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23 11:22:42
導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20年暴發的疫情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各地高等院校、初高中等教育機構都開展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活動。在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融合逐漸成為高職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抓手。如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耦合發展,成為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的基本內容。深入認識后疫情時代的教學態勢,確定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耦合價值及問題,為二者的耦合發展奠定基礎,提供策略。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耦合
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肩負著培養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全面高素質人才的基本任務。通過充分發揮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滿足發展需求,確定發展目標,并結合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整合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應對后疫情時代出現的心理問題和價值觀問題,提高學生積極的心理水平,促進全面發展,為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工作在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育目標及理論淵源層面上獲得提升奠定基礎。
1后疫情時代下高職院校的教學態勢
疫情時代下的線上教育模式是對我國教育現代化與教育信息化的檢閱,是高等職業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初高中等教育機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發展的過程中采取的必然的、重要的、關鍵的教學模式。而在后疫情時代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得到了逐步的恢復和延伸,需要高職教師注重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外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降低疫情時期對高職專業教育的影響。在整體層面上,后疫情時期下的教育教學活動處于“教學恢復”與“教育延伸”的關鍵時期,需要將疫情時期的線上教學模式徹底轉變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教育范式,使現有的教學方法、內容、體系及模式更適應后疫情時代下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后疫情時期,教職工應總結并歸納疫情時期的教育經驗,使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成熟、更規范。后疫情時代并不代表疫情的徹底結束,而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疫情風險依舊存在,高職教職員工與管理人員依舊需要始終做好疫情防范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做好學生思想教育、疾病預防及心理健康等層面的工作。
2后疫情時代下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耦合價值
首先,培養疫情防控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耦合發展能夠從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層面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疫情防控觀,使疫情防控從學校防控滲透到學生防控,從宏觀防控滲透為微觀自覺防控。此外,通過價值引領與信仰堅守,解決學生在疫情時期或疫情后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其次,提高教育實效性。認同、接受、踐行、內化是德育實效性提升的基本特征。偽圣化、抽象化、功利化是影響德育實效性的基本要素,其中偽圣化主要指不切實際的形式主義;抽象化指德育不具體、不現實;功利化指高職院校將學生作為手段和工具。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耦合起來,能夠幫助教師將德育工作變得更具體、通俗、現實,使德育工作與真實的學生生活相融合。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提高實效性,單從教育理論、方法、目標、載體等層面出發是完全不夠的,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與模式中滲透德育培養的內容,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健康、道德健康的支持下充分提升教育質量。
3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耦合問題
3.1德育工作與心理教育工作機制不夠完善
在現代教育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德育工作的耦合發展逐漸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和基礎,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和教學機制,然而這種較為固定的教育價值卻帶來了慣性化的影響,導致德育工作過于排斥外部力量,使教育教學過程僵化刻板。相較于高職思政教育機制,心理健康教育卻顯得發展緩慢,在資金投入、重視程度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不足。高職院??赏ㄟ^配置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軟件設施,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融合[1]。
3.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隊伍融合不順
我國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機制較為完善,師資隊伍的技能要求與知識要求已標準合理,擁有較高的學科認同度與工作責任心。然而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依然將工作重心停留在德育層面,難以深入理解和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價值和功能,導致在耦合發展的過程中缺乏較強的交流動機。此外,由于專業知識背景不同,缺乏系統化的心理學培訓,多停留在經驗總結階段,進而影響工作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難以得到持續和穩定發展,部分教師只有心理咨詢、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難以符合德育工作在方法與理念上的要求。尤其是在如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部分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德育交叉能力還不足以完全應對復雜變化的社會環境,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崗位勝任力。因此,德育隊伍與心理健康隊伍的耦合發展存在主動力和勝任力等問題。
3.3缺失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交流平臺
雖然我國學者針對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耦合發展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和理論,并使相關理論研究切實融入實踐工作中,然而對教育實踐的研究還較少,尤其在交流平臺方面的研究力度較為不足。缺乏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交流平臺,會影響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的質量,不利于二者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理念上進行融合與發展。在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必須注重構建溝通交流平臺,幫助高職德育教師和心理教師更好地形成育人合力[2]。
4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耦合策略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融合發展,利于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地樹立疫情防控觀,落實國家對后疫情時期的工作部署,提高學生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高職院校應充分結合線上線下教學的特征,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
4.1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機制的耦合
要想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在工作機制上的耦合質量,高職院校必須解決德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工作機制。首先,改變德育工作較為固定的工作機制,使其更好地接受和應用外部教育力量。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從線上線下融合的角度出發,將現代信息科技融入德育工作的全過程,打破教師傳統固有的思維模式,通過召開德育工作會議,明確后疫情時代下德育工作的影響因素(社會因素、校園因素、家庭因素、學生心理因素等),深化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認識;幫助德育教師認識到“只有學生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切實提升德育工作效率”。其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積極將中國本土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提高高職院校在資金投入、理論研究及設施建設上的重視程度。
4.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隊伍的融合
在工作機制耦合的基礎上,可切實提高德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價值的認識,明確其在后疫情時代的作用,更好地提升融合交流質量。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上,高職院??赏ㄟ^開展教師培訓,培養教師的德育工作方法與理念,使其更好地符合德育工作的具體要求,并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價值。在工作隊伍融合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還應以線上線下融合為抓手,將兩支師資隊伍融合起來,使其擁有共同的方法體系和目標體系。在目標體系構建中,需要德育教師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教師則應根據后疫情時代的教育態勢,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為后續德育工作奠定基礎。在方法體系下,德育教師應將以立德樹人為主體的隱性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的支持下,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程度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
4.3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平臺
線上線下教育平臺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協同發展、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引導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防范心理疾病能力的抓手;同時,也是豐富德育教育內容、體系及方法的重要媒介。在平臺架構中,高職院校首先應構建德育教師與心理教師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資源共享、方法互鑒的網絡社交平臺,使教育問題、教育難點及疑點得到有效反饋。其次,提高數據信息分析能力。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溝通平臺,不僅能更好地交流教育問題、方法及理念,還能幫助教師利用大數據技術更好地了解后疫情時代學生的心理狀態、思想狀態及道德水平,提升溝通交流的實效性與有效性。最后,高職院校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平臺的實踐研究力度,集中精力探索出基于線上線下的平臺建設渠道[3]。
5結束語
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融合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耦合發展,能為高職院校優化教育體系、提高教學效率奠定基礎,使高職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解決學生在后疫情時代出現的道德問題和心理問題。在融合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注重二者的工作機制、工作隊伍及溝通平臺的融合,切實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耦合發展,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齊桂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1):67-71.
[2]應麗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4):96-98.
[3]馬建青.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30年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段媛媛 單位: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等學校實施財會監督探討
- 下一篇:建筑業財稅痛點與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