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影片的暴力影像闡述
時間:2022-09-05 03:17:26
導語:后現代影片的暴力影像闡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電影的藝術發展過程中,各種多樣性的元素有機組合成就了這門視聽藝術。而當“后現代”這一概念運用到電影藝術表現時,依靠電影元素的另類組合,傳達出了新的藝術特征。后現代是一種眼光,一種流派,還是一種類型?這里,我們需要闡明的是,“后現代”既不是一個風格概念,也不是一個時期的藝術運動,更不是當代西方藝術的現實。它始終只是一種觀念形式,一個批評概念或是美學概念。它拒絕現代主流電影的創作方式,拒絕現代電影的組織形式,以另類大膽的拼湊組合作者的思想。①
暴力影像伴隨我們不斷發展著并在電影這個藝術世界里完全滲透并與之和諧共存著,如動作片里的打斗、災難記錄片里的殺戮,戰爭片里的武裝斗爭等等,這些或大或小的暴力影像都形成現代電影里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升華至劇情成為穿插彼此的導火索。當暴力影像和后現代電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這完美的一對立刻迸發出驚人的視覺與思維的沖擊魅力。通過混亂無序的拼貼,錯亂的時間穿插,暴力被一覽無余地用膠片記錄表現出來。支離破碎的暴力影像與純粹的血腥畫面充斥著后現代主流影片。像是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發條橙子》,昆廷•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落水狗》等等,正如有人在《后現代主義電影批評》說過,這類作品經常采用反常的情節結構、漫畫式的敘事基調、混雜的拼貼方式、電視廣告式的美學語言、黑色幽默的暴力詩學、反諷和滑稽模仿手法,所有這些都是后現代主義電影批評極力推崇的手段。同時在暴力的影子下,才構成了這些電影的情節與思想的發展。暴力情景以及殘酷的情節和意象將暴力影像虛化為后現代藝術里的一種唯美主義。
我把后現代電影中的暴力特色影像分析為以下幾點:
(一)后現代電影的思維風格及結合暴力影像的相融表現
在各種電影思潮的推動下,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大衛•林奇的跨越類型的公路電影《心中狂野》,他用反敘事風格上加上大量的超現實語言,加上幽默來包裝,摻和華麗與庸俗,令人心驚肉跳的血腥暴力場面,用觸怒內心的暴力影像來開玩笑似的超越現實。而實際上很多的后現代電影是很難定義類型的,如前面說過,后現代只是一個觀念,由于各種手法的打散重構,用現代電影的分類很難把這些電影分清楚。1992年法國電影《黑店狂想曲》從一開頭就震撼人心,畫面上是一個個腦滿腸肥的黑心屠夫,如同庖丁解牛一樣地揮舞著切肉刀,切下一個個人的肩膀。甚至,整個大樓里的人也以食人肉為生,每天都有人失蹤,但是所有的人卻都心安理得的在過日子。②在以為這部電影是恐怖片的時候,卻又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吃人”的黑暗,卻又像記錄片或是搞笑片。此時的電影如同游戲一樣的,跨越了表現主義,用超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來穿梭于各個靈魂中。各種暴力影像集結混合著道德與放縱。西方后現代電影中的暴力影像傾向于消解暴力的本意,用玩笑化、平庸化使暴力變成生活,然而在東方后現代電影中的暴力則是嚴肅而深刻的,也運用后現代特征的多樣化表現語言將暴力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并使暴力本身上升為一種美感,從而達到瞬間又永恒的美學。在深作欣二導演的《大逃殺》中,影片整全充斥了血腥、兇殘的暴力場面,沒有任何嬉笑成分,以一群單純的初中生的生死存亡形成對比,并以絢爛的色彩,稚嫩可愛的形象,充滿頭斷,肢解,血色,身首異處且夸張的震撼人心的動畫形式又很嚴肅來體現其暴力影像的奇異美感。總而言之,作為與影片緊密相關的元素結合各種超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使這些暴力影像已不再指涉其本身,而是超越并以多種姿態美呈現于人們面前。
(二)后現代電影中影像暴力的形象表現
