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電視劇作品思想繼承與批判

時間:2022-02-14 08:37:42

導語:導演電視劇作品思想繼承與批判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導演電視劇作品思想繼承與批判

摘要:郭靖宇導演被稱之為“傳奇劇之王”,他憑借自身獨有的電視劇藝術創作特性,在熒在當前現代劇及武俠劇熱的視域下,郭靖宇導演的紅色題材電視劇作為一種新興的電視劇類型悄然來到觀眾的視野,豐富了國內電視劇的題材類型并受到觀眾的認可與關注。身為河北承德人的郭靖宇較為重視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他的電視劇中多有體現,諸如《勇敢的心》《打狗棍》等電視劇作品將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到電視劇作品中,通過熒屏展示進行呈現,使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承與弘揚。郭靖宇電視劇作品的故事主題傳統家庭理念的弘揚與摒棄。

一、對忠孝的傳承

郭靖宇的電視作品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同時在延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也摒棄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例如傳統家庭理念的弘揚與摒棄。在他的作品中注重對道義、忠孝的歌頌,追溯中國歷史文化,忠與孝在其中意義非同凡響,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在他的電視劇作品中,依據我國傳統文化通過電視劇的情節、故事展示模式將這些文化信息內容進行傳承與弘揚。例如,在他的鏡頭下人民公安為了抓捕出賣國家利益的不法分子,奮不顧身與不法分子戰斗到最后。這種故事情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傳遞著一種保家衛國、不畏犧牲的精神,闡述了在生命與大義的面前多數人會選“大義”,使電視劇起到教化的作用;在《鐵梨花》中,趙元庚是一個殺伐決斷的將軍,在生活中卻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孝子,每天給母親磕頭,哄母親開心,對母親言聽計從;在《勇敢的心》中,霍紹昌雖然出場不多但對母親也是言聽計從尊敬有加。由此可見,郭靖宇在電視劇中提倡忠孝的傳承是作為一種家庭理念應被后世認可與傳承。

二、對傳宗接代的思想繼承批判

我國傳統思想中傳宗接代意義重大,而在郭靖宇的電視劇作品中,這種傳宗接代的思想也被進行放大。同時,他在傳遞傳宗接代的思想的同時也對這種思想進行了批判。在電視劇《勇敢的心》作品中,霍嘯林的奶奶在兒子死后不想為他報仇,而是督促自己的孫子霍嘯林成親,將自己的丫鬟給他作妾。在郭靖宇的電視劇中,傳宗接代雖然作為社會公眾共同認可的思想理念,但也被賦予其新時代的思想與內涵,強調人類延綿的意義性。這些新的思想都通過電視劇的展示來傳遞給當代人,引領當代人摒棄傳統思想接受新的思想,深思生命的意義與含義。這也為當代電視劇發展領域提供新的創作方向。國家權力矛盾的交替。一、輝煌與腐朽并存。郭靖宇導演的電視劇展示了個體在國家權力矛盾之間的選擇,輝煌與腐朽并存的題材是其中重要內容,如《大秧歌》中敘述了提倡當官只為發財不為民做主,最后被日本人殺死的劇情,通過腐朽與輝煌的對比,人的內心呈現的思想也多元,這也較為符合人之常情,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在《勇敢的心》中,汪偽政府官員諸葛先生只要有錢有權,在為人處事中較為圓滑從不得罪人,在故事情節中能夠看出許多故事的發生都是在其默許下產生的,這種人雖然不為惡但所有的惡都是在其默許下產生的,這一對比也凸顯電視劇的精妙之處;同時趙舒城作為一個報國青年參軍之后在一個腐朽的政治環境下效忠政府,他的掙扎、失望、痛心讓他最后走到了失敗的道路。這些都是電視劇呈現的信息,在輝煌與腐朽中所呈現的個體人物形象鮮明,為受眾在輝煌與腐朽之中指引發展道路。

