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電視劇新發展創新制作方法

時間:2022-05-11 09:07:09

導語:紀實電視劇新發展創新制作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紀實電視劇新發展創新制作方法

摘要:中國紀實電視劇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其藝術風格與結構形式常與創作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時代報告劇”作為新時代中國紀實性電視劇創作類型的一次積極探索,采用“單元化”敘事結構與“聯合化”拍攝模式,以文藝作品反映時代精神,其成功經驗為今后的文藝創作提供了有效參考,也引發了文藝工作者們對今后如何拍攝出高質量文藝作品的進一步思考。

關鍵詞:紀實性電視劇;時代報告劇;類型化

中國紀實性電視劇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其藝術風格與結構形式常與創作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紀實性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和創作風格被運用于電視劇的創作之中,最早出現在1958年的第一部電視直播報道劇《黨救活了他》之中。紀實性電視劇與紀錄片所追求的“直接現實”不同,作為二次藝術創作它所展現的是通過創作者選擇加工后符合藝術邏輯的“真實”,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選擇性重構和組織,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在紀實性電視劇的實際創作過程中,其藝術風格與結構形式常與創作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前在國家的最高層面,電視劇作為代表的文藝作品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要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還要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為響應慶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開放4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大宣傳期和重要宣傳節點,弘揚抗疫扶貧、無私奉獻等偉大時代精神,《在一起》《功勛》《石頭開花》《我們的新時代》等劇目作為國家重點劇目積極響應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年初所提出的“時代報告劇的概念”,采用新型創作方式。而《在一起》《石頭開花》等劇更是一經播出便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這些成功的創作經驗對于未來五年文藝作品如何在創作中彰顯時代精神、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實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單元化”敘事結構承載重大主題創作

單元化敘事結構的電視劇可以被稱為“單元劇”或“系列劇”,這種單元化的敘事結構在“時代報告劇”中的應用體現為:將整部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故事結構,每集或幾集都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單元故事,多個故事構成了一個劇集,各單元的故事情節并不連貫,但都圍繞著同一個主題。

(一)繼承創新、承載主題

“單元劇”式的敘事結構在時代報告劇中并非首次出現,早期在《少年包青天》《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電視劇中都有所采用,并被稱為系列連續劇。但相較于以往這類具有單元劇屬性的電視劇,時代報告劇對于“單元化”的應用則更具有獨立性,它舍棄了環環相扣的情節線索和以主線人物串聯的方式,選擇采用多個獨立主題故事組合構成劇集。這種創作模式一方面是為了便于時代報告劇“聯合化”的拍攝模式,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更加深入的傳達主題,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多組現實案例,改編真人真事增強劇集感染力。紀實性電視劇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實”,每當觀眾深陷于影片情節而無法自拔時,片尾“本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字樣,往往會進一步將觀眾內心的感情訴求推向頂峰,而這種對于觀眾感情的沖擊力量,則是來自于“生活的真實”,這種“生活的真實”對人精神意識的影響是虛構型藝術作品所無法比擬的。“現代人的‘求真求實’意識,改變了以往被動接受的思維方式,參與感和介入意識的增強,使人們期望從所關心的事件中獲得更多的真實信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比之新聞報道、紀錄片等媒介形式所表現出刻板樣式,“時代報告劇”在表現形式上更加貼近觀眾,具有質樸、自然的特點,創作者將創作主題與時代精神注入其中,使觀眾更易接受,并不自覺受到其話語感召力的影響,使觀眾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品所要表現的意圖。以《石頭開花》為例,作為一部聚焦扶貧工作的時代報告劇,它將劇集劃分為十個單元故事,一個單元故事兩集,以黨民一體,齊心協力戰勝貧困為主題,講述了十個貧困地區是如何在新時代黨的領導下,克服困難走向希望的感人故事。精選了十個區域特征、貧困程度和脫貧難點各不相同的貧困地區的脫貧事例為創作原型,全景式展現脫貧工作的新思路與新發展,將藝術性、新聞性、紀實性相結合,為時代中需要幫助的人民提供創新思路,進一步發揮了時代報告劇應有的作用。

