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影響因素及措施
時間:2022-12-12 03:10:36
導語: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影響因素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行業轉型與升級擴大了原本服務范圍,衛星傳輸覆蓋在實踐運行過程中有諸多優勢,主要表現在傳輸質量、覆蓋范圍、通信容量等方面,使廣播電視衛星通信傳輸網建設成為廣播電視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結合廣電衛星傳輸現狀的分析,發現其中的一些影響因素影響傳輸質量,例如節目信號源、空間段、地球站、自然環境等,為了提高傳輸安全性,需要針對相關影響因素制定針對性應對措施。
1節目信號源因素的影響與應對
廣播電視衛星傳輸與電臺、電視臺、地球站有直接關系,因其分別位于不同的位置,所以廣播電視播出前端一般會采用光纖傳輸信號源,當地球站獲得信號源后,使用適配器轉換環路網內傳輸DS3信號,獲得ASI信號,滿足DVB格式要求。如今城市框架越來越完善,道路施工次數增多,有時在施工過程中會出現挖斷光纖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廣播電視的正常播出。為了防范這一問題,需要重點討論網點架設問題,建議建設在SDH環路網,通過環網斷點自愈實現信號源高質量傳輸。期間為了提高信源質量與完整性,可以單獨架設點對點光纖充當第三路信源。在這一前提下廣播電視信號則與廣播、電視切換開關相連接,自動切換開關可以在三路信源中做出選擇,并且能夠實現多路輸出與斷電直通,通過節目信號源的合理配置規避可能對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帶來的影響。
2空間段因素的影響與應對
如果廣播電視傳輸衛星傳輸處在不同的空間段會面臨一定影響,具體有三個表現:(1)衛星傳輸期間鄰星信號的影響。因為同步衛星、軌道數量增多,所以鄰星干擾會越來越嚴重,主要有上行、下行干擾這兩種情況。導致上行干擾是原因是上行電平超出標準,用戶天線口徑與功率譜密度與要求不符,出現下行干擾的原因是兩個衛星同時在相同的信號覆蓋區內,信號傳輸期間便會直接影響到對方信號傳輸質量。(2)相鄰信道的影響。兩個或者多個衛星信號傳輸時出現交叉現象,但是寬帶沒有及時得到保護和隔離,導致用戶載波頻譜與標準相差較大。(3)操作流程不規范的影響。如果操作流程與規范要求不符,會在信號傳輸期間出現一些失誤,進而影響到廣播電視衛星傳輸。結合空間段因素的影響,提出以下三點應對措施:(1)針對鄰星信號帶來的影響。如果技術人員已經確定可鄰星干擾,首先要排查干擾源。換而言之,就是對帶來干擾的鄰星進行檢測,當明確干擾對象后可以及時采取對應的手段規避干擾。(2)針對相鄰信道帶來的影響。技術人員要做好寬帶保護與隔離,除此之外則要利用轉發器,期間要保證充足的回退點,如果應用的轉發器一致,需要做好轉發器的監督與檢測工作。加強對節目播出流程與轉發器衛星節目播出的監督,將監督結果作為共用衛星轉發器運行現狀的判斷依據。為了保證轉發器的穩定運行,要有系統的應急方案,當上級部門制定衛星轉發器故障的應對策略,可以馬上在實際工作中執行,規避相鄰信號的干擾。(3)針對操作流程不規范帶來的影響。監督技術人員操作流程,如果發現不規范現象及時提醒,將影響降低最低,以免對干擾衛星傳輸。
3地球站因素的影響與應對
一旦地球站載波發射超功率,期間不能夠對天線交叉極化隔離度進行調整,便會影響反極化用戶的信號接收效果。在這一前提下地球站電纜屏蔽功能無法充分發揮,對于附近環境帶來的干擾,會直接影響地球站中相關設備的運行,并且出現雜波與雜音。與此同時,地球站內鏈路電平配置需要進一步優化,如果電平配置不及時會延長地面微波、工業噪聲在上行鏈路存在的時間。信號傳輸給衛星轉發器的過程中存在干擾,從而引發地球站的上行干擾。面對地球站帶來的干擾提出以下應對建議:(1)衛星傳輸期間要及時組織測試,掌握傳輸系統各個節點現狀以及干擾范圍,發現問題可以將干擾源設備調換。天線與極化器方向定期檢查,杜絕偏離現象的發生。(2)若地球站干擾帶來嚴重的影響,需要立足于干擾用戶公路、標定極化兩個方面總結根本原因,及時組織控制工作。為了最大程度的縮小干擾范圍,選址時可以采用電磁環境檢測方法將不穩定因素消除,并且嚴格執行電磁屏蔽,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若發生干擾可以快速應對,保證廣播電視衛星運輸的穩定運行。
4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與應對