二、壓迫與反抗共存

壓迫與反抗作為郭靖宇導演電視劇作品的一大題材,體現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反抗”的思想。如《大秧歌》中,吳趙兩族在族中地位非凡富有,在貧苦人民與他們的意見不同時用錢財來收買地方官來壓制貧苦人民,一些有血性的貧苦人民不堪其壓迫進行反抗;在《勇敢的心》中,霍嘯林在趙金虎的壓迫下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郭靖宇作品中壓迫與反抗的劇情呈現使故事情節更貼近于生活,通過壓迫與反抗共存的信息讓電視劇的故事情節更為豐富有趣,吸引受眾觀看。郭靖宇電視劇作品的傳奇人物書寫男性傳奇。在郭靖宇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大多為男性傳奇故事,題材多元,例如有缺陷的新英雄、革命的領路人、俠義的“土匪”,這些人物形象都與紅色題材關聯密切,彰顯著人物在紅色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抉擇與選擇,同時也抒寫人物形象的家國情懷。首先,有缺陷的新英雄。他的劇中有缺陷的新英雄是時代背景下的“救世者”,這些人物雖然在性格人格上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與缺陷,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抉擇讓人們產生一種敬畏心理,這些題材的電視劇較為符合生活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例如《勇敢的心》中的霍嘯林,雖然從小膽小怕事、不守家規,但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選擇了大義走上了英雄之路,并帶領著許許多多的人向更好的方向前進。其次,俠義的“土匪”。郭靖宇的劇作中提倡俠義的土匪,《打狗棍》中的馬老二、《大秧歌》中的黑沙、《鐵梨花》中的梁飛虎等,這些人物都具有一定的匪氣,重情重義,劫富濟貧不禍害百姓,這也是他的劇作中提倡的一種英雄形象。最后,革命的領路人。如《大秧歌》中的王天凱、《勇敢的心》中的韓親仁、《將軍》中的黃敬章等都是革命的領路人,在必要的情況下引領主人公向革命方向進步,這是主人公性格完善的主要因素,使人物形象更為豐富多元,同時激勵著更多人參與革命。抗戰中成長的女性。郭靖宇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多關注女性,尤其是在抗戰中成長的女性,例如《鐵梨花》《娘道》中都塑造了抗戰中成長的女性。一是為愛情而反抗的癡情女性,如《打狗棍》中那素芝與戴天理的關系,展示了女主人公癡情的形象,她身上具有傳統女性的美麗、忠貞、重情義,使人物形象更為豐富,為電視機前的觀眾展示一個傳奇色彩的女性形象;二是為革命而反抗的戰斗女性,如《紅娘子》中的王小紅是較為典型的革命女性志愿加入了西部紅軍根據地,身為醫生她為了籌措醫用物質主動回到玉屏,用自己的智慧化解許多的危險為抗日戰爭貢獻了力量。郭靖宇的作品將人物細節描述得更為細致,這也是他的劇作能夠獲得受眾認可的一大因素;三是為命運而反抗的剛毅女性,在他的劇作中一些女性不堪受到命運的束縛與命運作斗爭,不向命運低頭,這顯示了對女性的一種尊重,彰顯了新時代女性的風采和品格,如《鐵梨花》中的徐鳳志追求自由的人格。反面人物。在郭靖宇劇作中不僅呈現正面人物的形象也呈現反面人物的形象,在正反人物對比下更凸顯事件的完整性,容易將受眾帶入到劇情中使受眾與劇情的情感思想共鳴。首先,是男權社會的維護者,郭靖宇導演的多部電視劇作品都呈現了男權社會的維護者,這些人物的存在阻礙了女權的發展歷程,也通過他們的阻礙使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豐滿。她們打破了封建思想的守舊,獲取自身人生自主權自由權。其次,臉譜化的漢奸特務,這些反面人物的設定使得劇情尤為跌宕起伏,增強人們觀看電視的興趣。例如,《大秧歌》中的吳天旺為所愛不惜出賣自己的干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后淪為了漢奸。這些反面人物的刻畫,通過悲情人物和主人公的相互對立,呈現郭靖宇電視劇作品別樣的色彩,使得他的電視劇更具有藝術性、文化性。

結語

通過探究郭靖宇導演的多部電視劇作品,深入剖析這些電視劇作品中的故事主題,了解這些作品中的傳奇人物及背景情節,從中可以知悉電視劇作品與文化信息的內在關系。我們應該以郭靖宇導演的電視劇作品為導向,促進我國電視劇作品領域更好地發展,使我國電視劇作品更具內涵性,進而促使我國電視劇作品能夠有效走出去。

參考文獻:

[1]朱曉樂.“希望每個鄉村都是最美的”對話《最美的鄉村》主創[J].廣電時評,2020,(Z7):45-46.

[2]蔣淑媛,孫俊青.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的歷史演變與現實轉向[J].中國電視,2021,(03):88-92.

[3]聶辰席.奮力促進電視劇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01):6-9.

[4]高宏然.郭靖宇:為了最美的鄉村最美的人[J].共產黨員(河北),2020,(13):51-53.

[5]趙春霞.郭靖宇抗日傳奇劇的藝術特征研究[J].電影文學,2019,(12):70-72.

作者:陳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