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方略的探析
時間:2022-04-07 03:32:00
導語:高院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方略的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的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改進高校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由學科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結構和職業道德修養三個方面構成,提升方略既有教師內在的修煉,也有學校外在的激勵。教師自主提升方略為:熱愛教學,喜歡學生;認真對待助課環節;注重平時積累知識;注意博采眾長;利用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將科研融入到教學中。學校促進策略為: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建立課堂教學準入制度;完善青年教師培訓方法;開展教學基本功競賽。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方略
教學素養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認識,以及作為教育工作者所應有的各種知識在自身內化而成的修養和品質,也可以說是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它不是遺傳的,而是通過學習和實踐逐步獲得的。要盡快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素養,必須了解其基本構成,分析存在的問題,探索提升的策略,以及構建內修外煉的體系,這對于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的構成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學科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結構和職業道德修養。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是形成教育教學能力的前提,基本的教學能力結構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
(一)學科知識結構
高校青年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主要由四個層次構成:本學科寬厚的基礎理論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教學法的基本知識,有關學生的知識。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本學科寬厚的基礎理論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只有對所教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扎實、理解深刻,才能講出道理、講出思路、講出方法。許多青年教師教學效果不好,往往就出在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到位。
(二)教學能力結構
教學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它可以分為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和教學監控能力三個方面。
教學認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習者特點、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教學情境的分析判斷能力。主要表現為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授課內容,能夠把本學科的高深的科學內容經過精細的二度創造,變成適合施教的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當前的已有的認知狀況和情感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認知特點。教學認知能力包括分析掌握教學大綱的能力、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了解判斷學生的能力。它是教學能力的基礎,直接影響教師教學準備的水平,影響到教學方案設計的質量。
教學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講清概念的能力、抓住重點的能力、理清脈絡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科學運用多媒體手段的能力、啟發誘導的能力、師生互動的能力、掌握時間的能力、組織討論的能力、學業考核的能力等。
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科學性的覺察、反思和有意識調控,以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學監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學反思能力、課堂評估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
(三)職業道德修養
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突出表現在教學責任意識上。教學責任意識是教師對份內應做的教學工作應做好的認知和覺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責任感。教師的教學責任意識對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起定向作用,它成為教師有效教學的推動力,是教師永遠追求教學有效的力量源泉。一方面,它使教師在教學中充滿熱情,熱愛學生,熱愛所教學科,熱愛教學,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努力追求有效教學,為人師表;一方面,它促使教師不斷學習、豐富教學的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它促使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發揮創造性,展現教學智慧。
二、教學素養欠缺而呈現的問題
在學科知識結構方面,由于本學科及專業的基礎理論不扎實,常常出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不深人、不清楚、不明白,重點不突出,概念不準確,甚至出現錯誤,課堂信息量少,理論深度不夠,內容陳舊重復。由于知識結構不合理和知識面狹窄,致使課堂上理論聯系實際少,啟發討論少,教學效果差。
在教學能力結構方面,初上講臺的青年教師最易出現教學操作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滿堂灌。總想在課堂上多講點,總覺得講得越多,學生學得也越多,結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講得很累,學生聽得也累,但學生還是不知道這堂課究竟講了些什么,因為內容實在太多,學生根本來不及歸納思考,只是跟著教師走,昏昏沉沉的,一點要領都沒有。這叫做貪多嚼不爛,消化不良。二是照本宣科。有些教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一堂課幾乎把書本中的內容,一字不漏地在課堂上背了一遍,這叫死記硬背、團圈吞棗。功夫沒少下,效果就不必說了。有的電子講稿是教材搬家,教師坐著面對微機邊操作邊講,既無板書,也無師生互動。三是不會掌握時間。有時候沒到下課時間就沒內容講了;有時候到了下課鈴聲響了,一個問題還沒講完,只好壓堂。尤其是第四節課,一壓堂學生就不耐煩。因為吃午飯的時間到了,一壓堂精力就不集中,學生根本聽不進去你在上面講什么,效果很差,這叫做心中無數。四是忽視細節問題。很少看學生,總是保持固定的姿勢,眼睛總盯著講稿、屏幕、地板、天花板或墻壁。說話聲音小,或語速太快。多媒體屏幕字體很小,顏色搭配不當,學生很難看清。
在職業道德修養方面,教學責任意識差,不注意為人師表,主要表現在:備課不認真,教學文件不全;隨意停課,擅自調課和串課;上課遲到、早退;課內外與學生缺乏溝通,忽視作業、實驗、課程設計等環節的指導;上課接手機,留胡須、頭發亂等;極個別的,還會出現課堂上不尊重學生,專橫獨斷,講解隱私,低毀同事等。
三、教學素養提升方略
(一)自主提升方略
1.熱愛教學,喜歡學生。教學工作需要有一種精神支柱,這種精神支柱就是對教學和對學生的熱愛。只有熱愛才能產生動力,才能想方設法注意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為無論準備一個好的課上演示實驗,還是找到一個既貼切又生動的事例,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如果沒有對教學的熱愛,是無法做到的。
2.認真對待助課環節。許多老教師在回顧成長歷程時都有這樣的體會:批改作業、指導實驗和輔導答疑都是幫助自己進一步吃透教材的很好環節。青年教師可以通過答疑、批改作業環節,從學生或對或錯的解題思路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去發現講解某一個概念的最佳切人點是什么,這樣就可以用越來越精練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注重平時積累知識。教師必須有廣泛的知識儲備。人們常說:要倒出一碗水,必須備有一桶水。廣泛的知識儲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由于現代科學和技術發展很快,而一本教材往往要使用幾年,有些新的內容未在教材中體現,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平時注意搜集、積累,把新知識補充到教學中,跟上時代的步伐。青年教師要多讀一些本學科范圍內的名著或經典著作,打下扎實的基礎,還可通過新聞廣播、報紙期刊、電視報導等,從各種渠道獲取有關信息,從中汲取有用的營養,使課堂教學效果生動。
4.注意博采眾長。經常聽其他教師的課,博采眾長是講好課的關鍵之一。初上講臺的青年教師應多去聽聽老教師和其他教師講課,特別要注意其他教師的講課方法及講課思路,看他們是如何啟發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又如何解決問題的。青年教師要注意收集國內、國外相關的教材,上網查詢國外一些大學的相關教學計劃、教學日歷和講稿,搜索相關教學研究方面的雜志文章,尋找處理教學過程問題的新觀念、新方法和新策略,進行深人分析與對比研究,進而形成自己的教材和講稿。
5.利用反饋信息改進教學。青年教師要注意收集來自學生評教中的意見和建議、來自學生作業和成績中的反饋信息、來自同事聽課的反饋、來自教學督導專家的反饋意見,加強與學生、同事和專家的溝通。
- 上一篇:房價走高的原因及穩定策略綜述
- 下一篇: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