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做好學生思政工作的新策略

時間:2022-04-12 10:09:00

導語:小議做好學生思政工作的新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做好學生思政工作的新策略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迫切而現實的問題。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新形勢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問題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必然反映到高校中來,反映到大學生身上來。學生思想呈現出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復雜的趨向。

(一)逆反心理與貧富差距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科技手段的運用與普及,高校無論在地域空間,信息交流,還是在思想上都不再與社會隔絕,學生不僅從書本上、課堂上接受思想教育,還受到來自社會上和國際上的影響。有些學生產生了對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聽、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高校學生生源來自下崗職工家庭、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增多,因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的差異而引發的對社會的認同差異和不同心理期待,近年來在高校學生中表現的越發顯著。

(二)壓力過大與個人價值關

教育產業化和后勤社會化的出現,打破了原來高校學生上學不用繳費、畢業不愁分配的做法,致使有些學生既要讀書,又要勤工儉學,還要考慮畢業去向和物質利益,思想和心理壓力增大。有的學生難以適應新的變化,思想顧慮重重,有的甚至出現認識上的模糊,行動上的茫然。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化,使高校學生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都在發生變化,學習興趣、生活興趣更加廣泛,求知、求實、求樂的要求日益迫切,競爭意識、風險意識、自主意識、前途意識、成才意識、創新意識和民主意識不斷增強。表現出對高校的基礎設施、物質條件、教學環境、生活標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對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價值觀更注重個人的發展,看重收入待遇,看重施展才能的機會。

二、針對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探索高校思想工作的新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而教育方法的選擇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同一種內容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教育方法往往又可以適用于多種不同的教育內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和特定的群體中進行的,不同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方向是有較大差異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社會面貌的深刻變化,迅速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觀念。高校這個青年人最集中、思想最活躍的地方,對社會的變革不可能無動于衷,在其表現上,反應更快捷、更強烈,更富有現代意識的青年學生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對高校思想教育本身來說,所面臨的則是更為嚴峻的挑戰。高校在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雖然積累很多經驗、很多好的辦法,原有的傳統的有效方法固然可以繼承,但畢竟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勉強應付的水平上,這需要不斷創新,需要科學地選擇。而這種創新和抉擇的需要,比過去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三、在繼承和發揚以往傳統的基礎上,尋求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方法

(一)課堂傳授法

在堅持對大學生進行(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三個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四情”(國情、省情、地情、校情)教育的基點上,培養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學生的理論修養,把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政治素質統一起來,改革高校政治理論課和人生觀課的教學。要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以理服人,避免口號式的空洞教育。

(二)感情投入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要做到以情感人,教育者必須關心和體貼受教育者,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教育者應把自己的心血傾注在大學生身上,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在思想、政治、學習、生活上關心他們,真心實意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從而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深厚感情。

(三)黨團活動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青年大學生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現象,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范和偏離,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有所弱化。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一種尚未定型的時期,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包括他們的思維和心理狀況,都處在一個成熟和發展的過程之中。

(四)社會實踐法

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離不開社會這一大課堂,培養和造就新世紀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少不了社會實踐這一重要環節。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門應該重視實踐教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青年大學生走向社會、接觸實際,引導他們了解社會。除目前已形成管理的暑期社會實踐、畢業生實習外,平時實踐活動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一些。

(五)環境熏陶法

良好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活動有利于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我們應該創造一種格調高雅、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校園文化環境。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把學生吸引到校園文化活動陣地上來,促進青年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

(六)現代科技法

同志強調指出,中國青年要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一要求既蘊含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又為我國青年的成長指明了方向。青年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文化層次較高、思想非常活躍,對國內外的局勢相當關注。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門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緊扣青年大學生關注的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展開思想政治工作。

(七)典型示范法

樹立榜樣,最終的目的是在同學中確立某種行為規范,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及時地利用同學們的身邊人、身邊事,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事例作為激勵因素,讓他們生活在一個正氣上升的氛圍中,處于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朝氣的集體中。

(八)自我教育法

隨著社會變革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愈演愈烈。大學生處于青春期,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不穩定性和可塑性性,使得大學生極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想問題,而是心理問題,需要自我調節,通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用心理商談的程序和方法,分析自己,解決大學生在人生、理想、前途等方面的疑難問題,減輕其心理壓力,使他們處理好在人生、事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增強心理承受力和應變能力,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九)生活體貼法

人是有感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把關心人和關心事結合起來,熱情關心青年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深入了解他們的困難,關心他們的冷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門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要從關心學生的生活入手,使思想政治工作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齊抓共管法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論系統工程》中指出:“在現代高度組織起來的社會,復雜的系統幾乎無所不在;任何一種社會活動都會形成一種系統,這個系統的組織建立、有效運轉就會成為一項系統工程。”具體到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上而言,要樹立系統意識,就是要從整體上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復雜、任務更繁重、工作更艱巨的具體條件下,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教學科研和一切育人工作的“生命線”,而有些問題則要靠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管理、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來解決。只有在手段上樹立“系統意識”,才能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形成教育合力,從而真正加強和改進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上述各種方法,常常由教育者交叉和綜合使用,僅僅依靠某一種方法有時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改進,還會創造出更好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總結、善于學習、善于創新、不斷提高工作水平,爭取獲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寶紅.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勢、思考與措施[M].2003,(12).

[2]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在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上的講話[J].黨建,1993,(3).

[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