(二)短小精煉、受眾面廣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拍攝集數已達四十至五十集,更甚者有六七十集之多,劇本冗長,劇情拖沓狗血成為國產電視劇屢遭質疑和詬病的主要原因。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觀眾的閑暇時間大大縮短,只有少數如老年人群體,可以對電視劇的播放完成固定式收看,大多數觀眾,往往因為電視劇播出時間較為固定或劇集過于冗長,無法全身心投入其中,從而導致觀眾對作品情感及主題意識的接收無法到達作者預期效果,甚至在觀看途中放棄作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的迅速崛起,觀眾可以通過瀏覽觀看剪輯后的電視劇片段,達到了解劇情、娛樂生活的目的,這使觀眾對觀看完整長篇電視劇的興趣和耐心值逐漸下降,因此“單元化”敘事結構所具有的短小、精煉特點使其重新受到關注,并被運用于“時代報告劇”的創作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單元化敘事結構作品雖適用于“時代報告劇”的作品創作中,但同時存在時長受限,劇作易缺乏深度的問題,觀眾雖易進易出,但其粘性卻不及連續劇,所以這對于劇本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大主題的創作要想更好地利用單元劇的創作模式,一定要做好前期的策劃準備工作,邏輯清晰、要求統一、精選案例、形散神聚、快速面世,才能取得理想的社會效益。如何在確保展現其時代價值的同時,提升藝術性是創作者們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聯合化”拍攝模式創新制作方法

(一)現實因素

“時代報告劇”是緊跟時代步伐所創作出來的具有現實性、及時性的文藝作品,在實際創作拍攝過程中應注意其時效性,避免因創作周期過長,而導致錯過關鍵時間節點,使其未能最大程度發揮藝術作用。“單元化”故事的敘事結構需要以大量真實素材為基礎,此外,優秀劇本所需打磨時間也較長,因此,創作團隊易缺乏短時間內迅速找到可用素材并完成精品化拍攝的能力;編劇很難僅靠一己之力,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優秀紀實性劇本的創作,成為拍攝“時代報告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目前國產劇除去劇本創作的時間,拍攝周期一般為三至四個月,期間包括取景,拍攝以及剪輯等工作。與普通國產劇不同,具有價值和溫度的現實事件是不斷發展進行,而非靜止不動等待發掘的。“時代報告劇”為及時取材于正在發展中的具有時代代表性的現實生活,展現時代進程與精神,其劇本取材時間嘗嘗受限,并且一般也無法像普通國產劇一樣具有充分的劇作打磨時間。因此,為了在有效時間內迅速發掘出具有時代代表性的真人真事,拍出高質量文藝作品,提高制作效率,在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支持組織下,“時代報告劇”多采用聯合化拍攝模式。

(二)制作靈活、時效性強

聯合化拍攝模式由多名導演帶領的多組主創團隊同時圍繞同一主題進行文藝創作,一組主創團隊只對自身所負責的單元故事所負責,互不干涉又緊密聯系。這種聯合化的拍攝模式,在團隊協作的基礎上可以更快、更全面、更高質量的反映主題及時代生活。以抗疫劇《在一起》為例,疫情自2020年1月爆發以來,在近6個月的抗擊戰中,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抗疫英雄、先進模范以及感人事跡,而在抗疫過程中所發生的真人真事正是優秀紀實性文藝作品孵化的溫床。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于2020年2月提出拍攝抗疫劇《在一起》的策劃案,在當時疫情進展尚不明朗,形式依舊嚴峻的情況下,優秀的文藝作品的出現可以使全國人民面對疫情時,從文藝作品中看到希望,看到國家和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面對災難時所付出的努力,感受到國家的力量從而凝神聚力,因此這就要求作為“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的創作和播出必須是及時的、有效的。為保證作品的時效性及其質量,《在一起》采用聯合拍攝的制作模式,由張黎、沈嚴等14名導演以及六六、秦雯等16名編劇,組成10個主創團隊同時進行創作。劇集歷經7個月創作,于9月正式播出,一經播出收獲無數好評,這種創作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劇集制作周期縮短,從素材搜集到拍攝制作,整個過程都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另一方面也使名氣較大的主創可以毫無顧忌的投入拍攝,以明星效應擴大作品關注度與影響力,從而更好的達到宣傳目的。

