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路徑
時間:2022-01-18 08:59:38
導語: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在廣播電視領域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廣泛依賴于信息技術,當前,廣播電視領域信息系統建設已經較為成熟,但信息系統安全問題卻層出不窮。信息安全在保障國家安全、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為了能夠充分發揮信息系統作用,推動廣播電視行業高效發展,必須針對當前存在的系統安全問題進行分析,予以優化。本文就對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展開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
當前,我國廣播電視在構建信息系統的同時,雖帶來了便捷,推動行業革新進步,但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導致廣播電視信息系統產生安全問題的原因較多,病毒入侵、黑客攻擊、操作系統漏洞,或者網絡結構本就存在安全隱患等,都是導致信息系統無法正常運作的主客觀因素。針對存在的種種安全問題,應采取有效策略予以完善,提高系統安全性,保障廣播電視行業高質量發展。
1.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特點
現階段,我國電視廣播領域十分重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將其看成是廣電網絡系統得以正常運作的保障,在建設時將信息化、數字化等技術作為重點組成。從整體而言,信息系統安全建設具有三大特點。[1]其一,可操作性。信息系統安全建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要求系統內部功能需滿足一體化設計,這也給之后的操作提供了極大便捷;其二,傳輸性。信息系統安全建設的傳輸性意味著系統采用多通道負載設計,有著較強的拓展能力,速率也呈線性增長趨勢;其三,安全性。這一特點是信息系統安全建設的重中之重,廣播電視行業之所以要進行安全設計,其目的就是為了給信息系統安全提供保障,安全性自然是建設核心。在建設過程中,系統會融入一些新型殺毒軟件,同時融入多種安全策略組合,充分保障信息系統安全不受影響。
2.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體系具體結構
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體系主要由管理層、運行層、技術層三個層次組成。[2]其中,管理層包含信息安全有關法律常識、政策、管理機制、機構等,是整個系統的最高層,可以提供政策保障。運行層屬于中間層次,其主要作用是給電視信息系統提供物質支撐,主要包含設備生產、應用、安裝、維修等規范。技術層則主要是給系統提供技術支持,雖然內部內容比管理層、運行層少,但作用依舊不可忽視,其主要包含信息接收技術、信源技術、信通技術等。這三個層次在系統中都發揮不同作用,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層次信息系統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在三個層次密切結合的基礎上,使系統運行更加有序規范,安全問題處理得井井有條。三個層次之間相互制約,但又相輔相成。
3.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問題的具體表現
3.1病毒入侵
病毒入侵是廣播電視信息系統最常見的安全問題之一。病毒就是指在系統程序中插入了會破壞系統功能或者會毀壞數據的指令、代碼,在科技進步的同時,病毒形式也逐漸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使信息系統防不勝防。病毒會隨編制者目的發生變化,有著先前性的特點,尤其是在近幾年來,信息系統病毒種類越來越多,目前還在更新中。病毒的攻擊目的和性質都各不相同,雖然針對傳統病毒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已經制定了防范措施,但對一些新型病毒信息系統預防工作做得并不樂觀,這就導致系統安全岌岌可危。
3.2黑客攻擊
廣播電視在我國社會和諧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新聞傳播的重要媒介,但從近些年來廣播電視信息系統現狀不難發現,黑客攻擊時有發生,已經成為影響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主要因素,黑客攻擊是導致信息安全不受保障的重要因素。[3]黑客攻擊程度不相等,如果攻擊程度較輕,系統中的部分數據會被竊取,系統會出現短時間的故障;如果攻擊程度較為嚴重,網絡會被直接侵占,系統會被破壞。甚至有時一些黑客想通過廣播電視傳播謠言,給信息系統安全運行帶來阻礙。
3.3操作系統漏洞
操作系統在信息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是硬件資源大平臺,要想成功發揮軟件作用就必須依靠操作系統,而且,操作系統是軟硬件間的連接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配置內存、決定資源供需次序、控制輸出入設備、操作網絡文件系統等。然而,在操作系統運行時有時會突然被其他程序利用,導致原本正常發展的系統突然出現故障,給信息系統帶來風險。但操作系統作為信息系統的關鍵組成,如果操作系統發生安全危害,則會直接影響到其他組織正常運行。
3.4網絡結構與設備存在安全隱患
