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營銷精細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6 10:53:56
導語:電力市場營銷精細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電力企業也在發生不斷地轉變,已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需求”的營銷管理理念,“以營銷服務為中心”的營銷機制,并逐漸建立了營銷組織和營銷服務技術系統,使我國有了一支較為訓練有素、能吃苦耐勞的營銷隊伍。但縱使如此,其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沒有樹立較為完善的競爭和服務意識;(2)電力企業所提供的電力服務以及管理體制過于單一、粗糙,從而造成不能完全滿足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3)由于我國大部分的電網都是按區域劃分,由小電網多次聯網而形成的,從而造成電力的運營模式極小;(4)由于企業一直過于強調專業管理而忽視了整體協調,造成電力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真正管理電力營銷和服務的人員及部門甚少;(5)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的技能。因此,面對我國現階段電力企業的發展,雖然在諸多方面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1樹立企業形象
目前,隨著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力度,企業的形象對于其在能源市場上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只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新型供用電關系,以“優質、規范、方便、真誠”的服務為指導思想,才能捍衛企業在能源市場的地位。提高企業形象,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2.1.1建立優質服務系統。服務系統主要包括面對客戶的營業窗口、電網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以及故障搶修等環節,必須協調各個環節的工作進程,以確保工作質量達到服務標準。
2.1.2提高電能質量。電能質量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基礎,電能質量的好壞是前提條件,所以必須提高電能質量,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2.1.3轉變企業發展觀念。培養電力工作人員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市場意識;此外,電力工作人員還應多渠道的提高客戶對電力市場的了解以及對電能知識的掌握,例如舉辦電力知識競賽,加大宣傳力度等,從而,提高企業服務形象。
2.2強化依法經營意識
通過不斷加強供用電合同的簽約及執行管理,以有效的法律手段來維護供用電的秩序,使經營風險得到不斷的防范,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強化職工的法律意識,加強電網企業中所存在的不必要的風險,使風險防范機制不斷健全,保證其能夠逐漸順應市場的發展需求。
2.3積極開拓用電市場
在不同時期人們對電力的需求量也會不同,因此,電力企業應聯合政府等相關部門根據用電的實際情況,來細分用電市場,實施重點突破的方式;其次,要根據市場需求,采取有效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從而達到最大化的增加電能的用電量;最后,電力企業需制定合理的營銷目標,通過控制大型的能源消費市場,來改善農村的電網質量。
2.4堅持以營銷管理創新為手段
為實現企業的營銷效益最大化,首先企業要以利潤為中心,不斷推進企業的管理進程,解決電網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抗御風險和持續盈利的能力;其次要加強職員的績效考核,以完善并推廣考核機制,從而達到管理創新的目標,并要求每個管理部門精細化管理各層;最后為規避電力市場營銷中存在的風險,應做到大力研究市場,建立出一套資金落實、內容具體、節電效益量化的適合電力發展并順應市場發展的方式。
2.5加強電網建設
電力營銷的基礎便是電能質量,想要有效的滿足客戶對供電質量的要求,電力企業要抓住市政建設和電網建設的契機,不斷加快電網建設的步伐,從而實現超前發展電網。
2.6構建優質的服務體系,引進高新技術
為有效地提升電力企業的售后管理水平,應努力構建優質的服務體系,依據現代化高科技引進更多適合電力發展的高新技術,如可充分利用當前較為成熟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建立電力的管理和營銷管理系統,同時企業要堅持“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不斷細化售后服務,真正做到決策科學化、繳費公開化和管理集中化,使電力市場營銷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2.7利用價格政策
在不斷實現電量最大化時,加強對用電業務的管理也同樣重要,因此正確劃分用電性質通過價格政策來優化管理顯得也是極為重要的,應嚴格按照電量制定收費政策,正確無誤地做好用電業務間的銜接工作;其次,為促進更多的用戶用電,除了有力的宣傳外,還要給予大工業用戶分時電價的優惠政策;最后要通過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協調來回收電費。
3結束語
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目前我國電力的發展也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但尚有諸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因此,運用現代精細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的管理已是電力市場營銷管理的必然趨勢。就目前我國的電力發展來看,想要創造出一個有實力、有潛力的電力市場,就要明確市場定位,立足發展根本,堅持營銷理念,研究出一套適合電力發展的對策,并將精細化管理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實現供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吳志堅 單位:廣東電網惠州龍門供電局
- 上一篇:電力市場營銷策略
- 下一篇:電力市場負荷和需求側管理論文