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工作專業化路徑選擇
時間:2022-07-17 08:06:37
導語:班主任德育工作專業化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班主任德育工作專業化的視角來看,對學生的關懷能力是新時期拉近師生關系,真正能觸動學生心理,實現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是班主任專業能力以及專業教育意識的體現。不僅意味著要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以終身發展的眼光來看學生,更意味著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導下,理解關心學生,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功能,推動班集體的健康發展。
一、關懷德育的內涵
關懷教育是由內爾•諾丁斯的關心理論發展而來。他認為關心他人和渴望被關心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尤其處于小學時期的孩子更為稚嫩,更加渴望得到關心愛護。進一步講,有專注以及動機位移兩個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能全身心投入到與他人的交往之中,認真地去傾聽別人的語言,仔細觀察并且體會其內在情感,這是我們真正關心一個人時的普遍表現。在德育教育中對于關懷的應用主要表現為榜樣作用、對話傾聽、親身實踐三個部分。首先,自古以來最好的教育模式都是“言傳身教”。對于關心,班主任不應該采用批評或說教的方式來進行,而應親身樹立榜樣讓學生看到,讓學生感受到細膩的關懷。其次,對話與傾聽是進行教育的主要途徑,班主任不要過于嚴厲,專注于塑造自己的權威感,這樣易與孩子產生隔閡,讓學生感到畏懼,不利于學生傾訴自己內心里的真實想法,不利于師生間展開平等真摯的對話。因此要在關懷的指導下,抱著欣賞、關心的態度,平等真摯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有利于專業化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最后,道德教育不僅僅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去踐行。可組織社區愛心志愿者、社區敬老服務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如何關心他人,又是如何感到被關心被需要的感覺,更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關懷的內涵,在實踐中能真正理解關心、助力身心健康成長。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
從德育教育工作實踐情況來看,班主任德育工作仍然缺乏專業性,重視程度不足。班主任德育工作情況調查研究表明,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基本道德基礎占據德育教育工作的絕大部分,缺乏理想教育、關懷教育等內容;甚至有些班主任不夠重視班會課德育工作,占用班會時間進行學科教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針對性不強、專業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等問題,亟待解決。
三、關懷對實現班主任德育工作專業化的意義與啟示
(一)關懷教育為班主任德育工作專業化展開提供理論指導。關懷德育不同于其他復雜且難以實踐的教育理論,關懷更易被班主任理解,產生認同感,并且接受后作用于實踐。關懷德育論是吸納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等思想,蘊含人文主義精神,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班主任真正內化吸收后可廣泛的運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擴大德育教育的范圍。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關懷德育。以數學課程為例,在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摸名片———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小紙箱和乒乓球或撲克牌來制作檢驗抽獎模擬工具,以玩游戲的方式在具體實例中體會統計與可能性。引導學生分享游戲體驗,教師要以關心肯定的態度鼓勵學生發言,表揚敢于發言的學生,讓孩子感覺到被激勵、被關心,這有利于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對與展開課堂互動和德育工作有重要積極意義。(二)關懷作為可行路徑為班主任專業化提供情感保障。通過將關懷理論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運用,班主任的精神境界也可以得到充實與豐富。關懷并不是教師單一的付出,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也會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愛護,從而拉近距離,由內而外地愛戴自己的老師。學生能在班主任關懷德育的引導下學會關心、學會關愛,形成師生間良性循環,有利于和諧的、有溫度的師生關系構建。通過學生的關心、關懷,班主任也能感受到精神上的滿足,體會到教育工作的快樂,更益于激發班主任的工作激情和教學潛能,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班主任教育工作當中,為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提供堅實的情感保障。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既要提升自身的教育專業能力,更要掌握關懷的德育教育方法,并運用到日常中去,從而推動班集體良好風氣的形成,推動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專業化。
作者:董娜 單位:山東桓臺縣索鎮實驗學校
- 上一篇: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與思考
- 下一篇: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