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德育滲透的路徑

時間:2022-04-27 03:49:14

導語:高中物理教學德育滲透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教學德育滲透的路徑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高中物理教學德育滲透的重要價值,然后論述了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包括深入挖掘物理教材內容,創設德育知識滲透情境;引入物理學家的先進事跡,直觀生動地轉化德育知識;完善物理實驗教學方案,重視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等。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物理教學;德育

德育是通過傳授知識、養成觀念、培養性格等方式來促使學生的思想觀念轉變、政治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得到提高,并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1]。高中物理學科蘊含豐富的德育知識,與德育存在契合點,因此挖掘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同步開展德育、實現德育知識的滲透,可以有效地完成新課程標準的育人任務,使學生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使高中物理教師教學水平獲得提升。從上述認識出發,本文在分析將德育知識滲透高中物理教師教學重要價值的基礎之上,探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現德育知識滲透的具體路徑,以此為高中物理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更新高中物理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陳舊教學理念和落后教學模式中,高中物理教師主要以向學生灌輸物理知識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較為機械化,教師忽視了課堂互動,造成學生在物理課堂中所處的地位十分被動,提不起對于物理科目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高中物理科目具有高度抽象性及緊密邏輯性的特點,在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僅憑聽講很難對物理知識形成深刻理解,更難以應用物理知識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并解決實際物理問題。滲透德育知識可以有效突破傳統物理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局限性,這是因為德育重視“以生為本”,即以學生作為教育之根本,注重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采取措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創新高中物理教學理念,實踐創新模式。(二)有利于完成高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應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這一問題的凝練回答,即高中物理教學應培養具有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能力及社會責任意識的學生。德育的內容主要為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科學探索精神等,這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存在相通之處[2]。因而將德育知識滲透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培育學生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滲透愛國主義知識,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社會責任素養;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知識,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素養;滲透科學探索精神,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科學探究能力素養。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能夠有效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從而使高中物理教學更好地達成“育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

徑(一)深入挖掘物理教材內容,創設德育知識滲透情境。仔細剖析高中物理教材內容,找準高中物理知識與德育知識的關聯,挖掘物理知識的德育價值,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的基本前提[3],教師應結合德育的主要內容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從全新視角觀照教材,既深入挖掘某一具體物理知識點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又注重從某一德育內容出發并整合不同的物理知識,從而促使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形成完整的體系。由于德育知識滲透是一個隱性過程,因而教師在找準物理知識與德育知識的契合之處后,應重視在教學中啟發學生認識物理學科中蘊含的德育知識,教師需轉變教學方式,為德育知識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熏陶,進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德育滲透效果。例如,在進行“磁場”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應先通過深入分析,挖掘磁場知識蘊含的德育價值———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然后教師結合磁場的概念、定義及相關的物理規律,為學生創設具體情境,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鐵屑在放有條形磁鐵的平面玻璃上“自動”規則排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理解“磁感線”這一物理概念,進而通過磁感線讓學生認識磁場這一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客觀存在的物質,以有效完成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德育滲透。(二)引入物理學家的先進事跡,直觀生動地轉化德育知識。許多物理學家不僅具有很高的物理學成就,而且還擁有崇高的個人品格和個人事跡,例如,布魯諾因捍衛和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而獻身、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卻不以此謀求個人利益、焦耳為研究熱功當量付出了數十年的時間進行相關物理實驗、鄧稼先在美國學成之后毅然回國并參與我國核事業發展等。引入物理學家的先進事跡,能夠為德育知識提供載體,從而將德育知識進行直觀生動的轉化,以此改善德育知識滲透的效果[4]。教師在向學生介紹物理學家的先進事跡時,應將物理學家置于物理學歷史之中,讓學生感受物理學家對于物理學發展做出的貢獻[5],從而更好地將物理教學與德育知識結合起來。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伽利略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的先進事跡,并將伽利略置于經典力學的發展史,讓學生感受并理解伽利略對于力和運動關系的描述給牛頓帶來的啟發。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伽利略將數學與物理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伽利略追求和堅持真理而遭教堂囚禁卻仍不屈不撓的科學探究精神,以此有效完成德育知識的滲透。(三)完善物理實驗教學方案,重視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物理實驗是推動物理學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同時物理實驗也是驗證物理原理和規律的基本方式。過去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采取的教學方法往往以演示實驗為主,不注重讓學生動手實踐,導致學生對于物理實驗所涉及的物理學知識及物理實驗基本原則、物理實驗科學方法理解得不夠透徹,掌握得也不夠全面,在這一情形下,即使教師偶爾組織學生走入實驗室,學生也難以按照要求完成物理實驗、難以通過科學方法開展實驗,甚至有些學生出現捏造實驗現象、篡改實驗數據等違背科學精神的行為。為此,教師應完善物理實驗教學方案,改變過去那種一味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步驟進行物理實驗演示的做法,重視讓學生掌握物理實驗原則和科學方法,并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精神[6]。例如,在進行“測量金屬的電阻率”這一物理實驗的教學時,教師應先幫助學生理解該實驗相關的物理知識,即電阻率的計算公式。然后教師再幫助學生掌握該實驗的科學方法,其一是數據處理的方法,如在求電阻值時應多次測量,用安培定律算出每次所測得的電阻值,再取平均值;其二是實驗誤差的分析方法,如金屬絲直徑的測量是造成實驗誤差的主要原因。之后教師再將本實驗應遵循的原則告知學生,如應準確測量和記錄數據、應注意求平均值的方法等。當學生充分掌握實驗的方法和原則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動手完成實驗,以此增強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有效實現科學探究精神這一德育知識的滲透。(四)建立物理學習探究小組,實現德育課外延伸。小組合作教學法是增強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在學習小組中,學生可以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了解彼此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實現不同思想的碰撞,從而對于物理問題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認知。與此同時,在學習小組中通過分工與協作,學生還能完成許多個人無法完成的物理主題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拓展物理視野、完善物理知識結構。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的物理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學生科學地劃分為若干個物理學習探究小組,并結合德育知識滲透目標及物理教學內容,設計豐富多樣的物理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搜集并整合資料,然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使其達成關于某一物理問題的共識,并且得到探究結論,從而實現德育由物理課堂內向課外的延伸。例如,在進行“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單元的教學時,為深化學生對“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抽象物理規律的理解并促使學生透過機械能守恒定律認識辯證唯物主義“一切事物都處于永恒變化之中,且事物的變化有其客觀規律”的觀點,教師可以開展一次“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設計大賽”活動,讓學生突破教材上的實驗,結合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自主搜集資料、確定實驗方案,并遵循實驗原則,采取科學的實驗方法完成本組設計的實驗,然后根據本組的實驗探究結論,讓學生撰寫實驗探究報告,最后教師對每一個物理學習探究小組進行點評,并提出建設性意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理解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三、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知識滲透對于促進高中物理教師教學水平提升和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積極的作用,高中物理教師應深入分析物理教材,找準物理知識與德育知識的契合與相通之處,然后通過創設德育情境、引入物理學家先進事跡、完善物理實驗教學方案、建立物理學習探究小組這些具體的策略,提升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知識滲透的效果,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聶增先.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初探[J].甘肅教育,2016(14):60.

[2]陳鐵娟.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南北橋,2017(7):156.

[3]朱小青.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德育功能的認識[J].湖南中學物理,2018(6):17-19.

[4]唐雪松.基于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學德育教育實施策略[J].名師在線,2017(19):26-27.

[5]謝婉英.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0.

[6]何瑩瑩.隨情潛入課,潤生細無聲:漫談德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導學,2016(5):12.

作者:孫利元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