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對電視劇線性敘事的消解

時間:2022-06-20 08:35:41

導語:數字媒體對電視劇線性敘事的消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媒體對電視劇線性敘事的消解

一、電視劇“集”的概念被弱化

電視劇以“集”為單位,由創作者按照線性敘事進行嚴格的順序安排,講求起承轉合。“集”不僅僅是時間的計量單位,更是電視劇敘事的基本單元,這一點在每集一個故事的系列劇中表現更加明顯。但即使在情節連續推進的長篇電視連續劇中,每一集的開頭、結尾也都是專業編劇在劇本創作時的關鍵環節,需要進行巧妙設置,特別是在每集的結尾,需要留有懸念,俗稱“打點”。這一點就像評書藝術中的“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是為了適應電視媒介的電視劇間斷播出而做出的技術設置。“集”的概念對于電視劇的生產和傳播來說相當重要,但在數字媒體環境下,“集”的概念卻被弱化了。這樣的場景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周末閑來無事,把電腦打開,將一周以來因為各種原因積攢下來的電視劇集中觀看。在觀看過程中你不必點擊鼠標,網站會自動跳過片頭、片尾,在一集播放完畢后自動播放下一集,轉眼間數小時過去了,按下暫停鍵,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經看了數集。“集”的弱化對于電視劇接受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這樣的自主性觀劇模式,使創作者們費心建立的敘事單元—“集”,難以傳達給受眾,“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章回體懸念設置,對數字媒體環境73ContemporaryTV總第362期CONTEMPORARYTV下集中觀劇的受眾不再具有吸引力;再者,“集”是電視劇創作者根據個體經驗,為受眾設置的觀劇斷點,最能體現創作者的意圖,也是創作者視角下“連續性敘事、間斷性播出”電視劇作品意義生成的最佳方式。數字媒體環境下的電視劇接受,受眾可以在任一點按下暫停鍵,電視劇接受的入點與出點都由受眾自行決定,電視劇敘事的內在連續性在受眾點擊開始、暫停鍵那一刻,遭到破壞。

二、受眾的觀劇序列難以控制

“控制”是指掌握住對象使其不能任意活動或超出范圍;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動。“控制”的反義詞是“擺脫”,即沖破束縛和障礙而獲得自由。可以說,傳統電視平臺的電視劇播放是被電視臺和電視劇制作者“控制”的。制作者按照線性敘事,將電視劇拆分成若干集,按照順序進行排列;電視臺按照制作者排列的順序,進行每天兩集或多集的播放;在集與集的間隙中,進行廣告的插播。此種播放模式下,觀劇路徑相對單一,意義生成也基本可控。數字媒體的非線性與超鏈接性,使其允許受眾參與到電視劇意義的生成中,“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知道這一兩次點擊會是什么結果,因為它在不斷重組、增加并建立新的鏈接,這樣的變化是無窮無盡。”①需要明晰的是,這里所說的參與,并不是指受眾可以左右電視劇劇情的走向,而是指受眾可以通過評價使電視劇有生成更多意義的可能。數字媒體環境下的電視劇受眾,主體性被強化,他們在欣賞電視劇作品時,可以打破創作者既定的敘事次序,進行自由的組合、拼接。當敘事的連貫性與整體性被打破,創作者便不再能夠掌控作品的終點。數字媒體環境下的電視劇受眾,“擺脫”了電視臺和電視劇制作者的“控制”,自由選擇個性化的觀劇路徑,觀劇呈跳躍式接受狀態。受眾可以從任意一點進入劇情,從任意一點跳出,甚至可以進行逆向觀劇;受眾也可以選擇重復收看某一情節段落,或者直接跳過某些情節。受眾可以對于作為一個整體的電視劇作品進行個性化解碼,不必再遵循電視劇逐步向前推進的、連續性的線性敘事進行故事解讀,這無疑是對線性敘事的消解和破壞。而伴隨著數字媒體的日益普及,它改變的可能不只是我們對于藝術作品的解碼方式,我們的思維習慣,甚至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可能也會因此改變。

三、電視劇接受的儀式感消失

傳統的電視劇播放往往“過時不候”,若想再次欣賞某部電視劇作品,除了借助于音像制品的轉錄,通常只能期許電視臺的二次播放。不僅資源獲取難度頗大,還要嚴格遵照電視臺的播放安排,不可逆轉。基于此,傳統的電視劇接受往往伴隨著某些儀式感。這種儀式感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暗示你必須認真對待這件事。所以在過去,經常會用“萬人空巷”形容一部電視劇的熱播。“萬人空巷”所指代的不僅是電視劇播出時的轟動效應,還能從側面反映出電視劇接受的儀式感,即當某部電視劇播出時,街上空無一人,所有人都放下手頭的工作,聚集在電視機前觀看。伴隨著電視劇資源的易得及數字媒體的普及,電視劇播放的儀式感也逐漸消失。這種儀式感消失的最重要表征在于,受眾的注意力輕易便分散,任何一件小事都能成為中斷電視劇觀看行為的原因。特別是在數字媒體平臺下的電視劇觀看,一個突然造訪的電話、一個需要簽收的快遞、突然想起要上“淘寶”買些什么,甚至沒有什么具體的原因,暫停鍵就被如此輕易地摁下,毫不猶豫。電視平臺的電視劇觀看也是如此,當幾乎所有熱播劇都能在數字媒體平臺上獲得資源的時候,受眾在收看時便不再“爭分奪秒”,生怕錯過一個鏡頭。儀式感的重要性在于,它迫使人們集中注意力觀照眼下的事物。當電視劇接受的儀式感宣告消失,受眾的注意力不再集中,電視劇的敘事連續性也因為受眾的肆意暫停而遭到無數次的破壞。任何藝術欣賞,都需要人主動調動個人的審美經驗,注意力的差別會嚴重影響個人的審美體驗。當受眾的注意力缺失,唯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嚴謹的敘事,都有可能成為過眼云煙,不會在受眾心中留下絲毫痕跡。綜上所述,在數字技術的助力下,電視劇受眾的主體性被強化。數字媒體賦予人們多元解讀的可能,受眾不再需要完全遵照創作者的線性邏輯來理解作品。具體體現在受眾欣賞電視劇作品時,不僅可以打破創作者既定的敘事次序,而且能夠實現敘事的自由組合與拼接,電視劇的內在連續性因此遭到破壞。當敘事的內在連續性與整體性被打破,創作者便不再能夠掌控作品的起點與終點。交互性與自由性一直是電視媒介的短板,就電視劇接受行為來說,受眾更愿意根據個人審美趣味主動選擇電視劇,而非受制于電視臺的硬性安排,更別說這種安排還經常伴隨著冗長的廣告。新媒體為電視劇受眾打開了一扇窗,更加豐富的電視劇資源、更加自由的電視劇觀賞,使數字媒體平臺開始大規模分流傳統電視平臺的電視劇受眾。伴隨著數字媒體平臺話語權的日益提高與受眾群體的日益壯大,在其影響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電視劇本體的線性敘事表述方式也會發生轉向。

作者:張瑤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