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中國元素呈現與反思
時間:2022-06-17 10:50:05
導語:好萊塢電影中國元素呈現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下的好萊塢之所以如此青睞中國,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強大的經濟地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影市場已占據好萊塢電影海外市場的重大席位。從跨文化視角全面解讀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能夠為我國本土電影的發展提供啟示。立足本土,開拓創新,是當代我國電影行業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電影;好萊塢;中國元素;呈現
好萊塢電影以其獨特的構思與美國敘事方式,加之以精準制作技術,一直以來都是世界電影的典型代表。中國是美國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元素無疑是好萊塢擴大中國市場的一條捷徑。通過在電影中引入中國元素,與中國觀眾建立起文化認同,進而吸引觀眾、增加票房,這是一種精心設計的商業營銷策略。
一、中國元素的呈現
(一)數量漸增的中國面孔。20世紀末,以成龍、李連杰和楊紫瓊等人為代表的華人影星,以完美的演技與東方特質進入了好萊塢電影市場,成為炙手可熱的國際著名影星,但數量較少。進入新世紀以來,好萊塢電影將更多目光投放在了東方文化中,他們善于利用中國影星的影響與地位,加深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市場的影響,鞏俐、章子怡、劉亦菲等一系列明星大規模涌入好萊塢殿堂,以優異的成績與不俗的演技將東方演員的特質帶入了國際電影中,對國外受眾解讀東方文化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僅如此,好萊塢近年來也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從制片到動作設計,從服裝到音效,都有了更多華人團隊的加入,如袁和平、張藝謀等。中國面孔的加入一方面豐富了好萊塢電影資源,為全新、另類的電影表現方式提供了新鮮血液,同時也為好萊塢電影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與受眾消費能力的提升,中國面孔往往帶有極強的本土受眾號召力,這也是好萊塢電影打開與擴張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二)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隨著國力的不斷強盛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中國成為好萊塢電影資源炙手可熱的素材地。《功夫熊貓》《花木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以《功夫熊貓》為例,影片的主要構成幾乎全部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中國功夫到中國茶道文化,甚至是中國傳統工藝品與文房四寶等細節都有著真實再現。而《花木蘭》則以中國古代民間傳說為藍本,以女主人公的善良、勇敢、堅韌不拔的品質量身定制了具體的電影腳本,并在國際市場中一一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何越來越受到好萊塢電影的關注?第一,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造就了文化現象與文化標志,這與現今的好萊塢電影表意系統高度契合。除此之外,中國文化的特質與意境不同,往往賦予了不同電影的不同表現需求,以緊扣電影主題。第二,中國豐富的文化元素在好萊塢電影中的體現已經逐漸摒棄了早期曲解、丑化中國形象的階段,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電影市場的巨大誘惑力迫使好萊塢電影主動尋求中國元素的代表,以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保證好萊塢電影的高度與廣度。(三)優美的自然景觀資源。中國文化既內化在具體的文化標志上,帶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又外化在具體的景觀資源中,并附有特定的價值內涵。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元素的汲取除了表現在內在文化標志上,也大量直觀體現在外化的景觀資源中,如好萊塢影片《碟中諜》利用大量鏡頭直觀全面地展現中國的東方明珠塔。近年來我國發展迅速,市場的包容性愈發明顯,大量好萊塢電影中的重要場景都有中國景觀的體現,如《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源自中國黃山,《變形金剛4》在重慶武隆取景等。這些熱門電影對中國景觀的選擇主要是因為中國元素的高度吸引力。從跨文化視角來看,元素象征著文化,而文化又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中國景觀元素的利用不僅表達出了中國元素的豐富性與適應性,促進了好萊塢電影發展,同時也表明國際電影發展的趨勢,即全球視角下的文化元素發掘與創新。無論是《不可能的任務3》展現出的上海還是《面紗》刻畫的黃姚古鎮,抑或是《木乃伊3》表現出的茫茫大漠,大量好萊塢電影的重要場景往往會選擇東方特殊的景觀或人文風貌去吸引受眾,以符合受眾的審美心理。當然,好萊塢的電影選擇在中國取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節約制作成本,發展中國家無論人力資源成本還是消費成本,都遠低于發達國家,這是其內在制作規律,也是值得我國電影學習的方面。
