新和現代社會發展是相互聯系的,新媒體作為一種傳播手段,其發展的速度和影響范圍極大的改變了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環境,在虛擬和現實的交叉中,傳播信息性質較為復雜,并且價值觀念多元化,導致現代大學生道德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道德創新是必然選擇。首先,新媒體對于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的挑戰。第一,傳統道德教育理念在新媒體環境下沖擊較大,傳統道德教育是教師主導的“一元教育”,學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時是被動的接受,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獲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教師的主導地位被弱化;第二,過度的個性化,增加了道德危機可能性。在思想意識、道德理念上的多元化、個性化,導致道德危機的可能性增加,學生的價值觀甚至出現扭曲,人情淡漠,不受約束的道德也是不道德的表現。其次,新媒體對大學教育道德教育帶來的機遇。第一,拓寬了道德教育載體和平臺,新媒體涉及領域較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增加道德教育的教學效果,為道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形式,增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第二,為道德教育價值傳播創造有利條件,加快了傳播的速度,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傳播力,除此之外,新媒體還能夠有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整體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
2.1運用新媒體開展道德教育主動意識差
從目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開展情況看,在運用新媒體問題上,其主動意識較差,導致新媒體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發揮,甚至負面的作用凸顯得較為明顯,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主導的地位并未打破,在開展道德教育時,一言堂,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并未真正得到解決;其次,老師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和水平有待提高,老師本身對于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并不成熟,技巧上掌握不到位導致利用效率較差;最后,學生的主動意識不足,對于新媒體的認識不足,導致學生利用新媒體主動接受道德教育的意識較差,并未真正認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2.2新媒體視閾下道德教育內容和形式單一
在現代新媒體視閾下,大學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相對單一,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相對單一,在道德教育內容上,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需求,而書本的知識更新速度較慢,新媒體的資源整合力不足,系統的正面引導內容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問題較多;其次,在形式上單一,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現在新媒體視閾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還停留在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
2.3新媒體環境復雜性
前文已經系統的闡述了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這也就不難看出新媒體的環境復雜性,多元和開放的環境,價值內容良莠不齊,學生在面對新媒體的海量資源時,如何進行甄選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主動和被動的誘惑下,很容易造成道德觀念歪曲,影響大學生道德素質。
3在新媒體視閾下對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提幾點建議
3.1新媒體視閾下大學道德教育的途徑創新
從途徑創新角度考慮,大學生道德教育應該:首先,提升課堂道德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把道德教育課堂交給學生,在互動和交流中獲得更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拓寬教育途徑,利用手機、數字電視、網絡等等新途徑,引導學生道德教育主動學,利用手機APP推送相關信息,提高道德教育的時代性和適用性。
3.2新媒體視閾下大學道德教育的內容創新
從內容創新的角度考慮,大學生道德教育應該:首先,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創新,正面引導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把現代道德教育理念和學生的需求結合起來,把道德教育內容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道德教育的效果;其次,在方式上加強創新,建立和完善道德評價體系,利用道德教育的傳播力和引導力,增強其他學科教學的提高,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強調潛移默化感染,不知不覺提高。
作者:思勤途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政法與歷史學院
- 上一篇:中醫學情景教學論文
- 下一篇:護士節主持詞專題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