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

時間:2022-03-29 09:16:06

導語:中國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

作為聲音與影像相結合的藝術,電視劇在全球化領域下的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不容小覷。隨著信息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入,來自國外的電視劇通過各種傳播渠道逐漸走入我國文化市場。全球化趨勢的加深必然導致來自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文化碰撞與融合,就當下形勢而言,這種沖突更多地表現為文化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的侵襲,巧妙的文化傳播形勢無疑能夠推動侵襲的成功。憑借著戲劇化的懸念設置、緊張快速的情節發展、復雜多樣的人物性格,美劇在我國擁有著頗為廣泛、高端與精英化的受眾群體,而美劇在我國實現的跨文化傳播無疑證明了美國文化輸出方式的卓越。國產電視劇應以促進民族文化的全球性傳播和增強國家文化實力為出發點,對美劇的跨文化傳播予以分析、學習和借鑒,在正確認識自身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力爭在國際文化市場中的優勢地位。

一、美劇傳播成功的深層因素

文化,具有著開放與多元的性質,不同國家、民族乃至個體的相互交流都必然導致不同文化間的碰撞和融合。由此可見,文化的國際傳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在全球化趨勢日益深入的當下,各國家、民族都在努力推動著自身文化實力的提升,尋求著將自身文化推向世界的方法。作為美國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和良好途徑,美劇在我國得以廣泛傳播有著各方面的深層因素。首先是文化語境方面的優勢。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地區、民族的文化被分為高、低語境文化兩種不同類別,其中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東方國家屬于前者,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則歸屬于后者。在高語境文化的社會背景下,社會成員的相互交流具有間接和隱晦的特點,而低語境文化社會背景下的社會成員相互間的信息傳遞則更加直接、明朗①。當下,我國已經步入快節奏發展階段,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社會成員愈加樂于直抒胸臆,而具有直接、明朗表達和交流等特點的美劇也就自然擁有了文化上的傳播優勢。同時,美劇涉及的主題大都較為虛幻,諸如科幻、罪案、喜劇等同現實生活并無緊密關聯,加之中美之間人民生活環境的較大差異,導致我國觀眾在觀看美劇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超脫現實的欣賞位置,并因其主觀判斷與現實功利色彩的脫節,能夠保持更加寬容的態度,游戲性、體驗性的觀看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異質文化傳播可能產生的沖突和碰撞,使突破文化屏障的跨文化傳播得以順利進行。其次是發達國家文化影響力的優勢。在當下的國際環境中,一國的政治、經濟實力乃至綜合國力高低與其文化優劣并不直接相關,然而在市場競爭力以及文化受眾者的“弱勢崇拜”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下,發達國家的文化傳播相比較發展中國家無疑更具優勢。在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當代中國社會,美劇從各種不同角度向中國受眾群體展示了美國資產階級物質生活的優越,觀眾的精神需求在觀劇想象中得到了極大滿足,跨文化傳播由此得以順利實現②。

二、國產劇跨文化傳播機遇及挑戰

就當下形勢來看,國產電視劇在國際的文化傳播面臨的機遇主要包括:首先,中國的民族文化在世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全球化趨勢深入的推動作用下,全球各個國家及地區之間,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在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系,呈現出多極化發展的趨勢。作為逐漸興起的大國,中國在成為國際重要力量的同時獲得了世界其他國家從政治、經濟到文化、科技的多方面關注。其次,中華文化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意義逐漸展現。近現代社會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構建起以法治、競爭、民主、契約、理性、誠信及個人價值等為主要框架的思想價值系統,對其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發展至今,在這些思想中也顯現出了諸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道德滑坡、過度商業化和娛樂化等多方面社會問題,而中華文化中對和諧、道德、集體主義等因素的強調對上述社會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將目光轉向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帶動了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關注。相對而言,其必須面臨的挑戰如下:首先是背景文化不同導致的精神需求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電視受眾群體在審美愛好、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各有差異,其電視劇制作風格也千差萬別,例如韓劇大都關注男女情感或家庭生活,節奏緩慢;美劇題材涉及廣泛,節奏緊湊出人意料;國產劇則更具有濃厚的教育意味。而要推動國產電視劇實現成功的跨文化傳播就需要了解受眾者的精神需求、審美傾向等,借鑒當地電視劇創作風格,學習并吸收有益因素,制作能夠符合國際受眾喜好而不乏中國民族文化色彩的電視劇作品。其次是電視劇對民族文化的展現。只有能充分展現民族文化的電視劇,才能真正具備獨特的民族藝術魅力,能代表我國實現在國際的傳播。中華民族文化豐富且厚重,如何通過聲、畫等具象表現方式傳遞諸如“仁愛”、“中庸”等深層次、抽象化的文化理念,就成為了國產電視劇必須著重考慮的問題。第三是高低不同文化語境下的交流和傳播方式差異。正如前文提及的,處于高文化語境下的中國,其電視劇在制作過程中更傾向于使用較為簡潔和隱晦的表達方式,必然會給處于低文化語境下的西方受眾群體造成接受困難。因此,國產電視劇需要充分考慮受眾群體的文化背景,選擇更能為受眾所理解的表達途徑。

