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專業課程教學參雜德育思想論文
時間:2022-12-08 11:41:00
導語:試探專業課程教學參雜德育思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專業教學負有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力的任務,也負有德育的任務。在專業教學中應積極探索滲透德育的教學方法,注意把握處理好滲透的“點”、“時”、“度”的關系,同時要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德育管理。
關鍵詞:德育;滲透;結合點;德育管理
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對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明確德育的重要意義
專業教學負有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力的任務,同時也負有德育的任務,是學院德育的十分重要的、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
教學工作是學院的中心工作,各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滲透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對培養學生優良素質有重大意義。各學科教學對學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把德育滲透于教學之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情操、治學精神、教學態度等對學生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德育滲透的方法
緊扣教材,自然滲透。德育滲透要從教材實際出發,寓于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科學性與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卻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果生拉硬扯,像貼標簽一樣貼粘上去,則收不到預期的效果。把握學科特點,增強滲透的生動性。在滲透德育時,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增強生動性;尋求最佳結合點,增強針對性。德育不僅要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結合,而且要選準德育要求與學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結合點,才能增強德育的針對性,收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汽車專業實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護實驗設備,注意節約用電、用水、用油,保護實驗室環境教育;通過化學與醫學常識的教學結合,提高學生對所從事的護理擇業的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遠大的理想;英語課,根據日常課文內容開展德育教育。如英語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提到關于網上聊天的話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討論他們是否經常網上聊天,網上聊天的利與弊有哪些。
然后適時引導做事要有度,且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使學生認識到通曉英語對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獲取國外信息、參加國際交往,促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使學生通過堅持不懈的大量的聽、說、凄、寫訓練,培養學生刻苦的學習態度,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思維品質;語文教材中,多數課文內容都有德育方面的信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學習《敬業與樂業》,對學生進行熱愛本職工作的教育;講《故鄉的榕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對學生進行提高民族自信心教育等;體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等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組織性紀律性和奮發向上、團結協作精神;化學課,進行對立統一觀點教育。物理課,如教育學生認識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物質存在的形式,滲透對立統一的觀點和量變質變的觀點等等。同時結合我國古今科學家的科學技術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等等。
三、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找準“滲透點”
各學科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中的滲透必須依托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只有充分駕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諦,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即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點”。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育的對象,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須既遵循學生認知的規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規律,只有找準滲透點,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滲透時機”
教師從教材出發,覓到源頭一滲透點后,引出源源流長的“活水”。顯而易見,滲透點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須遵循其在教材中所處的特定位置、層次、地位來具體安排,隨著教學進度隨機滲透,因材施教,德育的特點是動情曉理,“情動”而“知書達理”,這就是說滲透的方法、形式、時機都應利于創造最佳的滲透氛圍,即學生認知與接受滲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為滲透而置教學知識于不顧,牽強附會,強行滲透,也不能只顧及教學,對德育或敷衍了事或事過境遷才勉強滲透,這樣會破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
并不是每個學科章節都必須灌進德育,不好灌進的就不要牽強,與學生一起上好、學好學科內容即可。如體育課鉛球的投擲要領等這樣的內容就沒有滲透德育的必要。而對那些確實蘊藏著典型教育意義的材料就堅決不放過。例如:化學中稀有元素章節,體育排球課等就可滲透德育內容:科學獻身精神,民族自豪感,為國爭光等德育內容。對那些可結合或不能結合的材料,視教學情況而定,但以不結合為好。由此可見,把握好“滲透時機”是為了獲取最佳滲透效果,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掌握“滲透度”
找準滲透點是為了解決育人從哪兒選擇突破口,把握滲透時機是為解決什么時間、怎么突破的問題,教師要恰倒好處地處理二者的關系。而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時。這種滲透如果“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變成政治課、思品課,這就要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既不可偏頗一方,又能抑揚有節,調度有方,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這里要強調一點:“滲透”不是強加。所謂“滲透”,指一種事物(含情、理)或勢力逐漸進入到其他方面。它有少量性、自然親和性等特征。寓德育于學科教學中,就必須適量。公務員之家
不可過度;要給人一種自然感,不露痕跡。量過大則喧賓奪主,失去了學科教學的意義;矯揉造作,則師煩生厭。不能因為《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就大談愛國主義,這樣做也無法達到預定目標,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就失去應有的意義。
德育教學中處理好滲透的“點”、“時”、“度”至關重要,找準“滲透點”是重點,把握“滲透時機”是難點,掌握“滲透度”是關鍵。教師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機地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爐,發揮課堂教學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公務員之家
四、教學過程中的德育管理
l、制定德育計劃
對全體任課教師經常進行有關德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導,使每位任課教師真正認識到自己廊負的“教書育人”的德育責任;要求教師在教學計劃中必須列入結合教學進行德育的具體計劃;系(部)、教研室在審核教師的教學計劃、教案時,必須檢查其中的德育具體計劃(寫入教案)。教務處應同時把德育考核做為期末教學考核中的一項。
2、探討交流德育經驗
要進行日常聽課、教學檢查、教學觀摩等活動,檢查、觀摩任課教師結合教學有機地進行德育的情況,并給予評價;組織研討各學科中進行德育的內容和加法,并形成系統和規范;組織交流和推廣各學科中進行德育的好經驗;表彰、獎勵在德育方面做出優秀成績的任課教師,進行正確導向。
3、合理安排德育課內容
把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的德育與有關課外活動中的德育結合起來。如:把藝術課與課外小組活動、課外文藝活動結合起來,把體育課與軍訓、軍事理論教育活動等結合起來,學院、系(部)要進行統籌安排,使之互補互促,達到整體優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強師德教育
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使每位教師的教學工作以至日常非教學的言行都能成為學生的表率,能為人師表,形成良好的“教風”。
總之,教師只有在日常的教學中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探索滲透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在各學科的教學中開創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上一篇:現代勞動價值論與知識經濟發展研究論文
- 下一篇:混凝土方形橋墩防裂措施淺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