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信息系統在運用時基本上都是使用混合型拓撲結構,在交換機或集線器等網絡節點上本就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但這些隱患在應用前并沒有加以提出,在后續應用時安全問題逐漸凸顯。其中,安全隱患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硬件接口物理地址,其非常容易遭受網絡攻擊,這也是我國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防范的難點。
3.5硬件配置參差不齊
廣播電視信息系統硬件配置呈現參差不齊的情況,大部分硬件配置都和當下需求相符,并不具備長遠目光。這就使得硬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不能滿足應用所需被淘汰,這時,就需重新更換硬件配置。當信息系統硬件配置缺乏科學性時,就會使系統風險防范與抵御能力較差。并且,有的設備即使超過了期限依舊在運行,在硬件設備老化后依舊工作,不但不會提高工作質量,反而會拉低系統整體工作效率,對廣播電視事業發展非常不利。[4]
3.6管理不夠規范
廣播電視信息系統管理不夠規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系統缺乏安全管理中心,無法對系統中的安全組件、硬件、軟件等進行管理。在軟件下發、硬件配置、病毒預防、安全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而這正是因為缺乏安全管理中心導致的。安全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對系統存在的多種安全問題進行分析、定位、解決,當缺乏管理中心時,自然無法提高系統安全性,導致一些安全問題逐漸滋生。第二,系統安全維護工作尚處于初步階段,缺乏豐富經驗。從具體的維護工作上就可以看出,采用的安全維護方法比較簡單,也沒有專業人才支持,導致系統安全維護水平不高。第三,雖然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已經建立了網絡安全管理部,也明確了其相關職責,但是由于具體工作的開展會受到內外部條件約束,導致在系統安全問題的監督、檢測、響應方面機制并不完善。在沒有機制支持下就使得系統信息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第四,在展開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時,一些管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沒有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且,用戶在使用系統時也不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往往存在錯誤使用習慣,給系統信息安全埋下巨大隱患。
3.7安全評估檢測引發安全問題
對廣播電視信息系統來說,其安全問題的引發因素較多,除上述幾種表現形式外,安全評估檢測工作不足也會直接引發安全問題。我國廣播電視領域對信息系統安全評估與檢測工作并沒有太多接觸,在這方面比較空白。當廣播電視展開評估檢測工作時,也會受到能力、技術、設備等客觀因素制約,尤其是對于地級市的廣播電視系統來說,在系統安全評估檢測工作的開展上難度更大。系統安全評估檢測工作通常都需要借助網絡安全檢查工作實現,然而,在具體檢測過程中涉及范疇比較狹窄,方法較為單一,只能發現系統存在的簡單或顯現安全問題,無法對系統進行深入檢測。這就導致系統中的一些潛在隱性安全問題得不到發現,等到了后期運行時才會慢慢顯現,但此時要想進行維修,難度和成本都比較高。
4.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的有效路徑
4.1應用病毒防護技術
要想在根本上避免病毒入侵,就必須應用病毒防護技術,對信息系統展開全方位保護。病毒進入信息系統的途徑是網絡,這也說明病毒必須在網絡前提下才能進入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基于此,廣播電視信息系統需全面實施網絡安全策略,利用防病毒軟件對進入系統內的信息進行掃描,把一切對系統有害的信息加以屏蔽。[5]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防火墻部署,這是抵御外界入侵的第一條防線,防火墻可以有效防止信息系統遭到病毒攻擊。在防火墻運行時會探索到有關的權限檢測對象,并結合信息系統當下運行狀態給出提示,此時用戶可以根據提示選擇權限進行安裝。有時防火墻也會自動檢測權限,將對系統不利的權限全部屏蔽在外,以此來降低系統風險。不僅如此,防火墻還能夠對錯誤指令加以警告,若系統中出現不良信息會立刻進行篩選,確保進入系統內的信息不具備威脅性。在安裝防火墻時,則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升級系統建立自動升級功能,一旦系統發出升級指令防火墻就會自動升級,在極大程度提高系統運行可靠性。
4.2應用加密技術和訪問控制技術
加密技術可以說是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保障的基石,通過對信息進行加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安全。在電視廣播中有許多重要信息需得到儲存,針對數據信息就可以采用加密技術,把數據信息經過加密鑰匙、函數加以轉換,生成無意義密文,接收方需要將該密文進行解密還原成明文才能查看該數據。這種加密方法比較適合用在廣播電視信息系統之中,可以確保重要數據信息不被非法查閱。訪問控制技術是避免黑客入侵的有效策略,主要用于路由器或交換機等設備上,可以對網絡訪問權限進行控制。在廣播電視信息系統中應用該技術則可以對系統訪問者的權限予以控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許訪問者進入。在實際應用時,通過配置路由器中的訪問控制列表,可以生成一個完善的防火墻,對進出入設備IP數據進行篩選,把一些可能存在入侵傾向的訪問權限隔絕在外,防止黑客非法入侵。
4.3構建結構防護框架