(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

這種制作方法也曾在《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電影創作中得到充分運用,并收獲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相比電影藝術,電視劇具有播放周期長、觀看人群廣泛、觀看方式日常化的特點,因此在思想傳達及主題宣傳上更具長遠性及廣泛性的優勢。此外,時代報告劇將真人真事與類型化的敘事結構融為一體,這種創作模式,使創作者可以提前預估市場取向,迎合受眾口味,在實現作品文化價值傳遞的同時可以達到一定的商業價值。將已經得到市場檢驗的“聯合化”拍攝制作手法運用于“時代報告劇”的制作中不僅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更是電視產業在不斷發展中于電影產業有效的結合與互鑒。

三、以“時代報告劇”形式反映時代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影視文藝作為社會和時代重要的文化表征,作為國家培根鑄魂的主要工作,體現著當代社會的發展進程與文化價值觀念,并在某種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價值取向。

(一)以文藝作品傳遞核心價值

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文藝工作者要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紀實性電視劇深入人民群眾之中,以真人真事為創作基礎,賦予文藝作品真實的生命力,時代報告劇則在此基礎上突出其時代性,把握時代脈搏,在創作中書寫時代精神,選取時代主題進行命題式創作,挖掘與時代精神契合的關鍵人物、關鍵事件,以文藝作品形式傳遞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如時代報告劇《功勛》《我們的新時代》則是通過以我國九位功勛人物及十八大以來不同地區的青年共產黨員為原型,找準切入口,深刻地提煉,將真實生活與故事藝術相結合,呈現大時代下的時代精神。

(二)凝神聚力、精神治愈

2020年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關鍵點轉折點,作為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2020年既承載著下一個百年計劃的開始,也是對過往的總結。時代報告劇的出現是將時展寄予于電視形態之中,將時代精神的話語召喚隱藏于藝術形式下,引發全民的共情和共鳴,彰顯了現實主義的強大生命力。2020年疫情的突然來襲,作為具有人傳人性質的傳染性疾病,肺炎的出現不僅使人民群眾一時間陷入到人人自危的恐慌之中,也對人民的社會活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電影院、商場等娛樂場所的關閉,使得網絡與電視等電子媒介成為了排解憂慮、緩解壓力的最主要方式。但網絡傳播信息量大,且真假信息混雜的特點,使受眾在接受信息時易受虛假信息、虛假故事的干擾,從而導致社會民心不穩,對防疫工作產生不良影響。文化創傷需要被符號化和例行化而成為一種文化記憶,才能更大程度地修復創傷,并在社會生活中產生更為深遠的規范意寓。創傷的修復是必要的,同時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借由一種形式讓所有人能夠認知并記住它,使它成為一種文化記憶。相較于新聞報紙類媒介的平鋪直述,電視劇潛移默化的特點更有助于觀眾吸收接納其所要傳達的意圖,因此優秀紀實性作品的產生是十分必要的。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用觀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式,從真實生活出發,用人民聽得懂的語言和感受得到的細節來折射中國抗疫斗爭的壯舉和成就,它通過對真實抗疫故事的改編創作,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消除了陌生感,拉近了觀眾與作品的距離,使觀眾從中感受到平凡中的偉大,在感動的同時樹立了對國家和黨的信心,以此形成一定的文化紀念儀式,借以撫慰人民的精神創傷。

四、結語

優秀的紀實性電視劇的創作要緊緊地跟上時代的步伐,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深入發掘時代的精神,而“時代報告劇”作為新時代中國紀實性電視劇創作類型的一次積極探索,書寫了百姓生活,描繪了社會百態,記錄了嶄新時代的國家記憶,它的成功印證了現實主義創作的強大生命力,為文藝工作者今后的創作提供強有力的參考,但作為新生文體,“時代報告劇”在今后應如何擴大收視群,與新媒體有效結合擴大傳播效應,從而逐漸走向成熟仍是應需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董興生.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也是主旋律[DB/OL].每日經濟新聞,2020-11-12.

[2]應為眾.紀實性電視劇斷想[J].中國電視,1995(10):17-19.

[3]李盛楠.重大主題創作的單元劇類型創新[J].中國廣播影視,2020(15):36-39.

[4]張雪珊,李建立.抗疫劇中的創傷修復與記憶建構—以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為例[J].當代電視,2021(02):34-39.

作者:張琳 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