三、國產劇發展策略

第一,國產劇的對外傳播需要政府的支持與鼓勵。當下,中國國產電視劇對外傳播相關政策偏少,缺乏系統全面的政策支持,不利于國產劇對外傳播的順利實現。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全球性的文化戰略意識,制定并完善有關國產電視劇出口政策,例如為對外傳播的電視劇提供政策傾斜以及資金技術支持等,鼓勵國產劇的出口,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第二,充分考慮多方面的文化要求。受語言、文化差異的影響,國產劇如沿襲傳統的制作理念和方式而不加改變,將難以被外國觀眾所理解和接受。以出口為目的的國產劇制作必須將國際市場、外國受眾群體作標準進行相關調查和分析,將滿足受眾群體的精神需求作為電視劇制作的重要目標。對民族文化的展現是國產劇立足國際文化市場的基礎,而在另一方面也需要選擇能夠引起外國受眾興趣的故事題材,表達積極向上的普世性價值理念,取得受眾的認同和情感共鳴;面向海外的國產劇制作需要平衡中國元素、民族文化同國際受眾審美標準、認知思維之間的關系,將國產劇教育啟發性同娛樂色彩有機結合到一起,以更加通俗和易于吸收的方式展現當代中國的全新發展。第三,積極尋求國際合作。通過與他國間的合作,我國電視劇制作方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國外受眾對電視劇的需求,而合作國制作方則能夠在我國發現和培養觀眾群體。與此同時,資金、技術、人才等的引進也有利于提高國產劇的質量。此外,通過合作方式制作的電視劇能夠有效解決幾國文化市場中由于地方保護主義而引發的跨文化傳播問題,同時展示的本國和異質文化能夠使幾國受眾群體產生文化親切感和好奇心。現下我國與其他國家針對電視劇制作的合作,不僅力度弱,且存在范圍窄、層次淺等問題,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制作及國際發行寥寥無幾。所以,以國際合作的方式推動我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大有可為。第四,對外傳播的資源整合和高效應用。在電視劇對外傳播領域,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的發行體系依舊有待完善,加之對現有傳播媒介的低效利用,國產劇的出口傳播遭到限制。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傳播模式,面對全新的發展狀況,國產劇需要拓寬思路,不能僅僅依靠電視或網絡實施對外傳播,還應善于利用移動客戶端等,與傳統媒體相互配合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海外推廣體系。在信息時代,國家、地區、民族之間勢必發生文化的傳播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美劇在我國實現的跨文化傳播成功有其必然性,我們對其應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通過分析學習和借鑒其中成功的電視劇制作及跨文化傳播經驗,促進我國電視劇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實施并不斷擴大中華民族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這也是本研究的意義所在。電視劇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實現需要多方面的系統性工作,不單意味著追求高質量的精品劇作,同時也意味著對不同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國際受眾群體需求的把握、對高效對外傳播方式的靈活應用等。筆者提出的相關策略并不全面,依舊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作者:蘭玉玲 趙靜 單位:黑龍江齊齊哈爾大學 河北承德護理職業學院

注釋:

①王雁:從文化傳播角度解讀美劇,《新聞窗》,2014年,第5期。

②戴清:軟權力與文化軟實力—以美劇在中國的傳播為例,《中國電視》,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