在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過程中,還應構建結構防護框架,才能預防一系列安全問題發生。廣播電視系統建設重點應轉移一部分到框架構建上,確保可以在結構化保護理念上展開具體的構建工作。在此基礎上,可以使網絡邊緣全面覆蓋信息系統,使信息系統整體在網絡保護范疇內。在信息系統訪問路徑的定義方面,各接口參數與相關安全協議都應保持健全。為了能夠確保客體訪問效果,還應做好互聯網訪問應用路徑處理工作,從而使廣播電視信息系統框架的核心可以得到有效保護,提高系統整體安全效果。[6]
4.4加強軟硬件防范
對于廣播電視信息系統來說,軟硬件都占據核心地位,如果一臺終端設備被病毒感染,服務器或其他終端設備被影響的概率也會隨之提升。在進行硬件安全防范過程中,可以通過用戶行為管理,制定用戶操作規范的方式實現對用戶行為的約束。對于硬件設備上的一些不實用服務端口應及時關閉,且禁止隨便安裝系統軟件。對廣播電視信息系統賬號進行管理時,無論從認證、授權還是口令等方面都采用多元化設置。針對一些已經老化的硬件設備,廣播電視領域必須及時更換,切勿抱有僥幸心理。[7]廣播電視信息系統的軟件主要包含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為避免軟件出現安全故障,在選擇軟件時盡量選擇可靠性較強的軟件,并選擇本就具有相關安全開發保障的軟件。在正式應用軟件的第一時間要及時下達廣播電視平臺軟件安全規范。對軟件商家所發布的漏洞信息需立即跟蹤,結合漏洞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補救方案,提高軟件應用穩定程度。
4.5健全系統管理制度
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建設離不開管理制度,當擁有健全的系統管理制度后可以給整個建設過程提供有力支撐。應強化信息系統運行環境,對互聯網終端應用情況予以監督,避免出現操作不當的現象影響系統安全運行。并且,對重要信息數據應進行備份處理,還應明確獎懲機制。對在管理工作中表現較好的員工,應給予物質或精神獎勵,而對屢犯錯誤且不知悔改的管理人員要做出相應懲罰,使獎懲機制震懾性得到充分發揮,確保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工作切實落實。此外,為了提高制度實操性,可以針對現有的應急預案加以完善,通過互聯網、計算機等技術手段建立集設備運行監測、應急指揮、安全播出、預警發布等功能為一體的保障體系,全方面提高電視廣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4.6強化安全評估檢測工作力度安全評估檢測工作貫穿于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全程,如果不進行安全評估檢測就無法判斷系統是否具備安全性。系統安全評估檢測工作深度要得到加強,在檢測時一定要擴大檢測范圍,采用多元化方法展開評估,確保系統潛在安全問題可以得到發掘,為后續高效運作提供保障。[8]在實際的評估檢測過程中,要對系統設備的運作情況、用戶行為、網絡邊緣數據行文等充分檢測,當發現異常時需及時提出,切勿隱瞞,對隱瞞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要落實到當事人頭上。同時,還要對用戶行為進行審計評估,如登錄情況、核心業務操作情況、配置修改等。在評估檢測時要做好對應記錄工作,把具體的檢測評估對象、時間、地點、事件、類型等全部記錄清楚,必要時可以提供有力依據。[9]
結語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由管理層、運行層、技術層組成,三者缺一不可。從當前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安全現狀來看依舊存在許多問題,本文闡述了七大問題,分別是病毒入侵、黑客攻擊、操作系統漏洞、網絡結構與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硬件配置參差不齊、管理不夠規范及安全評估檢測不足。為推動廣播電視信息系統高效有序運作,可以通過應用病毒防護技術、應用加密技術和訪問控制技術、構建結構防護框架、加強軟硬件防范、健全系統管理制度、強化安全評估檢測工作力度的策略實現,為我國廣播電視領域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小清.廣播電視信息系統網絡安全風險與策略[J].通訊世界,2019(11):51-52.
[2]孟蓮蓉.廣電某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與保密性設計[J].廣播電視信息,2016(S1):102-103.
[3]邱福如.基于廣電網絡融合終端信息安全系統的應用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16):15-16.
[4]方珉曄.廣播電視信息傳輸系統安全性的維護[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232.
[5]陳樂.淺析云技術時代廣播電視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應用[J].信息周刊,2019(41):1.
[6]張俐.淺談廣播電視播控技術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J].數字化用戶,2019(4):59.
[7]徐程.電視播出系統網絡信息與數據安全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19):255-256.
[8]任曉煒.廣播電視信息系統網絡安全加固方法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9(2):8-12.
[9]彭杰.維護廣播電視信息傳輸系統安全性的方法[J].中國傳媒科技,2014(6):129.
作者:李萍 單位:北京市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公園城市理念下生態化城鎮建設路徑
- 下一篇:智慧教育環境與高校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