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主持人角色化設計綜述

時間:2022-05-23 04:02:00

導語:電視主持人角色化設計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主持人角色化設計綜述

《生活大參考》是杭州電視臺創辦于2005年末的一檔生活服務類節目,從最初的節目形態摸索,到逐漸被觀眾認可并喜愛,主持人角色化形象設計功不可沒。

一、塑造主持人鮮明角色

湯大姐、黃小妹———分別是觀眾眼中的隔壁大姐、鄰家小妹。湯大姐(湯君兒)是杭州滑稽藝術劇院的演員,黃小妹(晨昕)畢業于浙江傳媒學院的播音專業,兩個人的強項本不相同———一個幽默詼諧、擅長扮老旦、方言表現力強;一個長相甜美、樂觀開朗,普通話標準。然而,通過編導團隊的方向性塑造,使其二人有了可以引起觀眾共鳴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湯大姐與黃小妹的共性特點:樂觀、外向、家庭幸福、熱愛生活。湯大姐與黃小妹的區別特點: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擅長家務、熱愛美食、虛心好學、愛教育黃小妹、杭州本地人。黃:新晉主婦、對家務一竅不通、喜歡購物、對湯大姐不服氣、外地人(福建)。兩個主持人把很鮮明的個性呈現出來,湯大姐雖然常常數落黃小妹,但其實心里是很照顧她的。黃小妹雖然對湯大姐總是標榜自己“金牌主婦”不服氣,可也不得不承認湯大姐確實熱心腸、經驗豐富。兩人都討人喜歡,又各自有缺點,這才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觀眾每天看《生活大參考》,就仿佛是天天在跟她們聊天、話家常了。

二、主持人角色化與演員的角色表演不同

有人說主持人是不需要進“角色”的,而我認為主持人需要進“角色”。和戲劇演員的區別是:戲劇演員每一出戲換一個角色,而主持人至少在一個欄目里,最好是一輩子———只塑造一個角色。角色這個詞的確屬于戲劇專用。定義是:劇中人物及由演員扮演的舞臺人物形象。但隨著時展,角色一詞也同樣泛用于影視劇和其他領域。甚至泛指各行各業的人。如今杭州的電視屏幕上,周志華是鄰家善良的大伯,小開心是墻門里活潑的女兒,湯大姐是能操持家務的主婦能手,黃小妹則是有都市氣息的現代小媳婦。從我們《生活大參考》的節目創作實踐來看,主持人的角色化表現與戲劇演員的角色表演一定是不同的。首先,主持人的角色是根據她自己的性格和特點來強化的,表現的仍然是自己,只是將某些特點放大、夸大了。而演員的表演是完全顛覆自己,去演一個別人,要揣摩、設計角色,比主持人角色化的難度更大,內容更復雜。比如湯大姐,她本身就是一個10歲孩子的媽,在家里要教育孩子、要操持家里的日常家務,還有一個年過七旬的媽媽要照顧,生活環境早已造就了她擅于觀察生活、里里外外一把手的資深主婦形象。而黃小妹在《生活大參考》的6年節目歷程里結婚、生子,從纖纖玉手一塵不染到開始學習生活中的事務,她在節目中出演的也幾乎是真的自己。兩位主持人分別代表了主婦中的兩類人:資深主婦、菜鳥主婦。她們之間因為對生活認知落差所形成的矛盾、糾葛就是《生活大參考》中每天在發生的故事。其次,主持人的角色化表現基本還是以語言為主,輔以少量形體動作,需要編導的串詞設計、畫外音調侃等幫助才能完全完成一次角色化展示。而演員的表演中,語言、化妝、眼神、動作幾乎都要靠自己全部完成。主持人的功力還是著重在語言表達上來體現,現在又多了一些與觀眾互動中交流方式的考驗。比如:《生活大參考》經常在社區里舉行活動,像烹飪比賽、大師傅教你做八寶飯,在這樣的活動中,主持人肯定有機會直接地、面對面地與觀眾接觸,這些接觸的方式是編導事先無法控制與預知的,湯大姐、黃小妹完全是以自己的本色性格在和觀眾做最親近的交流。觀眾覺得,主持人在生活里與電視中的落差并不大。最后,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表現主動性強,因為他的工作是要引導觀眾進入電視節目營造的情境.。而戲劇演員的表演要根據情節的進展而不同,根據導演的要求來進行,比較被動。因此,在選主持人時,成熟也成為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至少要具備把控節目現場的基本能力,演員則不然,再年輕的演員都會有適合的角色可以去扮演。如此說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化定位與戲劇演員的角色化表演之間的差異性已經相當明確。主持人的角色設計更符合其自我特點,主持人的語言交流能力要求更強,主持人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充分調動。

