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態下廣播電視傳媒分析

時間:2022-05-11 11:13:14

導語:新形態下廣播電視傳媒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態下廣播電視傳媒分析

摘要:本文將重點進行研究,并針對當前新媒體傳播發展情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對三網融合的媒體發展環境進行分析和解讀。

關鍵詞:數字技術;新形態;傳統媒體;新媒體

數字技術的發展給媒體形勢發展帶來了多種可能,新媒體在媒體領域中的地位不斷加深,但傳統媒體的地位仍不容小覷。新形態下,廣播電視傳媒的發展面臨著更加復雜,更具挑戰的新趨勢。

1數字技術條件下,新媒體產生的新形態

1.1終端和渠道更加的多樣化

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傳媒業的進步,新的技術條件正在不斷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技術產品并被應用于現代媒體傳播過程中。傳統媒體條件下,廣播電視作為傳播媒介在媒體行業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動權,而現如今,數字技術的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其技術成果造就了越來越多元化的信息傳播終端,打通了越來越多的信息傳播渠道,這些傳播途徑已經非常明顯的分攤了傳統廣播電視的受眾。互聯網,移動手機終端是目前新媒體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陣地,新媒體的發展在互聯網渠道的支持下受眾量不斷攀升,特別是在數字技術不斷推進的今天,移動互聯網終端也就是手機媒體吸納的受眾也在增加。受眾對于手機傳播渠道的依賴性也在逐漸加深,因此,新形態下,新媒體傳播的終端和渠道更加多元化。

1.2信息自主控制和交互使用

新媒體環境下,新的技術形式衍生了多種媒體類型,如今,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發展給媒體環境帶來了越來越廣泛的媒體信息交互空間。信息的自由自主控制和交互使用成為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常態。在新的社交媒體大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參與到信息傳播的環境中,受眾作為傳播者在信息的控制方面自由程度更高。此外,信息的交互使用也體現在多個方面,信息的傳播流通渠道的阻力越來越小,信息審核的標準也逐漸寬泛,渠道不斷拓展,在此基礎上,信息的交互使用渠道增加。

1.3由可控轉為不可控的媒體

在數字化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新的媒體形態轉變了過去傳統的廣播電視強勢化信息傳播的地位,過去的廣播和電視媒體為受眾提供免費的電視節目,與之相伴的廣告收入也比較豐厚。但是如今,隨著數字媒體的增加和發展,受眾在選擇接受的媒體信息方面的主動性越來越突出,受眾在接受信息方面的地位也有所改變,媒體的不可控特點也有突出的表現,可控性逐漸受到削弱。

2數字技術條件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

2.1不同的傳輸路徑

如今,新技術的發展條件下,用戶可以在廣電網、電信網和互聯網任何一個渠道上接入任意一種終端接收信息。三網互動帶來的信息傳播途徑的多元化,不同的傳輸路徑之間并不沖突,帶給用戶的也是多元化的信息。數字技術推動傳輸路徑的多元化發展,三網交互式傳播給受眾帶來更廣泛的信息需求,成為現代化信息傳播的趨勢。不同傳播路徑的受眾定位有所差異,這主要是由受眾對信息接受的習慣不同而影響的。當今社會條件下,數字媒體技術推動的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對受眾的吸納程度不斷加深,受眾對互聯網媒體的依賴性逐漸加強,一定程度上互聯網新媒體自媒體領域的地位逐漸上升。

2.2信息內容方面的矛盾

傳統媒體傳播的信息更加高質量、專業化,相比于傳統媒體而言,數字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新媒體制作的電視節目,更加符合互聯網受眾的消費需求。互聯網新媒體更加側重于資訊信息傳播、“快餐文化”思想下的娛樂節目傳播,而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對于節目質量的把關更為嚴格,傳統電視媒體側重于節目的深度把控。媒體融合的趨勢不斷發展,受眾對不同媒介的接納程度有所變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不同媒介節目的受眾定位,因此三網媒體傳播的信息逐漸展現出獨特的特點,信息的矛盾特點就更加凸顯。

2.3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

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的發展渠道不斷拓展,信息傳播方式不斷增加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新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優勢地位不斷突出。與此同時,傳統媒體由于傳播方式等方面的劣勢,一定程度上面臨著來自新媒體的壓力,未來媒介融合是大的發展趨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都將以受眾需求為導向,以滿足受眾為目標進行發展,因而媒介融合的趨勢將逐漸加強。

3數字技術條件下傳播新形態推動三網融合

如今數字技術不斷發展,三網融合已經成為媒介發展的新導向,當前三網融合的發展還面臨著一定技術壁壘,體制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因此,未來的三網融合發展,需要根據傳播形態的發展,不斷改變三網傳播管理標題,破解技術壁壘,實現技術接軌,提升融合高度和深度。

3結束語

媒體技術的發展還在繼續,未來三網融合的空間和機遇也會變化,傳統媒體有其自身的發展優勢,新媒體的發展也證明了其在媒介發展中的一席之地。不同環境下的媒體發展將越來越符合受眾的需求,同時,受眾對于媒體信息傳播的需求也會影響到媒介融合發展和變化。總之,技術在發展,媒體在進步,受眾的需求也會不斷得到滿足。

作者:程靖媛 單位:河南大學

參考文獻:

[1]王福生,王少剛.廣播電視傳媒新形態的研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02:28-30.

[2]王少剛.廣播電視傳媒新形態的探討[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04:62-63.

[3]張寧.廣播電視傳媒中新形態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