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愛國主義教育價值探析

時間:2022-06-17 10:48:17

導語:主旋律電影愛國主義教育價值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旋律電影愛國主義教育價值探析

摘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為更好地激勵大學生團結奮斗,不斷續寫歷史新篇章,高校應不斷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主旋律電影是傳播主流價值觀,教育民眾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不同歷史時期的主旋律電影蘊含著愛國主義的不同內涵。新時代的主旋律電影以其提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吸引力,豐富愛國主義教育途徑,抵御西方價值觀念滲透的價值,成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資源。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李保國》中李保國將畢生精力投入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是新時代心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獻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愛國主義精神的一種生動表達,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大學生

德國電影理論家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指出:“一個國家的電影總比其它藝術表現手段更直接地反映那個國家的精神風貌。”主旋律電影作為在中國電影史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傳播主流價值觀、教育民眾的重任。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愛國主義傳統已經深深熔鑄到我們的民族意識中,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艱苦奮斗,不斷開創歷史新篇章。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不同歷史時期的主旋律電影表現出的愛國主義內涵也不同。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材,為更好地激勵大學生團結奮斗,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充分發揮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引導大學生心系國家命運,獻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成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使命。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李保國》講述了河北農業大學教授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將畢生精力投入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的故事。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不同的愛國者有不一樣的報效祖國的方式,李保國以他扎實苦干,無私奉獻,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事跡為大學生詮釋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

一、提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

愛國主義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肩負的崇高道德責任。縱觀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可以發現普遍存在著教育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參與度低,教育成效不顯著等問題。因此如何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引導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愛國主義教育中來,是教育工作者當前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電影是傳播文化藝術和思想觀念的有效手段,主旋律電影將電影情節與愛國主義的豐富內容相融合,向觀眾傳遞出不同歷史時期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立足于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充分利用主旋律電影這一兼具娛樂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綜合信息載體,以其生動的視聽元素創新愛國主義的教育形式,通過集體觀影的形式,給學生以深刻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自覺受到電影中模范人物的鼓舞,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在英雄人物的感染下,更好地將愛國主義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用更加理性的愛國主義認識規范自己的愛國行為,從而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電影《李保國》的主創人員用兩個月的時間深入走訪李保國生前生活和工作的幾個貧困地區,并對李保國的親人、好友等身邊的人物進行采訪,獲得創作的第一手資料,并實地取景進行拍攝。電影《李保國》中展現的場景就是千千萬萬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景,李保國走村入戶與百姓發生的故事就是無數大學生在家鄉所見所聞的一個縮影,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給大學生更多的觸動感,讓他們將自己置于電影情節的發展當中。生活在和平年代,見證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各種成就,很多大學生在面對怎樣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怎樣報效祖國等問題時常常失去方向,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去具體表達對祖國的愛。而李保國卻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等一句句樸實無華,卻又發人深省的語言給熒幕前的大學生以啟發,李保國用他的實際行動表明,報效祖國不需要轟轟烈烈,忠于農民,忠于自己的事業,無私奉獻,就是對祖國情感的最深沉的表達。

二、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傳播渠道

傳統意義上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更多的是以課堂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為主,愛國主義教育傳播渠道單一,為了更好地凝聚共識,將大學生團結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旗幟下,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全員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大批制作精良、思想精深的主旋律電影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同時主旋律電影更以其深刻的教育功能在高校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傳播。主旋律電影通過藝術化的敘事潛移默化地實現愛國主義的隱性傳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主旋律電影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觀影的過程中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面對電影市場魚龍混雜的景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挑選出具有深刻愛國主義內涵、制作精良的電影在高校中大力推廣,增強主旋律電影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吸引力,推動形成主旋律電影觀影熱潮,推進線上線下協同教育模式,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培育出更多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電影中的李保國不是高大上的完美模范人物,在他身邊也交織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有家庭和事業的矛盾、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保守的小農意識之間的矛盾等,李保國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正確處理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使大學生在觀影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國家利益至上理念的熏陶。富有鮮明的時代性是電影《李保國》的一個重要特征。影片通過講述李保國將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中的事跡,對生態環境保護、扶貧攻堅等黨的方針政策進行了宣傳,展現了優秀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為新時代大學生樹立了榜樣,引導大學生自覺刻苦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報國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像李保國一樣深入基層,扎根于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三、抵御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

主旋律電影再現中國革命斗爭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傳遞主流價值取向,蘊含著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在主旋律電影中既蘊含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豐富底蘊,又體現了時代的發展方向,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教育意義,受到國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縱觀中國發展史,可以看到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精神文化的極大豐富外,也帶來了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其中尤為突出的是西方價值觀對我國主流價值觀念的沖擊,使部分民眾出現了思想上的矛盾和無所適從。主旋律電影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主流價值宣傳,奠定了它在各類電影中的獨特地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世界范圍內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被暴露于多元的社會思潮下,借助主旋律電影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使社會主流價值觀融入到大學生靈魂深處,從而凝聚以愛國主義為紐帶的最大公約數,形成抵制西方價值觀念滲透的強大力量。同時大學生在主旋律電影的教育下,深化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對社會上的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進行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建設性和批判性的統一。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期,對事物的把握和認識還不夠深刻和透徹,在林永健、顏丹晨等富有正能量的演員的帶動下,更多的大學生對《李保國》這部電影產生了期待,愿意去了解一個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的故事,從而就有更多的機會在情感的激蕩中與電影中的人物產生共鳴,接受集體、國家利益至上這一理念的熏陶,自覺抵制西方極端個人主義等的滲透。愛國與愛科學的關系是個人與國家關系中的一個古老命題,在如何處理愛國與愛科學的關系上,李保國為莘莘學子做出了優秀示范。李保國沒有去國外享受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而是選擇扎根貧困的太行山區,生動詮釋了造福百姓才是人生最大的慰藉,有力地批駁了西方宣揚的個人主義,闡明了祖國為個人的成長、發展創造條件,個人為祖國的繁榮、進步貢獻力量的深刻道理。主旋律電影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為此,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者應通過帶領大學生觀看主旋律電影和鼓勵大學生自覺學習優秀主旋律電影的方式,充分發揮出《李保國》等蘊含著獻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這一深刻內涵的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價值,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升華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鞏固愛國主義教育成果,引導更多的大學生立報國之志,增建國之才,踐愛國之行,做一名忠誠的愛國者。

【參考文獻】

[1]楊巧智.主旋律電影中的精神內涵及當代啟示[J].電影文學,2016(24):25-27.

[2]連那.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3]侯紅霞,張瑞嬌.論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8(2):54-56.

[4]李瓊.新形勢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4):143-147.

[5]李偉.電影《李保國》的新維度與新支點[N].文藝報,2018-08-29.

作者:劉曉營 單位: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