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鏡頭拍攝與剪輯的傾向性

時間:2022-01-29 08:32:18

導語:電視鏡頭拍攝與剪輯的傾向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鏡頭拍攝與剪輯的傾向性

電視鏡頭拍攝剪輯中,也是有一定傾向性的,只要這種傾向性是善意的,并且新聞主體不失實、廣告拍攝與制作中不做假,那么也是無可非議的。這就像電視新聞節目的播音員和其它節目的主持人,出鏡前一般都會進行化妝,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給觀眾一個美好形象。對于電視新聞和電視廣告來說,鏡頭除了要體現畫面的有效信息量、穩定性、光與影的合理配置外,還應該考慮畫面的情感色彩,讓電視畫面充滿美感。這里就會涉及到一個電視鏡頭拍攝與剪輯中的善意傾向性問題。

一、拍攝新聞時主要體現在選好角度

“新聞報道的傾向性是絕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而客觀性則是相對的。作為社會中的人,是無法做到完全客觀的報道的。”①電視新聞報道的傾向性既存在于文字稿中,又反映在鏡頭里,后者主要體現在如何選好拍攝角度和流暢的剪輯。在拍攝電視新聞時,電視記者一般是不能干預采訪對象的,也不能讓采訪對象按照記者的要求做這做那,只能有選擇地抓拍。但遇到特殊情況時,電視記者為了把具有審美價值的電視畫面奉獻給觀眾,適當采取一些相應措施也是應該允許的。實際上現在的電視新聞拍攝中,為了拍好電視新聞中的人物,有時電視記者除了“擺拍”外,在技術手段上稍作些調整也是可以的。例如:某地有位領導,也許是因為工作太辛苦了,臉又粗又黑像大寨梯田一樣。電視臺記者在拍攝這位領導時,除了打平面光、在攝像機上裝上柔光鏡外,還用手動光圈鎖定曝光,對他的面部曝光采取過曝半檔的做EWSWINDOW法。例如:有的采訪對象,左臉上有塊明顯的胎記,那拍攝者一般會從右面去拍攝他的頭像,除了拍攝角度,有時電視記者在拍攝時還會適當提醒一下拍攝對象。筆者在當攝像記者時,經常會遇到個別同志在開會或參加活動時抽煙的情況,筆者在拍攝前就會走過去請這位同志把煙滅掉,當然同志也是很配合的。鏡頭語言是電視新聞的基礎語言,電視新聞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充分展示鏡頭語言的魅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電視對畫面的要求更甚于文字。電視說到底還是一門剪輯藝術,剪輯的環節也很重要。因為電視畫面是攝像機從開機到關機不間斷地拍攝所記錄下來的一個片段。觀眾所看到的電視節目是經過剪輯、修改、制作以后得到的“成品”。畫面是電視節目的基本元素,合理組接才能構成有機的畫面語言。如在剪輯一條會議新聞時,電視記者在領導講話的特寫鏡頭后面,接上一個全場鼓掌的鏡頭。

