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小學德育工作探討

時間:2022-12-09 09:41:22

導語:網絡時代小學德育工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時代小學德育工作探討

摘要:小學德育工作是校園教育的重要環節,承擔著指導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的重任,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節。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小學德育工作在教學組織形式、教育內容、教學思路等方面都發生了轉變,整體而言,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既面臨著機遇又存在著挑戰。網絡的發展對小學德育工作帶來了豐富便捷的資源、快捷的教學方式、有力的多媒體輔助以及便捷的交流平臺等,為德育工作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從另一個方面,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開放平臺的無屏障性等都為德育工作產生了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利用網絡工作,開拓網絡教育新思路。

關鍵詞:網絡時代;網絡資源;小學德育工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時代已經毋庸質疑的到來,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以思想品德教育為載體的德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當網絡融入生活之后,人類接觸網絡世界的年齡也相應的提前了,然而對于熱愛新鮮事物卻尚未形成判斷能力的小學階段學生而言,網絡世界帶來的更多的是風險。小學德育工作主要有思想品德課程承擔,要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文明禮貌、道德素質,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品德的教學,對于學生日后的過程具有深刻影響。本文通過對網絡時代德育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期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做出有益啟示。

一網絡時代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網絡時代帶來的機遇

網絡時代的到來相應的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網絡時代不僅帶來了教學思路、內容、形式等的轉變,同時也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豐富了教學資源。網絡時代的到來,教師可以輕松獲取大量教學資源,以大量的例證、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完成的,教師在課堂中會將善惡美丑以確定的形式告訴學生,學生只是記住、懂得,卻并不是經過自身理解得成的,而網絡資源的引用,能夠很好的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意義。

2.豐富課堂的表現形式。與網絡時代相對應的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載體,為課堂教學增色許多。對于小學德育課而言,豐富的課堂表現形式能夠進一步吸引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增強課堂表現力。以往德育課程多數以說教為主,內容的表達受制于教師的語言,尤其對于感性認識為主、想象力豐富的小學生而言,無疑增大了理解難度,降低了教學的吸引力。網絡時代的到來恰好解決了這樣的弊端。

3.為師生交流及學校與家長的交流提供了平臺。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小,人們交流的平臺得到了增加,如QQ、微信等社交平臺的運用,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將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隨時聯系到一起,方便教師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學習建議以及一些通知等與家長、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同時教師也能獲得學生在課下的一些表現、生活中的成長煩惱等,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另外,通過微博、博客、貼吧論壇等內容,教師可以將課堂中未用到的資料、比較好的能夠對學生起到啟發作用的小故事、電影資源等進行分享,對教學起到輔助作用。

4.為學生提供一個反饋與展示的平臺。德育課程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課程,德育課程的效果并不體現在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或者最終的考試成績,更多的是體現在學生對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影響中。網絡時代的到來,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德育網站、班級群等方式,促使學生自己將對德育的理解展現出來,理論與實踐結合,獲得課堂教學的直觀反饋。

(二)網絡時代帶來的挑戰

盡管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小學德育教學的發展帶來了有益之處,并為教學開辟了新的思路,但在教學中,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加之小學生認知特點等都對小學德育教學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信息的虛擬性、開發性等特點,即使對是非有自己判斷的成年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更是嚴重的挑戰。在網絡時代,學生可以輕松地接觸到各種資源,對于事件的評論也是多樣觀點并存,其中也不乏極端的觀點,這些信息的存在,對于尚無理性判斷能力、對新鮮事物興趣高的小學生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2.對于網絡的過度依賴

在小學階段,無論在教學中依賴多媒體技術,還是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交流,都有可能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就是網絡是生活或者說學習中的必需,家長與教師的引導稍有不慎,可能會形成學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加之原本當前網絡對生活的深刻影響,很可能會造成學生日后生活中過度依賴網絡,而在生活能力、思維模式等方面受到限制,對于未來生活產生影響,尤其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德育課。

3.增加教師教學難度

在以往教學中,德育課程都是由教師講解給學生的,學生通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但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除了教師講解外的內容,形成與課堂不同甚至相背離的觀點,這就要求教師既要能將知識講解給學生,又要及時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判斷力與思考方式。如德育教學中會涉及見義勇為、尊老愛幼等,但網絡上大量的“碰瓷”、“扶不扶”的討論,會使學生產生一定困惑,“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扶了老爺爺奶奶會不會被誣陷”,加之部分家長出于對學生的保護,會告知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少管閑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有一名學生在課堂提出,就會使學生產生興趣,需要教師解答,這就要求教師采取一定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

二對于網絡時代如何推進小學德育教育的思考

(一)轉變教學思路

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轉變教學思路是教學的必然。在轉變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路,學生進入校園學習后,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承擔者,教育的變化需要教師首先轉變,打破傳統教學思路,將網絡與德育工作緊密結合;其次,是家長的轉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密不可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家長密切聯系。

(二)形成課上課下的聯動

課上與課下的聯動,是指將德育課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在學校教育中,學校可以組織進行一定的活動,如簡單的情境表演、與家長的互動等,也可以帶學生走進社會到敬老院、社區、博物館等地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德育網站的建立,指導學生通過網站的建設表達自己對道德的理解。

(三)在德育教育中增加網絡道德教育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作為一個虛擬世界已經正式走入人類的生活,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滲透網絡道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網絡世界中的判斷力,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對網絡的開發利用的增加,網絡道德本身就已經成為基本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網絡道德內容的增加,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判斷力,對網絡信息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四)為學生建立發言的空間

在網絡時代,信息多源化,道德教育已經不再是囿于課堂能夠完成的內容了。也正因如此,在教學中“堵不如疏”,盡管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學生并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有些觀點是切實存在的。教師可以建立個人博客空間、網絡論壇等,針對一些內容或者新聞為學生提供一個表達的平臺,在了解學生的想法后有針對性的進行糾正。

三結語

概括來說,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小學德育教育帶來的挑戰來于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以及網絡信息的沖擊。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總結與轉變,抓住網絡發展帶來的機遇,推動小學德育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左洪波 王英華 單位:吉林省德惠市第六小學

參考文獻:

[1]劉鍵.淺談如何做好網絡時代的小學德育工作[J].遼寧教育研究,2002,11(9):71—72.

[2]韋霞.網絡時代下中小學德育工作新模式[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2,33(5):30—32.

[3]馬玉玲.網絡時代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探討[J].學周刊b版,2014,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