二、好萊塢電影中國元素的運用對我國電影的啟示
(一)立足傳統文化與資源。從影視學與媒介經濟學角度來看,大眾媒介的發展促進了電影產業的壯大,而電影內涵與文化標志的強弱則直接關系到電影行業的生死存亡。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國力強盛與受眾消費能力的增強已然讓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各國競爭的關鍵所在。從我國本土電影的發展來看,目前大多對網絡IP現象的復制較多,電影缺乏內在價值,完全商業化的制作模式與大量營銷手段招致受眾的極大排斥,而好萊塢電影的“良心制作”卻被奉如上賓,這是我國電影與世界頂尖電影之間的巨大差距,也是本土電影應該參考與創新方向的經驗與指示。本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本土電影應該加強對傳統中國元素與文化資源的吸收,只有以更加豐富、多元化的電影制作理念貼近受眾情感,才能獲得消費認可,從而占據市場,獲得強大的發展動力。好萊塢電影的不斷融合與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必要性,媒介生存壓力與行業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導致好萊塢電影需要快速突破桎梏,滿足受眾觀影需求,從而立于不敗之地。這應該成為中國本土電影的主要發展方向,立足自身,放眼世界,盡量避免大量的商業化操作或粗制濫造,以電影內容與主題創新吸引受眾,才是發展的“正道”。(二)創新傳播方式與角度。從本土電影的主要傳播方式來看,傳播方式的單一化是主要問題。盡管《長城》以另類的角度重新解讀了我國文化,但是其強制性地將科技感違和地與中國元素進行關聯也在國際上招致了一些負面評論,這說明我國電影缺乏創新力,僅僅從表面生搬硬套了好萊塢電影中關于中國元素的傳播方式,而在創新的內容建構與表達方式上卻毫無成就,導致影片的整體脈絡混亂。除此之外,我國電影的傳播角度主要是單一性的商業化傳播,電影本身的劇本創作缺乏創新,甚至存在大量抄襲的現象。在具體的外在表現上,傳播角度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即什么題材火就拍什么題材的電影,主要的目的是進行商業化宣傳營銷,僅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如近些年來的盜墓系列、仙俠系列電影,既內容混亂毫無價值,又千篇一律毫無創新。從好萊塢電影中中國元素運用的傳播方式與角度來看,首先,傳播方式合理有度,不過度商業化操作;其次,傳播角度新穎,無論是《功夫熊貓》還是《花木蘭》,都在中國傳統元素上進行了二次創作,從觀眾角度來看,這種創作合情合理,讓人為之驚嘆。(三)創新敘事策略與技術。后媒介時代的到來讓影視文化的傳播速度與傳播渠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作為媒介環境的代表,新媒體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提升與創新也為影視文化的制作提供了具體的效果保障。無論是《星球大戰》中的壯麗場景還是《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的神秘性,無一不訴說著當前時代下的優質影視制作技術與強烈真實的表現效果。敘事策略單一陳舊以及技術落后已經成為我國電影的主要限制要素,不少業內電影制作人士也表示,中國電影的投資份額有75%為演員的片酬,而技術開發形同虛設,“5毛錢”特效比比皆是,這是中國影視的誤區。除此之外,影視制作在劇本內容、敘事方式上也老生常談,缺乏新意。作為世界電影水平的代表者,好萊塢電影近些年逐漸與中國元素相結合,搭配多元化的敘事策略與強勢的制作技術,又有全世界大部分電影市場的受眾支持,因此形成了當前影視文化傳播的現象:創意且富有內涵的電影主題搭配精良震撼的視覺沖擊效果,成為優質電影的必要條件。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元素的解讀盡管并不完全正確,但其融合技術與敘事策略卻是目前中國電影的主要缺失部分,借鑒與吸收好萊塢電影發展的優勢模式不僅是解決我國目前電影行業瓶頸的途徑,同時也是我國電影走向國際的關鍵所在。
三、總結
就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運用來看,無論是體現還是意義,都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好萊塢電影的發展有著莫大的益處。“強強聯手”的結合既是對藝術創新的探索,又是對跨文化視角下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尊重。但我國的電影市場在進軍好萊塢的過程中卻不盡如人意,商業化氣息濃郁且缺乏獨特的文化特色。中國電影行業應充分借鑒國外優秀電影案例經驗,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尹鴻,蕭志偉.好萊塢的全球化策略與中國電影的發展[J].當代電影,2001(4):36-49.
2.陳潔.解讀《功夫熊貓》獨特的文化語境[J].電影文學,2008(24):68-69.
作者:程子瑞 單位:廣西大學
- 上一篇:主旋律電影愛國主義教育價值探析
- 下一篇:迪士尼電影對木蘭辭的接受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