自然環境因素對于衛星傳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日凌、電離層閃爍、雨衰、衛星蝕,下面針對這四點因素帶來的影響與應對措施展開分析。4.1日凌。同步衛星所處位置在地球赤道上空距離36000km距離的軌道上方,與地球的轉動速度相同。進入到春分、秋分階段,若太陽、衛星、地面接收天線同處相同的直線,那么會因為太陽所形成較寬的電磁波頻譜帶來干擾。站在地面站角度,形成的電磁波屬于巨大噪聲源,直接影響到接收到的衛星信號質量,并且導致接收鏈路惡化、中斷等問題。如果衛星傳輸期間出現以上問題,便將其稱之為日凌。作為自然現象的一種,產生日凌的時間和地球站地理位置、接收天線電氣屬性有直接關系。地球站的日凌持續時間,是從太陽進入所在天線3dB波束寬度一直持續到離開3dB波束寬度之后。所以可以確定接收頻率、天線口徑也是地球站日凌持續時間的影響因素。衛星通信系統處于運行狀態下,必然會出現日凌現象,但是其影響范圍有限,只會對地球站下行鏈路造成干擾。所以,為了維持衛星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衛通公司、地球站需要按照具體經緯度、工作天線仰俯角、方位角、天線直徑等數據,對日凌日期、持續時間進行預算,工作人員在發生日凌的前五分鐘調整抗干擾功率自動增益系統狀態,當日凌結束之后,需要間隔5分鐘恢復原來的狀態。如此一來,便可以縮小日凌現象的影響范圍,以免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存在安全隱患。4.2電離層閃爍。因為電離層的原因,如果信號傳輸過程中電波從電離層中經過,可能會導致信號相位、振幅等問題,在不同幅度變化下,電離層閃爍直接影響廣播電視衛星信號傳輸質量。電離層閃爍作為自然環境因素的一種,與天文自然現象有直接關系,也是大自然內在且不能改變的現象。要想規避電離層閃爍對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帶來的影響,建議創建電離層閃爍模型,分析導致電離層閃爍的根本原因,如果有信號經過電離層采用IRI、NeQuick等方法,降低信號相位、振幅等的發生概率,實現衛星信號的正常傳輸。4.3雨衰。信號傳輸期間,如果是在降雨天氣進行,或者信號傳輸經過降雨區,那么所傳輸信號發出的電波會直接被雨水吸收,將電波減弱。基于此,太陽向地球站傳輸電磁波時,衛星也會在電磁波干擾下弱化接收信號。為了規避雨衰的干擾,建議將地球站的天線仰角調整,以免其對信號造成干擾。另外,衛星傳輸期間要避免形成積水,從源頭上降低雨衰的形成。4.4衛星蝕。衛星蝕現象的形成,是在衛星運行期間進入到地球陰影區域,且位于陰影區的衛星無法得到陽光直射,致使自然太陽能缺失。這時衛星要想繼續維持運行,必須要為自己提供電能,從而進入所謂的“星蝕期”。衛星蝕現象的出現,會降低廣播電視衛星傳輸信號質量,需要技術人員采取針對性對策將其解決。建議針對所形成的干擾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并且及時更新現有技術,計算地球站天線視角,明確方位角、俯仰角的映射關系,制定衛星蝕干擾應對方案,為衛星供電系統提供電能,通過該項功能的不斷強化應對衛星蝕的干擾,保證衛星傳輸質量。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本身帶有極強的復雜性、先進性、先進性特點,相關傳輸方式的應用難免會存在一些影響因素,干擾信號傳輸過程,威脅傳輸信號質量,從而對傳輸結果造成破壞。所以,面對衛星傳輸的干擾,技術人員需要全方位分析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期間可能形成的現象,針對各種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另外,對于不同影響因素的應對,需要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構建信息模型,明確衛星傳輸期間潛在因素,提高衛星傳輸質量的同時,也為廣播電視行業發展提供源動力。
參考文獻
[1]賈澤春.廣播電視中衛星通信抗干擾技術研究與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8(21):254+256.
[2]云鵬飛.SDH系統介紹及在內蒙古廣播電視衛星信號傳輸中的應用[J].數字傳媒研究,2018,35(05):70-72.
[3]梁衛東,張小平.廣播電視衛星上行傳輸系統技術指標測試[J].數字傳媒研究,2017,34(12):47-50+64.
[4]毛玉峰.影響廣播電視衛星信號傳輸安全的主要因素探析[J].通訊世界,2017(18):93.
[5]蔡明輝,劉燕.基于基變換的地球站天線視角計算及方位角、俯仰角之間的映射關系[J].電視技術,2019(4):117-120.
作者:王少磊 單位:煙臺廣播電視臺龍口轉播臺
- 上一篇: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工作特點及措施
- 下一篇:數字技術在廣播電視無線覆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