三、主持人角色化的關鍵特點

1.真誠。美國電視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一直實踐著自己的話:“說自己想說的話,給觀眾一個真誠的自我,不能欺騙觀眾。”她曾經在節目中透露自己年輕時犯錯的秘密,這種坦率反而讓更多的人喜歡她,理解她。因此無論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在哪里,真誠是最關鍵的特點。真誠地展現自己,真誠地與觀眾自己的經驗與不足。

2.定位明確。無論是哪一類主持人,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工作特點是什么,在這樣的前提下再依據自己的條件與能力去設計一個適合的角色,這個角色最終是要為所在電視節目的目標觀眾服務的。

3.樂觀開朗。電視播出是一種傳播手段,是一種可以影響很多人的手段。創作者想呈現給觀眾什么樣的面貌,觀眾就能接收到什么樣的訊息。從社會責任感出發,我們電視人總是希望把美好的、樂觀的狀態傳達給更多人,讓更多人一起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主持人是電視節目的代言人,她的狀態代表了一個節目甚至一個電視頻道的狀態與特色。所以,主持人的樂觀開朗是很重要的素質。

四、如何塑造好主持人的合適角色

在選擇一個主持人之前,或者說是在為一個主持人進行角色定位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其生活背景和個人特點。年齡、愛好,都會成為設計角色的依據。例如《生活大參考》中的湯大姐與黃小妹,就是恰好兩個有反差的主婦形象,本來在生活中她們就是這樣一類人,她們在電視屏幕上表現的是和自己接近的角色。而因為接近,表現就會自如,《生活大參考》節目也正好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主婦來提出實際的生活要求,和一個菜鳥主婦來提問、學習。

1.主持人體現的角色盡量做到角色形象、心里特征的多樣統一。既然是創造角色,那就要做到“形神兼備”,主持人塑造的是一個濃縮了的自己,說的是符合自己語言特色的話,做的是自己平常也在經歷的事,表現應該自然、流暢。舉手投足間的那種表露是一致的,是觀眾覺得熟悉又可親的。

2.主持人體現的角色要與環境相統一。電視欄目是主持人表現的載體。少兒節目為鞠萍姐姐提供了一個大姐姐形象表現的最好載體,她的形象和語態如果去做嚴肅的新聞就不合適了;同樣的,白巖松做少兒節目也不會合適。《生活大參考》給湯大姐、黃小妹提供的載體是風趣的、輕松的、每天說一些生活竅門和美食攻略的,那她倆所要表現的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情趣的追求,對家務小事想辦法的耐心。

3.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表現遵循“人物行為邏輯”。主持人跟戲劇演員一樣,在工作中要考慮一個邏輯性的問題。根據主持不同的節目內容、節目形式要主動去符合行為邏輯。當采訪對象發生改變時,主持人的情緒、稱謂、節奏、臺詞都要隨之改變。比如采訪一位著名大廚時的表達狀態和與一個社區大媽在做交流時設想的情境、所作的準備都要不同。

4.主持人的表現要切合觀眾心目中喜愛、崇拜的形象。電視是大眾媒體,電視節目是要給大眾收看的,盡量做到老少皆宜是最好的。由此可見,我們所選擇的主持人、所設計的節目類型要符合大眾審美的情趣。一味地追求“作怪”,為了一兩天的收視率而在屏幕上展露丑態是不可取的。我們《生活大參考》為主持人設計角色時就考慮了這一點。人都有缺點,像喜歡貪一點小便宜啦,愛睡懶覺啦都是缺點,但不影響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有了缺點的主持人會更讓觀眾有親切感。湯大姐的小氣、黃小妹的懶惰,就是我們涉及的缺點,但是他們其他方面積極的生活態度是觀眾喜歡的,甚至是愿意去模仿的。

綜上所述,主持人的角色化表現是可以達到,并且效果良好的。只不過,電視節目主持人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在“角色”中要投入,不能陷入。在服務性節目中,開發主持人的角色化潛能是比較恰當的,而新聞類型的節目就要謹慎。因為角色化的呈現往往就會出現感情色彩,一旦有感情色彩便會影響新聞的客觀評說與理性分析。所以,我個人以為:在生活服務類節目中進行主持人角色化創作的嘗試是最為合適的。一期節目就像是一席飯菜,做得是否合觀眾的口味就看主持人這個角色塑造得是不是成功了。俗話說,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套用到主持人領域也一樣,只有小主持,沒有小欄目。哪怕再小的節目,只要主持人的表現出色,角色形象受到觀眾喜愛,那就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