二、廣告拍攝與剪輯中力求追求完美

對于電視廣告的拍攝與剪輯來說,也有一個傾向性問題。只要對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不做假,對一些非主要元素作適當地美化,也未嘗不可。前幾年,紹興市柯橋區有個企業家來我臺做廣告,要求我臺的攝像師為他拍個視頻片,并且要有他講話的同期聲。然而,這位企業家有嚴重的口吃,說話結結巴巴,并且頭還是癩的。雖然在拍攝時他戴上了頭套,但他的同期聲卻是“在企業開、開業十周年之、之際……”后期制作人員在廣告播出前,對這位企業家斷斷續續的話語進行了剪輯,雖然口型對不上,但老總的話卻很連貫了,一點也聽不出他是口吃的。廣告播出后,這位老總非常滿意,后來又多次來到柯橋區臺主動要求播出廣告。長期以來,有的人始終把平淡、隨意、無技巧甚至模糊、變形的表現手法作為電視鏡頭的拍攝模式。但這種“是什么拍什么”、表現出“原生態”即可的無目的拍攝方式,是發揮不出電視鏡頭拍攝者主觀能動性的,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電視作品的思想深度,失去了電視鏡頭應有的影響力和社會效果。在通常情況下,選擇電視鏡頭的拍攝角度非常重要,要用一組鏡頭來表現某一事物,這一組鏡頭就可以選用不同的角度。如想把物體拍攝得很高大,只要把拍攝位置靠近一點,用仰角度拍攝就行;如想把場面拍得大一些,使畫面顯得遼闊廣大,只要把拍攝位置選擇在高處,用俯角拍攝,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想把物體拍得具有立體感,除了燈光配置外,拍攝角度選擇在物體的側面,立體感就能出來。電視節目是由多個鏡頭組接在一起后來完成敘事和表意的,如果一組鏡頭中的每個鏡頭或者某一個鏡頭拍攝不到位,那必然會影響到電視作品的質量。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拍攝每個鏡頭時,都要認真思考,不僅要注意到畫面造型的美,更要去尋求畫面思想內涵的表達。在電視廣告鏡頭的拍攝與剪輯中作適當后期加工,目的就是在不做假的前提下使視聽信息更加流暢、更為簡潔,讓觀眾在收看的同時又能有美的享受。電視媒體與廣告主是一種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關系,廣告片的拍攝和制作要在不欺騙消費者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令廣告主滿意的效果。

三、畫面客觀性與傾向性的辯證關系

客觀性和傾向性是維系電視鏡頭拍攝與制作的兩大要素。客觀反映,體現傾向,既反映了電視鏡頭的本質特征,又有利于發揮電視作品的影響力。就電視新聞的拍攝與剪輯而言,必須從真切的生活寫照入手,揭示影響社會變革的各種現象,傳遞記者評價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態度,折射深刻的思想內涵,正確地表現真實,準確地把握傾向性。“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傾向性之間并不是對立的,新聞客觀性的重點在于強調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新聞傾向性突出的是新聞工作者對于新聞的反應態度,新聞報道的事實是經過各種各樣的加工最終形成的,這包含了媒介工作者的立場和媒介的指導方針和準則。”②而對于電視廣告片來說,由于其所運用的表現元素和觀眾的關注度有著必然聯系,因此廣告主會非常重視與企業形象有關的各種視覺元素和聽覺元素。這時,攝像師在拍攝和后期剪輯時體現出一種善意的傾向性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在電視鏡頭的拍攝中,有幾個關鍵環節要把握好,這就是:角度、取景、構圖、用光、色彩,其中拍攝的角度尤為重要。人的視線拍攝是電視鏡頭拍攝中的基礎,一般包括三種主要角度,分別為平視、仰視和俯視。仰視拍攝和俯視拍攝的鏡頭帶有拍攝者強烈的主觀色彩,也是觀眾的主觀視線。不同的拍攝角度會產生不同的畫面視覺效果,能體現出不同的美學價值和心理效用,就像蘇東坡說廬山的那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任何電視畫面,從哪個方向、什么角度去拍攝,對于攝像記者或攝像師來說都是自由的,無論是拍攝新聞還是廣告,實際上都存在著拍攝者的傾向性。要想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拍攝者就會追求角度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和新鮮性。電視拍攝的鏡頭中無論構圖怎樣、影調如何,它所表達的畫面語言無外乎兩種,即客觀鏡頭與主觀鏡頭。但無論如何,電視鏡頭的拍攝都要反映出拍攝者的審美追求,而善意的傾向性則更能體現出拍攝者認識社會、評價生活的觀點和能力。

作者:高鑫明 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廣播電視總臺

注釋:

①馬蘭.論新聞報道的傾向性.青年記者.2007.8.

②丁紹凡.新聞報道的傾向性研究.科技傳播.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