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化與青少年德育分析
時間:2022-01-03 03:31:53
導語:網絡文化與青少年德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它既能給人激勵與正能量,也能讓人步入萬丈深淵難以自拔,而青少年對網絡文化的認知欠缺和處理方式不當正一步步危害著他們的身心健康,給他們帶來諸多憂思與困惑,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1.網絡文化給青少年帶來的憂思與困惑
1.1時間的浪費和精神的荒蕪。近年來興起的各類視頻軟件和社交軟件可謂讓人們大飽眼福,娛樂搞笑,歡樂整蠱和即時視頻以及各種美食美景讓這些軟件剛推行不久便博得了大眾的眼球,青少年這一群體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有充足的時間不停地刷微博刷朋友圈刷視頻,刷的不亦樂乎,忘記時間。這是一個本該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的年紀,大好的時光應當用來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習慣和能力已經形成正確的觀念,但不得不說,部分青少年的生活是頹廢的,花費大量時間在各類視頻軟件和社交軟件上之后,他們失去了理想與追求,精神一片荒蕪,除了虛度光陰之外幾乎一無所獲。1.2人格的同化和價值觀的扭曲。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容易迷失自我的時代,當前網絡文化盛行,各類人格和價值觀不斷沖擊和碰撞,青少年這一群體由于尚未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堅定的觀念,極容易在各種不同的人格和觀念中迷失自我,無法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進而導致精神迷茫,思想空虛,失去堅守的信仰。受多了網絡文化的侵染,部分青少年對事物無法形成自己獨立而理性的判斷,而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人云亦云,觀念搖擺不定,對人對事甚至對自己始終都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網絡負面信息的日積月累,新的思維方式不知不覺地浸透到青少年原本搖擺不定的觀念里,在其認知里形成所謂的“參考標準”,久而久之造成人格的同化和價值觀的扭曲。1.3名利的貪婪和德育的忽視。受各類網絡文化潮流的影響,不少青少年逐漸形成了唯金錢至上的理論,談及夢想時不再是工程師或科學家,而是“我要當明星”和“我想成網紅”,網絡的發達讓人可以一夜成名,攬金千萬,許多青少年看到了明星網紅的極速名利雙收,便窮極各種方法嘗試一夜成名的感覺,就是這樣一種對名利的貪婪使得青少年逐漸失去理想,迷失自我。另一方面,這也是當前教育的缺失,固然網絡文化有其不可抵擋的誘惑和沖擊力,但是當前許多教育都“重智不重德”,許多知識、技能甚至品質儼然也成了包裝一個人的商品,青少年在這種教育環境下被徹底異化為物的奴隸,用盡各種方法去獲取“智”的發展和忽略了“德”的發展。
2.抵制網絡負面文化,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2.1開設專門的網絡健康教育課程。盡管前文說到許多青少年自制能力差,無法及時有效地抵制網絡誘惑和網絡負面文化,但部分青少年已經對此有所察覺,并且希望采取措施做出改變,因此,為了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網絡健康教育課,普及網絡文化利弊的有關知識并對青少年的困惑加以指導,從而提高青少年的認識和抵制網絡負面文化的能力,同時,也加強青少年的自我認知和評價體系,形成良好的認識觀,社會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課程設置方面,學校可以根據青少年年齡段的不同,圍繞其普遍存在的網絡心理問題設置如個人成長感悟,怎樣合理篩選網絡信息,以及如何進行文明網絡社交等的相關課程。2.2成立專門的網絡健康文化宣傳和心理咨詢輔導機構。成立專門的網絡健康文化和心理咨詢輔導機構,可以針對青少年的學習、情感和人際方面的問題提供心理指導,讓學生回到現實生活中來而不是沉迷網絡文化,幫助青少年認識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這樣,在以后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有經驗懂得怎樣處理,怎樣取舍。對這一機構的成立切忌形式化,一定要聘請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的網絡心理咨詢師,并把他們納入事業編制,專門從事網絡健康文化宣傳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的監督、解答工作以及青少年網絡心理障礙的預防工作。2.3為青少年德育和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人是感性動物,容易受環境影響,所以為青少年打造良好的德育和身心健康發展是確保青少年不被網絡不良文化同化和吞噬的的基礎。對此,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可以通過開展校區板報宣傳教育工作,并定期安排學生更新內容,從而加快健康網絡文化知識的普及,教會青少年正確認識和處理網絡不良文化;另一方面是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打擊非法營業網吧,堅決抵制網絡暴力,抵制黃賭毒,抵制網絡不良文化的傳播,并且經常性組織線下集體社交活動,讓學生生活在一片積極向上的環境里;再者是要為青少年創造公平的競爭機會和良好的就業平臺,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和價值取向。
總而言之,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正視網絡文化帶來的弊端,立足于現實,積極應對網絡文化帶給青少年負面、消極的影響,引導青少年在網絡文化的洪流中始終保持清醒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斷,幫助他們客觀地認識和對待網絡文化,形成良好的網絡習慣,樹立正確的觀念和價值取向,從而為走入社會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孟萬金.具身德育:源泉、體系、模式——二論新時代具身德育[J].中國特殊教育,2018(01).
[2]管甜甜.青少年德育教育創新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
[3]王書音.青少年德育載體新發展研究[D].南昌大學,2017.
作者:楊洋 單位:南通工貿技師學院
- 上一篇:體操課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中職德育挑戰與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