從定義上說暴力美學是將槍戰、武打動作和場面中的形式感發掘出來,并將其中的形式感發揚到炫目的程度而產生的。從觀賞的角度來說是非道德化欣賞,把暴力的表現變成一種唯美主義的形式探索和追求。后現代電影中的暴力影像的表現形式也一樣在追求絢爛的美景。它削弱暴力的現實影響,以多種混亂的思維與秩序減輕觀眾對傳統暴力的印象,把原本是一場慘烈的血戰轉變成一種揮灑著美的藝術。昆廷•塔倫蒂諾偏愛一種暴力情景以及殘酷的情節和意象將暴力虛化為一種唯美主義的鏡語表演,暫時拋棄道德、倫理、社會的因素而用流暢的剪接與富有美感的拍攝方式將暴力的美發展到極致。這些被人為變形強化的赤裸暴力刻畫,在帶向一個承受極至后,也延伸了另一美學的極至,達到美與丑的相融。決定暴力影像形象表現的還有情感等因素,如正義、溫情、光榮等情感會促使暴力影像向柔化暴力,渲染美化暴力方向發展,而像邪惡、恐懼、庸俗則多數以丑態暴力來表現。但是在后現代電影里它又不限于施暴者是站在那一邊的,不管是正義還是邪惡,暴力影像都是可以站在兩邊去展示形象的,關鍵則在于此刻的思想。
(三)后現代電影中暴力影像的深層意義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Jean-FrancoisLyotard,1929-1998,法國)在他的后現代主義理論說過:后現代主義并不是現代主義的末期,而是現代主義的初始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川流不息的。正是這種初始狀態,后現代里的暴力影像恰巧反映了現代作者們獨特的思想,暴力就象一開始定義的那樣作為人類最初始的行為并作為長期存在的狀態,其本身就帶有后現代性值得反思。因此暴力影像反映的不僅僅是行為,更多帶來是一些思考,對生命本質的探尋。⒈可以看到,后現代電影這么處心積慮的表達暴力影像,它要講述的是暴力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現實就象電影一樣,在當今這個社會,暴力犯罪早已當起了主角。而這僅僅是一種弱勢群體的暴力,實際上利益、仇恨等一切滋生出來的暴力嚴重危害著我們的生活。雖然我們知道道德但我們不很清楚界限,經常游離于暴力邊緣,人們心中的一切罪惡的念頭都是暴力犯罪的源頭。超現實藝術家超脫現實,宣揚人的絕對孤獨,把藝術創作視為以外發現和悲劇性預言,他們熱衷于表現人病理體驗、病態情欲和迷幻狀態。③后現代電影作為一個正面去表現暴力影像的平臺,傳達了藝術家對這個社會,文化、人類的反思。電影中的暴力影像帶來的是思維與秩序的混亂,來自于這混沌的社會。國家是一個暴力機器,人是在社會里屬于被暴力統治著的角色。從整體到個體,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都是暴力付諸體和被付諸體,以暴治暴,人其實是社會的受害者。⒉后現代電影的暴力影響表現,也提醒著我們更應該通過反思暴力現象來解決問題,并不僅僅是悔過。既然暴力無法避免,我們可以通過更好的形式去避免去管理暴力,而不應該是如電影里那些悲慘的世界一樣。電影歸于藝術,它描述的也只是故事,它在敘述暴力失去控制的時候所帶來的一切。而我們實際要面對的是人性化社會,無法任由暴力恣肆于生活之中。如電影《落水狗》里所以搶匪們最后無法控制的恩怨與暴力導致所有人在最后的那個槍聲下統統死亡,這不得不讓人對暴力的懼怕,失去秩序的暴力必將社會帶想毀滅的深淵。通過這些電影對暴力影像的描寫,可以以其作參照,對于里面的暴力進行剖析,能讓我們了解問題發生本質的同時,知道如何去對癥下藥,采取措施避免悲劇的發生。并且,后現代電影里的暴力影像所傳達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思想亦能幫助端正扭曲的心態,樹立一些正確的意識觀念。
(四)后現代電影的暴力影像對現實的次影響
但是暴力影像也是一把雙刃劍,事物是相矛盾才產生的,我們在認同并夸贊后現代電影中的暴力影像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這些影像對現實帶來的一些負面影像。從電影本身上,暴力影像的泛濫會促使電影作為藝術表現本身的同時失去方向感,一味的暴力再暴力,同類的影像疊加長期加重會導致電影出現一種非暴力不合作的狀態。此外過度的暴力影像也會在一定意識上轉變某些人的暴力心理狀態,產生誤導心理的作用。當長期的暴力影像堆積到一定層次后,也會影響大眾對于暴力的認識,比如原本是輕度暴力在長期積累后會下降至更輕度或是非暴力,這也會使暴力影像本身目的性產生逆轉。結語總的來說,后現代電影中的暴力影像還是具有很大的價值意義的,在滿足觀眾視覺感官刺激同時,也在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反映出了藝術家對人性、社會的思考,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對社會的文化思想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對于它的未來發展,我們在看清問題抓本質的同時,防范好這些負面影響帶來的危害;并統一兩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優化和諧。那么,后現代電影的暴力影像表現還將會繼續迸發它的力量并不斷的將藝術思想傳播下去。
- 上一篇:后現代農民主體電影符號學
- 下一篇:環保局執法效能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