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交談節目困境與策略

時間:2022-05-23 11:59:00

導語:電視交談節目困境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交談節目困境與策略

電視談話類節目,是指由電視節目主持人與被訪者、嘉賓、現場觀眾談論各種社會、政治、情感、人生等話題的一種節目形態,這種節目是建立在大眾傳播中人際傳播具有很強影響力的認知基礎上的,通過人際交往中的自然交談方式實現大眾傳播的特定功能。我國的電視談話節目一度迅速發展,一股強勁的“談話風”搶灘電視黃金檔。在談話類節目風起云涌十余載之后,如今作為熒屏上一度最受歡迎的節目類型,近年來的口碑已大不如前。近年來談話節目在對中國電視觀眾的第一輪攻勢過后,進入了相對沉寂的探索新變時期。話題平庸化、主題形式化、文化品位降低、觀眾審美疲勞等都可以說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電視談話類節目如何才能走出現存的困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1996年,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悄然登場,主持人崔永元以大眾最關心的社會問題和人生話題與到場的嘉賓及現場觀眾進行生動有趣的交流和探討,全新的節目形式加上主持人風趣幽默,一時間聲名鵲起。各種仿效的談話類節目應運而生,新穎的節目樣式給電視熒屏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一個談話節目的收視群體慢慢形成并逐漸穩固。憑借談話類節目,崔永元成名了,朱軍成名了,竇文濤成名了,李靜、戴軍成名了。但好景不長,崔永元疲憊了,觀眾也疲憊了。談話節目的制作靈感、大膽繽紛的嘗試,似乎都隨著20世紀90年代末迎接新世紀的狂熱一起逝去了。2009年,央視的王牌節目《實話實說》被告宣布在國慶以后將面臨“下課”,隨之,鳳凰衛視的王牌節目之一《魯豫有約》在進入中國大陸湖南衛視一年后,又宣布轉到安徽電視臺。曾經被作為成功示范的《實話實說》和《魯豫有約》,都是自己頻道的王牌節目,在中國的電視熒屏上確實“鬧”了一番。如今一個遭遇“下課”的境遇,一個被多家電視臺踢來踢去,不得不引發大眾對電視談話節目的現狀進行關注與思考,說明談話節目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亟待去解決。

“以收視率論英雄”直接導致了某些電視談話節目漸漸偏離正軌,節目的制作也開始“以獵奇為動機,以窺視為目的,以隱私為依托,以媚俗為結果”為準則。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和關注,有時制片人、主持人甚至嘉賓“逢場作戲”,在他們眼中,沒有噱頭、沒有懸念、沒有隱私的節目已經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了。電視談話類節目雖然數量驚人,但形式與內容相互撞車的現象不斷加劇。在話題的選擇上,選擇范圍狹窄,話題陳舊老套,選取的往往都是些穩妥、保險的問題,單方面的話題控制往往導致了比較尷尬的談話現場。湖南衛視曾一度有兩檔談話類節目在不同時段播出(其一為張丹丹主持的《背后的故事》,另一是改名為《說出你的故事》的《魯豫有約》),節目中大多關心的是明星們的私生活,大到飲食起居,小到家養寵物,情感話題的追問如連環炮一般;大大小小的明星們剛下這個節目又上那個節目,內容相似、問題雷同,浪費了電視資源和觀眾的時間,這種談話節目只會顯得蒼白無力。為了追求商業利潤,一些電視人在文化價值取向上表現出的趨眾和媚俗的傾向尤為突出,他們盲目迎合一些人的低級趣味,這些格調不高的節目不僅導致節目質量下降,而且也使得受眾的欣賞口味日漸下降。曾掀起收視狂潮的的《藝術人生》秉承著“探討藝術真諦”的信念,然最終卻成為一部不折不扣的“哭戲”,讓來節目的人哭,似乎已成為這個節目的慣例,老套的煽情路線與過于用心的安排偏離了應有旨趣。

談話節目怎樣才能讓觀眾手里的遙控器在自己的節目前定格,可以從談話節目五大要素即節目定位、選題、主持人、嘉賓和觀眾著手進行改革。首先,節目定位是使節目成為品牌的第一要素。在新的電視傳播模式中,電視觀眾已不再如昨,儼然發展成具有不同觀賞興趣和接受取向的個體的集合,所謂眾口難調,這就尤顯出節目定位的重要性。以央視《對話》節目為例,在電視談話節目越來越趨于平民化之時,《對話》卻義無返顧地走了一條“高、大、洋”的路子,將目標受眾定位為關注經濟改革動態并具有決策能力的社會精英人士,聚焦于新聞人物、企業精英、政府官員、經濟專家和投資者等成功人士,為這些精英階層搭建了一個平等交流、交鋒思想的對話平臺。節目的定位策劃還包括對時間段和地域問題的開發。

應盡量避開多家電視臺同時播放談話類節目的時間段,另辟蹊徑。鳳凰衛視的《魯豫有約》多年來首播時間一直是上午十點,但這并未影響它早期的大紫大紅。同時,節目策劃過程中還應注重地域因素,貼近地方百姓生活,尤其對地方衛視而言。其次,選題是節目的主要內容與核心。正如美國《60分鐘》節目總編導唐•休伊特說“:如果把《60分鐘》節目比作一盤好菜的話,主持人的魅力好比調料,節目內容則是主菜。”選題要有觀點的碰撞,談話節目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語言魅力,而語言往往在激烈的交鋒和碰撞中才能得以展現。從談話節目的播出效果不難看出,能夠抓住觀眾注意力的內容和選題恰恰就是那些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同時又存在矛盾和困惑,能夠引起激烈爭論,以及在人群中觀點分歧較大的問題。盡管有些觀點還不能被完全接受,或者暫時屬于弱勢話語,但談話間頗具戲劇張力的觀點的碰撞和對立,不僅能喚起觀眾“聽”的欲望,還能吸引他們“看”的興趣。再次,主持人以及嘉賓的選擇對一檔節目來說至關重要。主持人是節目的靈魂,是節目成功與否的直接原因。好的節目可以成就一個主持人,同樣一個成功的主持人又可以成就一個品牌,例如《藝術人生》的朱軍、《楊瀾訪談錄》的楊瀾、《鏘鏘三人行》的竇文濤、《非常靜距離》的李靜。《實話實說》之所以大受歡迎,與崔永元的形象樸實隨和,談話輕松活潑、機智幽默分不開。主持人分寸的拿捏在訪談節目中異常重要,應格外注意“度”與張力的問題。只有知識豐富、靈活機敏、風格獨特、富有感染力的主持人才能勝任談話節目。

什么樣的嘉賓會引發觀眾的興趣,嘉賓怎么樣才能有較好的電視表現力,嘉賓如何把握話題以及對話題的理解,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質量與播出效果。嘉賓與主持人進行高效的互動,將大大增加觀眾對整個節目的好感。如今,電視觀眾已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轉為積極參與、主動接受和交流,所以,電視談話節目要想真正成為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形式,就必須對受眾的參與互動性以及談話氛圍的營造抱以高度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