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德育途徑初探
時間:2022-10-15 10:52:29
導語:農村中學德育途徑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農村中學因受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相對薄弱等諸多因素所限,普遍存在德育途徑單一,德育形式盲從城區學校的現象。許多德育活動背離了農村特定的社會環境,生搬硬套,致使德育效果事倍功半,難以達到德育工作預期要求。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要求,我們將當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入探究整理,從紅色文化、歷史人文、孝老傳統、古村落保護四個層面開展德育工作,通過實踐探究活動、開展志愿服務、開設校本課程、校園文化育人等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形成了彰顯地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的特色德育體系。
一、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改革創新精神。紅色抗戰文化是革命先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此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更具教育意義。淄河中學依托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鞍山抗戰遺址,將“弘揚馬鞍山抗戰精神,做英雄傳人”作為學校德育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革命前輩不畏強敵的革命斗志和英勇獻身的無私精神。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每年的清明節,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馬鞍山抗戰紀念館舉行緬懷革命先烈的儀式。并將入團宣誓和勵志演講等團隊活動形式融入到儀式中。學生通過參觀展室、聽取講解、敬獻花圈、活動感受征文等形式接受教育。因臨近村莊有很多村民參加八路軍、游擊隊等革命隊伍,有學生的祖輩就犧牲在馬鞍山戰斗中,因此也使儀式更貼近學生,更具有教育意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學校還聘請了當地駐軍參與學校國防教育。通過軍訓、參觀軍營等活動,優化了行為習慣,增強了紀律意識,加深了愛國情感。
二、挖掘人文資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淄河地區民風淳樸,人文歷史厚重,地處古齊魯兩國交界處,其轄域內存有大量古齊長城等遺跡,民間流傳有“孟姜女哭長城”、“孫臏夢泉”等傳說。淄河地區是被專家認證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的起源地,而孟姜女哭長城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這些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人文資源,是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天然寶庫,有豐厚的群眾基礎。淄河中學深入挖掘整理這些資源,編寫校本教材《魅力淄河》,建立校園地域文化系列文化長廊。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及開展“孟姜女小調傳唱”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通過耳聞目染,讓學生感受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體現溫良恭儉、忠孝節勇等傳統美德的當地民間傳說及孫廷銓、趙執信等文化名人游歷淄河的文章詩句都成為潛移默化熏陶學生情感的教育內容。學校還聘請了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專家鞏曰國教授為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講座。
三、巧用孝老文化資源,進行孝老美德教育
淄河地區自然居住環境好,民間多有長壽者,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曾報道淄河地區多有長壽老人,這與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有關,也與當地孝老敬老的美德傳承有關。“孟姜女”、“順天姑”孝老愛親的民間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學校將這些民間故事等進一步挖掘,編入校本課程《魅力淄河》,并配以開展“關愛老人——走進敬老院”、“青年志愿者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使孝老愛親這一傳統美德在淄河中學蔚然成風。學校每學期都組織學生赴淄河敬老院開展慰問老人活動。為老人們打掃房間,用自己的零用錢為老人們買樣慰問品成為同學們的學期必修課。同學們怕老人們外出走失,還為老人們定制了印有電話的特制“證件”。淄河中學校外德育基地在淄河敬老院掛牌,孝老敬老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對于散居在各村的孤寡老人,由學校政教處牽頭,各班組織學生將各村孤寡老人摸底了解,分片分組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活動。四、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進行熱愛家鄉教育2014年,山東省住建廳等三部門聯合評選出的山東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中,我市共有16個,學校所在的太河鎮就有9個村落榜上有名。這些傳統村落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認識到這些價值,從而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傳統村落文化,學校做了各種形式的探索。學校成立探究小組和古村文化志愿保護團隊。引導學生對轄域內的古樹、古碑、古井、古橋、古廟等古跡進行探究和保護,將探究和了解到的情況匯總形成調查報告,并查閱和尋求保護措施。通過古樹、古碑等調查保護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環保意識。德育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更需要我們將進一步更新觀念,創新思路,利用農村特有的的地理、人文資源去教育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愛國愛家的情感以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完善體驗式德育課程,確保德育課程體系向縱深發展,拓寬德育途徑,探索一套適合農村中學學生身心發展的、樂于參與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本校特點的德育活動體系,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努力開創農村中學德育教學的新局面。
作者:李曄 翟善鵬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淄河中學
-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討
- 下一篇:“心理彈性”在中學德育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