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課程學習心理障礙研究

時間:2022-07-16 10:07:58

導語:德育課程學習心理障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課程學習心理障礙研究

摘要:本文結合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的實際,在調查基礎上解釋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心理障礙的表現及其前因后果,并針對此提出對策。

關鍵詞:中職生;德育課程;學習心理障礙;成因;對策

本文所研究的學習心理障礙是指造成中職生在德育課程中學習能力低的學校、家庭、教師、個人等主客觀原因。這種心理障礙的形成對于中職生在德育課程的學習中有消極影響。我們在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以下簡稱該校)通過調查,在調查基礎上解釋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心理障礙的表現及其前因后果,并針對此提出對策。

一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2018年6月,隨機抽取212位均衡分布在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各專業一年級中職生發放《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心理障礙狀況調查問卷》212份,回收有效問卷203份,有效回收率為95.8%。另外,抽取該校48位一年級德育課教師和班主任發放《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心理障礙成因及教師對其關注程度調查問卷》48份,回收有效問卷47份,有效回收率為97.9%。兩種調查問卷均為結構式問卷。在調查問卷中,封閉式題目為主,開放式題目為次。同時,還深入到教室、宿舍、教研組辦公室開展訪問調查,與56位師生訪談,調查了解該校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心理障礙狀況、影響及其原因,共同探討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另外,還開展了文獻調查,深入課堂聽課、評課。處理問卷調查數據后發現,問卷調查結果與在同期開展的訪問調查、文獻調查、聽課、評課中所掌握的基本情況總體相符,表明調查結果是真實可信的。

二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心理障礙的表現及其影響

入學后,由于家庭背景、教學環境、學習與生活習慣等方面因素的差異,86.2%的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他們不僅表現在德育課程學習上不能跟進,較常出現悲觀失望、消極從眾、焦慮緊張等心理障礙,而且在行為習慣上也較差,有的在課堂上不善于回答老師提問或參與同學間討論,更為嚴重的甚至逃課。而且,這種心理障礙在德育課成績較差或較好的中職生中同樣存在著。其中,各自最突出的表現如表1所示:那么,這些學習心理障礙對學習德育課程的影響有多大呢?調查樣本關于學習心理障礙對德育課程學習影響的自我感覺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大部分中職生自我感覺到,心理問題的出現確實會對他們的德育課程學習產生較大的影響。

三造成中職生學習德育課程心理障礙的原因

造成德育課程成績不好的這些學習心理障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們在了解該校課堂教學以及中職生情況的基礎上,對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導致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容易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一)內部因素:教師方面的影響。在德育課程學習上,給予中職生直接影響的是教師。我們對該校教師進行了調查,他們對中職生德育課程學習狀況及心理狀況的關注程度如表4和表5所示:由此可知,總體上來看,教師對中職生德育課程學習確實非常關注,完全不關注的情況是沒有出現的。據調查,當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遇到煩惱問題時,86.67%老師會認真傾聽中職生的心聲,并且盡力為他們解決問題。而在解決中職生德育課程學習障礙上,教師所采取的措施中有“經常與其溝通交流”“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幫助”“在生活上給予適當的關懷”等等。也有10%的老師認為會認真傾聽中職生訴說煩惱,卻無實際幫助,對其進行的開導教育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二)內部因素:中職生自身消極的學習態度,自信心不足。在問及中職生“影響德育課程學習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時,54%中職生認為自身主觀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最能對德育課程學習造成影響(如表6所示)。在問及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上遇到難題時的處理方式是什么”時,有些中職生態度比較消極,會“感到自己無能,干脆放棄”或者在做作業時“抄答案,不懂也無所謂”,隨便應付老師。其實,學習態度與效果是相輔相承的。部分中職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提不起學習興趣,導致德育課程成績落后于人,屢遭挫折的經歷又反過來增加學習心理負擔,感到學習壓力過大,喪失自信心,經常有過度焦慮的情緒,造成心理障礙。

四消除中職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上心理障礙的對策

(一)加強教學管理、思想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在調查中發現,有將近四成的調查樣本認為產生心理障礙與課堂因素有關。因此,教師可通過加強教學管理,適當安排教學計劃和程序,讓中職生在一個舒適的課堂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德育課程,以減輕其學習心理障礙。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中職生都認為學習態度、興趣與熱情等對學習德育課程有著重大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中職生的思想教育,讓中職生重視德育課程學習,端正學習態度。在調查中發現,教師與中職生都認為,在德育課程學習上的心理輔導不夠完善;鑒此,必須加強心理咨詢輔導。(二)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鼓勵、幫助中職生學好德育課程。在聽課、評課中發現,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水平會影響學生德育課程的學習。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中職生在學習德育課程中遇到難題時傾向請教老師。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可以幫助中職生更容易獲取知識。在調查中發現,中職生大都喜歡與老師交流溝通,并希望老師能夠在德育課程的學習上給予各方面的幫助。作為教育者,當中職生存在學習心理障礙時,要經常鼓勵、關懷他們;同時要加強與中職生的溝通,及時了解中職生德育課程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三)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鼓勵、幫助中職生學好德育課程。在調查中發現,將近一半的中職生認為產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上心理障礙是與家庭的因素有關。在學習德育課程中遇到心理煩惱時,依然有將近一半的中職生喜歡和自己的父母傾訴,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鼓勵,家長的正確教育指導對中職生學好德育課程有著很大的幫助。多關懷孩子,及時給予心理輔導,在德育課程學習上更多地給予孩子理解、鼓勵、支持與幫助,引導孩子以平常心學好德育課程。

五結論

中職生德育課程學習心理障礙已經成為了中職學校在德育工作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除了要加強教學管理、思想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外,我們還要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與家長共同合作,鼓勵、幫助中職生以平常心學好德育課程。

參考文獻

[1]馮忠良,任新春.教育心理學[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朱柏霖 單位: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