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職德育工作探索

時間:2022-10-18 02:58:46

導語:校企合作中職德育工作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企合作中職德育工作探索

【摘要】本文剖析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的中職德育內容,對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轉變教育主體、轉變教育內容、轉變教育師資等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進措施進行探討,以供教學實踐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中職學校;德育工作

隨著中職教育“2+1”辦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校企合作成為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值得重視的是,由于中職學校與企業間存在著培養目的、人文氛圍、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差異,使得德育標準、內容及方式均無法統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在校的第三年將被分配到企業參加生產實習,離開了校園原有的德育課堂,如何調整德育工作以適應新形勢的德育標準、方法及內容的要求,是中職教育應當高度重視的課題。

一、目前中職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脫節,局限校內。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推行工學交替的教育模式,部分中職學校和企業間雖然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但僅限于專業教育方面,往往忽略了德育工作方面的合作,容易忽視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德育工作。學校各部門未能制訂出行之有效的合作機制,只重視教師的教學及科研任務而忽略了德育職責,由于缺少在企業生產環境下的教學實踐經驗,教學方法和認知與企業實際要求相去甚遠。(二)內容傳統,方法陳舊。通常中職學校的德育內容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內容空泛、過于理想化,對學生特點把握不清,仍然使用老觀點、老方法授課,嚴重脫離實際生活;德育形式及方法也往往較為陳舊,仍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主,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無法做到以人為本,未能從中職學生的就業、職業規劃等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德育內容。(三)學生自身因素。隨著職業意識的增強,相當一部分學生過于注重專業課及實踐課的學習,而忽略德育課,未能領會德育對于職業生涯的重要性。此外,學校雖然提供了參與實踐的職業技術實習活動,但未能將這些活動上升到理論高度,未能傳授學生科學認識問題、抓住問題本質的方法,容易使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認識產生偏差和錯誤。

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的中職德育內容分析

在當今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學生能夠接觸到全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思想、文化和觀念,然而這些內容并非全都正確,而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年齡、心智等方面并未完全成熟,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德育工作應當充分了解和甄別這些負面信息,應當依據時展的特點及行業需求,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德育內容創新。(一)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是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為個人氣質和素養,形成穩定的內在品質的過程。中職學生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中職學校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應當以人文素質教育為基礎,指導學生如何正確理解人生價值,明確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目前,企業在用人時,也越來越多地考慮員工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團隊精神等綜合素質,而非單純關注其專業能力,因此,德育工作應當結合企業實際需求,避免將德育教學變成脫離實際的空泛形式,采取多樣化的實踐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愛崗敬業的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二)心理健康教育。中職學生面對的是一個日益復雜化的現代社會,在成長過程中容易陷入迷茫,尤其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脫離相對單純的校園,進入人際關系復雜的企業環境,人際關系的變化、學習工作的壓力容易使學生出現焦慮、孤獨、抑郁甚至抵觸等各種不良心理反應。德育工作應當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擺在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以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三)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是個人道德品質在工作實踐中的綜合體現。中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符合行業要求、具備行業特點的專業人才,而一名合格人才,必須同時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和優秀的職業道德。因此,中職學校應當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機,為學生創造提升職業道德的氛圍及場所,從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及職業道德行為等多方面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從全局觀、忠于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多個層面建設職業道德,最終形成健全的職業人格。(四)創新教育。中職學校應當注重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對新興事物和先進知識技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斷探索新領域,追求新高度,主動適應社會的各種需求,并從中尋求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實現自我價值。這一切均離不開創新精神的支持,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應當將創新教育擺在重要位置,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中職德育工作的改進措施

(一)轉變教育主體。傳統德育體系中,通常以教師為主體,主觀地將道德內容視為規范和制度灌輸給學生,結果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性,參與意識差。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身份,使學生從教室中的旁觀者和被動者轉變為企業車間中的勞動者和參與者,主體意識得到極大增強。學校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提高個人競爭優勢等方面的能力為目的,與企業聯手開展德育工作。例如邀請企業精英開辦講座、利用企業制度為學生制定工作及生活準則、創造校外實訓實踐活動以體驗職業生活等。同時,由教師定期到企業了解學生的心得體會,及時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疑問解答及思想教育,并邀請企業優秀員工擔任實習學生的德育教師,利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感染、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二)轉變教育內容。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德育教育應當區分不同的側重點:一年級注重道德規范的養成,從遵紀守法、團隊精神、民族自豪感、道德品質、初步職業精神等方面開展教育;二年級應重點塑造學生的職業人格和職業道德,從專業素質、職業紀律與行為規范、法制教育及職業引導等方面進行培養;三年級則應當開展就業與創業能力方面的教育,指導學生從職業規劃、擇業標準和團隊精神、競爭意識、人際關系的培養以及深化專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在生產工作崗位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此外,德育工作應注重實踐性,充分利用企業資源,結合企業的用人原則、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開展德育工作,將企業的文化觀念及職業精神作為德育教育內容的主題,將德育工作從封閉轉為開放,從靜態轉變為動態,為學生道德實踐提供資源和平臺。(三)強化教育師資。德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系統工程,校企雙方應當就此展開長期的深度合作,中職學校應當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組織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黨團組織、政工人員等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學習和考察,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吸收企業文化精華,建立起全程、全員、全角度的長效德育機制。同時,企業建立起暢通的反饋機制,將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表現、心理變化、工作成績等及時反饋給學校,共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學校應為學生設立實習檔案,記錄學生的職業實習過程,對學生實習期間受到的褒獎、處分、崗前培訓、崗位操作、崗位輪換、職務提升等進行詳細記錄,作為學生實習考核依據,并將德育考核作為實習考核內容之一,以鞭策、鼓勵學生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中職學校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新契機、新資源,以學生為主體,以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目的,將中職學校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覃坤清 單位:桂平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張典兵.近十年我國道德學習研究的反思[J].道德與光明,2011(1)

[2]史曉鶴,陳濟.實踐德育一體化模式探索——以北京市商業學校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1(5)

[3]李進仕.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創新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