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運用

時間:2022-11-19 09:45:04

導語: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運用

摘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德育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科學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增強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素質、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以適應新時代中職學校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的新任務。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職;德育課堂教學

1案例教學法簡介

案例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能力,同時還可以用來考核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能力。案例教學法將所學理論以典型案例形式呈現,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研究、評價案例,感受、領悟相關理論知識,以指導自己的行為。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完成德育教學“學會方法、樹立觀念、規范行為”的主要任務,在加強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強化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訓練,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

2案例教學法運用流程

2.1精選精編典型案例

2.1.1精選案例。案例教學過程的成敗決定于案例的質量,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學實施的第一步。案例應具備以下特征:典型有趣,適合中職生閱讀;真實動人,具有強大說服力;與時俱進,反映時代最新成就;貼近生活,解決實際問題;貼近學生,案例本土化感悟更深;把握正確方向,唱響正面教育主旋律。

2.1.2精編案例。教師精選典型案例,給予加工編寫,把教學內容的要點、觀念滲透到案例情節中,配上照片、漫畫、動漫、視頻等,制成課件,提高教學效果。

2.2課前導讀。課前教師將案例材料提前發送給學生,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并提示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分組完成,共同寫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閱讀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鼓勵學生在案例中挖“雷”找“點”。

2.3課堂實施。中等職業教育不同于同階段的其他教育,教育對象不是經過層層選拔勝出的學生,而是在選拔中失利的學生,同時又肩負著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的重任。職業教育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選拔教育。因此,教學過程必須面對人人,遵循人人參與的原則,樹立人人參與的觀念。

2.3.1合理分組。按照異質結合的原則,根據學生知識水平、性格特征,強弱搭配合理分組,選出學習成績好、有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凝聚力強的學生為組長,每一次討論制定出小組的組內目標,并明確每一位成員的任務,防止搭順風車和一盤散沙等混亂現象發生,提高課堂討論效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2.3.2適當輔導。案例教學中的課堂討論環節至關重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更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真研究教學設計,合理設計案例的難易程度,增強任務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適度控制,認真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以保證任務的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3.3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除討論之外,合理適當輔之以角色扮演、主題辯論、情境仿真等教學方法,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2.3.4因材施教,科學評價。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因人而異,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發揮各種類型學生的優勢,體現因材施教,不求唯一答案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案例所涉及的問題,要由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歸納、提煉能力。教師的總結評價從討論過程出發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能讓學生對案例的認識進一步拓展、升華,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和提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3.5學以致用。在學生深入討論、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合理布置作業,用從案例中悟出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案例教學法實施成效

3.1學生層面。案例教學法讓枯燥的理論鮮活、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學生參與,分組討論、研究和發言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案例為線索,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碰撞出火花,學會從現實角度思考問題,能夠在案例分析中表現自己,在思辯和教師指導下學知識、煉才干,鍛煉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快速反應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

3.2教師層面。在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地備教材、備方法、備學生,采用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技能素質、工作態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做好課前的案例準備、學生組織和引導工作,要善于抓“兩頭帶中間”,即抓干部和較差的學生,讓“兩頭”都成為案例教學中的積極參與者,帶動“中間”也有參與感和成功的心理體驗。同時,還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做出備案。案例教學法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教法、課堂駕馭、組織和應變等能力,充分調動了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實現了德育教學“學會方法、樹立觀念、規范行為”的目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新時代中職學校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的新任務。課題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中職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的實踐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俞建文.從教法走向學法—思想政治課主體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Z].2014.

作者:殷秀玲 李金鋒 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