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

時間:2022-02-21 09:20:35

導語: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

【摘要】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是當前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思想政治教師需一改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有意識地將人文精神貫穿教學實踐過程中,達到培養學生人文意識,推進社會精神文建設進程的目的。對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進行較為全面的探析。

【關鍵詞】人文精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滲透

一個人表現出來的社會文化素養,即人文精神,其主要體現在人格、思想、品質以及情緒等多個方面。對于每一個人而言,人文精神又體現在健康的心理、清晰的法制觀念、堅定的政治信仰以及正確的三觀等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思想素質以及政治素質的重要學科,也承擔著使學生養成正確三觀的重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導者,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只有實現人文精神與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滲透與融合,才能夠為學生人文精神及良好品質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

一、挖掘人文精神,發揮思政價值

在高中校園里,一些不文明現象依舊存在。盡管高中生的年齡已經有所增長,心智和各項能力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而且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承擔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責任和義務,深入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育價值。這樣不僅有利于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進一步滲透,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這就對教師的教學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節課的學習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可對章節內容里蘊含的人文精神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挖掘,并將其進行解析和整合,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的形式展現出來。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可先拋出一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再切入正題。例如,教師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在上學途中遇到老人跌倒,扶還是不扶?”拋出問題以后,往往會出現兩大陣營:一種是贊同將老人扶起來,另外一種則是不扶老人。不管是支持哪一方,想必很多學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可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辯證。辯證過后,教師不用急于做總結,可先結合網絡流行的“撐腰體”進行表述:“你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法律系/部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替你賠償!”有了法律做堅實的護盾,學生在面對類似問題時也能夠做出正確的行為。教師這時再深入剖析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以及政治文明之間的關系,可讓學生更為深刻地了解到精神文明的基礎所在。

二、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地位相對被動,再加上教學方式單一,很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枯燥,不利于人文精神的滲透。學生在接受人文精神教育時,積極性也會受挫。對此,教師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將人文精神貫穿教學始終。在這樣活躍且具有人文氣息的氛圍和環境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會得到提高。隨著課程教學的進行,他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領悟和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在活躍課堂氛圍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課堂秩序的維持。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節課的學習為例,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仔細觀察他們的反饋情況,利用各種方法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具體來說,在講解和分析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實心理的含義和特點時,為了能夠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組織學生探討上述幾種消費心理存在的利與弊。經過一番激烈的探討,學生會發現其中的求實心理屬于一種理智的消費觀,是值得提倡的;攀比心理則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大家應該杜絕;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有利也有弊,應該客觀分析和對待它們。討論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針對不同的消費心理舉出相應的生活實例,然后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并就自己今后消費時的做法進行表述。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案例、生活經歷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此來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為提高自身的經濟能力打好基礎。教師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不僅可以極大地激勵學生學習知識,而且也能夠促進人文精神的進一步滲透,為學生人文意識和精神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提高人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

在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并推進人文素質教育進程的過程中,教師自身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教師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組織者和引導者,自身需具備良好的政治品格,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個人魅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提升其在學生心目中的信任度。使得學生都心悅誠服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熏陶,進一步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與成長。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要精耕專業知識,也要積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人格魅力,為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節課的學習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前,應通過各類媒介及時了解我國近年來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和整合,同時也要收集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教學案例,然后對當前所發生的一些重大時事進行分析,帶到課堂中與學生一同討論。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圍繞考綱,組織和引導學生對現階段所發生的一些重大國際問題進行較為全面且客觀的分析,使其深刻了解到我國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過程中所做出的貢獻。為進一步提升學生認識、分析和評價國家重大事件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高中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同時也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政治品格,為逐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搭建良好的展現平臺。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能夠使得日常教學變得更為充實,而且也能夠將人文精神的種子根植在學生的心田,激勵他們不斷完善自我,從而使種子開花結果。

四、結語

實現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并逐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歷經長期性的過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不僅需要具備這方面的意識,而且需要實現教學思想和方法的創新,從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以及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等多個方面,將人文精神滲透到實踐教學過程中,并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夠完成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良好品行的目標,進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家.淺談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5(27).

[2]章國財.淺談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6).

[3]孟繁超.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方法初探[J].考試周刊,2016(46).

[4]王峰.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2).·051·

作者:王少卿 單位: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