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課教學實效性論文

時間:2022-01-14 08:49:00

導語:德育課教學實效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課教學實效性論文

一、重視發揮教師作為教育主體的作用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時,認同教育者所倡導的對社會、對事物、對人生的觀念,并內化于自己的觀念體系中,成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過程必須通過受教育者自身的體驗、感情的積累和行為的實踐才能完成。因此,德育教師在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時,只有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充分發揮教師作為教育主體的作用,才能實現德育的效果。現在有的教師不管學生懂不懂,夸夸其談,甚至有些問題教師自己都沒有弄清楚就引進課堂中,致使教學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克服教學中的盲目現象,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多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增強課堂教學的預見性和針對性。當前社會變化對德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市場經濟中利益突顯所引發的金錢觀、享樂觀等,以及信息時代所帶來的人際交往的虛擬化等。面對這些問題,德育教師必須在德育活動中及時關注并引發思考和研究,增強學生對多種意識形態、多種價值取向的辨別批判能力,使他們在多元價值觀念中保持必要的張力,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培養學生的進取品質和優良品德。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德育課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師從頭講到尾,滿堂灌輸,教學效果較差。德育課的理論性比較強,所講的概念、原理比較抽象,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由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服從和服務于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學,以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最優化。所以,教師在教案的設計、知識的傳授、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能力的訓練以及情境的創設等方面都要靈活多變,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精心設計疑問,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設疑的問題難度適中,由淺入深,問題有新穎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心理。

此外,德育課教學還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引進多媒體教學。德育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比如組織辯論賽、分組討論等等,讓學生感到德育課不是假大空,的確對自己有幫助。

三、重視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

德育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

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傳統的德育課教學模式是滿堂灌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淡化甚至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是積極、主動地思考。所以,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獨立思維能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從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改進德育課考評方法

傳統的德育課教學中,還存在著陳舊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考評方法,這種方法使本來就對枯燥的德育課沒有興趣的學生更加產生厭煩情緒。因此,要想提高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改進德育課的考評方法。

1.創設合理的考試形式

改革考試觀,摒棄教師課堂講什么,學生筆記記什么,期末考試考什么的做法,應以能力考核為目的。考核形式要多樣化,在傳統的閉卷考試和筆試的基礎上,大膽嘗試開卷考試和口試,并配合寫一些小論文,立足于通過學習知識,獲得一種再學習的能力,即重在理解運用而非記憶,重在課堂參與而非結果。

2.構建科學的評價標準單一的以考試成績為惟一標準的教學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在個性和潛能上的差異,容易傷害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構建科學的考評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強弱和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盡量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其特長。比如可以使理論考核占30%,如小測驗、小論文等,主要考核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參與活動占20%,主要考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表現,努力使各層次學生在相應的評價體系中得到充分發展;卷面成績占50%。

五、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

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增強時代特色,如就近期的一些國內大事開展“揭批藏獨”、“向地震災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等活動,肯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比如引導學生通過查報紙、翻雜志、上網搜尋、請教老師、關注廣播電視,去學習、感知、領會國內外大事,提高學生素質和立志報國的使命感;倡導他們參與“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定期到校園撿垃圾”等活動讓學生明白人們的環保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多重要,從而提高了從自己做起愛護環境的積極性。

總之,德育課教學可以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樹立新的德育教學觀念。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德育課空洞、枯燥,而會在平等、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在知識、能力和覺悟方面都有所收獲,切實提高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高志軍.淺議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5,(7).

[2]李志英.培養學生學習政治課興趣的思考[J].水利職業技術教育,2001,(2).

[3]盛閔貴.增強新形勢下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J].水利職業技術教育,2001,(1).

[摘要]傳統模式下的德育課教學是重知識輕能力、重認知輕情感、重結構輕創新,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必須對德育課教學進行改革,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本文從五個方面論述了這一問題。

[關健詞]德育課教學實效性教學方法學習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